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迎著爭議改款換新:全怪華為卷太猛
1年同時在賣3款車,這是極氪最新產品發布之后,備受爭議的現實。
但也是極氪智駕轉型,必須作出的千里挺進大別山努力。
剛剛結束的新款極氪001、007發布會,反響強烈,引發熱議。
而且也是極氪兩位華為系智能體系高管,姜軍和陳奇首次公開同臺亮相。
他們是極氪智能化的負責人,也是極氪改款發布的會前會后被口誅筆伐的主要對象。
有夸贊的說,華為背景團隊到來,極氪的智能化短板,快速補齊。更有爆料說,如今的極氪的智駕團隊主力,大半有華為藍血底色。
但也有憤怒的老車主,特別是2024款剛提車的車主,認為他們把華為的卷帶到了極氪,違背了車圈法則,大干快上用智駕改款……
然而,如果沿著極氪這場熱議發布會連點成線,可能呈現的是另一個嚴峻的中國汽車市場趨勢和現實——
智能駕駛開始成為新車核心賣點,智能水平正在成為電動化之后玩家生死的決勝因素。
華為