極氪改款拋棄Mobileye 智駕芯片第一股更難了
半年新車變老款,上個月還在辟謠的極氪,轉頭就在發布會上宣布改款了。
老車主表示難以接受,聯合要求極氪給個說法,一度引發軒然大波。
這次改款不僅僅對老車主是“背刺”,對老朋友Mobileye也是重大打擊。
極氪新款001的硬件由雙Mobileye EyeQ5H換成了雙英偉達OrinX,軟件換成了自研的浩瀚智駕2.0;007則是自研的浩瀚智駕首發。
與特斯拉、理想結束合作之后,Mobileye似乎也在失去極氪的路上了。
這位曾經的自動駕駛第一股,半年凈虧損超過21億元,第二季度營收4.39億美元(約31.4億元),同比下降3%。
雖然與疲軟的第一季度相比,數據表現得有所緩和,但整體的“下坡”趨勢已經剎不住車了。
股價也在財報公布后一路下跌,截至目前,公司市值達到了歷史最低112.9億美元(約808.5億元)。
要知道,IPO路演時,給出的估值是300億美元(約2159億元)。
曾經智駕芯片的王者,日子過得太艱難了。
財報透露平淡業績
從財務數據來看,Mobileye第二季度營收4.39億美元(約31.4億元),同比下降了3.3%,不過比起上一季度的2.39億美元(約17.1億元)增長了83.7%。
總運營費用為3.3億美元(約21.7億元),同比增長18%。
研發費用2.56億美元(約18.3億元),同比上升21.33%,依然在穩定增長。
研發費用占總運營費用的84.5%,比重始終維穩,即使是營收大跳水的上一季度,也保持了83.2%的總運營費用的占比。
不過凈利潤就沒那么樂觀了,第二季度凈虧損了0.86億美元(約6.2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金額的兩倍還多。
第一季度則凈虧損2.18億美元(約15.6億元),上半年凈虧損達到了3.04億美元(約21.8億元),虧損金額比起去年上半年增長了184%。
毛利潤2.09億美元(約15億元),同比下降7%;毛利率從一季度的22.59%回升到了47.61%。
對于第二季度的回升表現,Mobileye在財報中解釋為,上一季度一級客戶剩余的過剩庫存在第二季度得以解決,第二季度的出貨系統數量達到760萬臺。
雖然比起去年同期下降了8.4%,但比起上一季度的360萬臺還是翻了兩倍。
EyeQ和SuperVision的收入也從一季度的2.19億美元(約15.7億元)升至4.13億美元(約29.6億元)。
系統的平均價格從去年同期的51.7美元(約370.2元)升到了54.4美元(約390元)。
Mobileye透露,這主要歸功于SuperVision系統相關收入的增長。當然也離不開極氪的推波助瀾,從21年底,極氪001和009搭載SuperVision平臺,已經交付了24萬輛。
財報公布后,僅一天Mobileye的股價大跌了22.5%,并且之后一路下滑,到目前已經下跌了33.7%。
從年初開始,Mobileye今年上半年的股價從41.34美元/股降到了13.92美元/股,暴跌了66.3%。
連帶著母公司英特爾也股價大跳水,Mobileye財報發布后一天就跌了26.1%,到現在已經下跌了31.4%。
曾經的智駕芯片第一股,上市兩年市值一路蒸發,到底為什么?
Mobileye沒落是為何
先看看Mobileye的主要產品,EyeQ 系列芯片以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EyeQ 系列芯片是Mobileye的核心產品,提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功能,包括EyeQ4、EyeQ5、EyeQ6系列等多個版本,支持從L1到L4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其中,21年量產的EyeQ5具備高級ADAS和部分自動駕駛功能,24 TOPS算力。
23年發布的EyeQ6系列,包括 EyeQ6L(Lite)和 EyeQ6H(High)兩個版本,是目前Mobileye最新一代的芯片,算力分別是5 TOPS和45 TOPS。
目前算力最高的是22年CES上發布的EyeQ Ultra,176 TOPS,5nm制程,計劃在25年車規級生產。
智駕解決方案主要包括Mobileye Super Vision、Mobileye Chauffeur、Mobileye Drive等平臺。
SuperVision是基于EyeQ5H芯片的ADAS,提供L2+自動駕駛功能。
而Chauffeur是在SuperVision的基礎上,提供更高水平的自動化,使用EyeQ5H芯片,有兩套獨立的感知系統,提供L2+和L3級別功能。
Drive系統,集成硬件、軟件和數據服務,包括傳感器融合、路徑規劃、決策執行等功能,全棧解決自動駕駛,提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
從產品來看,似乎能找到一點Mobileye沒落的原因:慢人一步,算力不足。
芯片巨頭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芯片Orin,和24 TOPS的EyeQ5同期推出,單顆芯片算力已經達到了254 TOPS。
而目前Mobileye的最高算力,還停留在176 TOPS。
國內地平線推出的征程6,單顆芯片已經達到了560 TOPS算力。
8日剛赴港上市的黑芝麻智能,其華山系列A1000 Pro,同樣與EyeQ5同期推出,算力已能夠達到106 TOPS。
與國產芯片相比,Mobileye的算力也已經落后一代了。
不過也不能全怪算力不足,“未逢其時”也是Mobileye面臨困境的另一個因素。
17年被英特爾收購時,Mobileye尚有153億美元(約1095.7億元)的市值。
22年Mobileye被英特爾強推上市,但當時資本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美國IPO市場陷入僵局。
盡管IPO路演時估值有300億美元(約2148.5億元),可實際上市后,估值一再縮水,開盤后市值僅為167億美元(1196億元)。
同時2021年到2022年發生汽車芯片供應鏈危機,客戶為了避免零部件短缺,建立了過多的庫存。
隨著供應鏈問題的緩解,客戶24年優先使用庫存產品,這也直接導致了Mobileye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明顯低于2023年。
而且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戰略市場,Mobileye在財報中指出,其需求量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還有一些客戶有了其他選擇,比如特斯拉,16年和Mobileye終止合作后,選擇轉向自研。
理想20年上市后獲得了資金支持,開始進行智能駕駛系統的全棧自研,停止了與Mobileye的合作。
連Mobileye最大的合作者吉利,也在領克08車型當中,選擇采用黑芝麻智能的華山A1000芯片。
客戶的部分流失,可能和Mobileye的“算法封閉”有一定關系。
也就是一體化打包方案,不向主機廠開放數據權限,芯片和算法一賣一整套。
客戶無法根據特定需求或市場變化快速迭代其自動駕駛系統,靈活性極大地下降。
如此有點“強買強賣”的意味,客戶流失怕也是在所難免。
Mobileye如何展望未來
那么股票市場又為何對Mobileye失去信心呢?
這就要提到Mobileye年初發布的一份預期公告,Mobileye預測2023年其全年收入將在18.3億-19.4億美元,和2022年基本持平。
22年受到大環境影響,收入水平不及市場期望也可以理解,一年過去,23年收入水平仍和22年持平,不免引發投資者的擔憂,由此股價大跌,市值一夜蒸發24.5%。
此次二季度財報公布后,Mobileye透露下半年預期還會下調,EyeQ銷量預期下調了約 350 萬臺, SuperVision的銷量預期也會有所降低。
這主要是由Mobileye觀察出的以下幾方面因素得到的:
首先是全球多家OEM大幅下調了今年下半年的產量預期;其次中國市場的主機廠今年下半年的訂單,與上一次這些客戶所表示的有所下降;最后,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全球主要市場也出現大批量延遲推出ADAS系統的現象。
不出意外,財報公布后股價再一次大幅下跌,市值一路下滑,刷新歷史最低紀錄。
不過,Mobileye也宣布了一些比較樂觀的預期。
基于EyeQ6的Mobileye Brain 6,預計將在今年12月進行披露。
Brain 6 從幾年前就開始開發,一直作為 EyeQ6 產品線的一部分,它代表著 Mobileye “EyeQ” 系統芯片設計的最新迭代,專門用于處理自動駕駛和先進安全功能所需的復雜數據。
它集成了多個處理單元,包括 CPU、GPU 和專門的深度學習加速器,使系統能夠實時處理大量傳感器數據。
目前Mobileye已經開始了在EyeQ6平臺上大規模線上測試,預計會在2026年產生大規模的影響。
總的來說,Mobileye當前面臨著大環境疲軟,市場需求下降,算力又慢人一步的緊張局面。
不過對于未來,Mobileye表示,盡管面臨挑戰,中國仍然是Mobileye的主要市場,未來他們會在中國進一步推廣高階智駕解決方案。
不知道面對國內地平線、黑芝麻以及各家自研團隊這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Mobileye能否柳暗花明呢?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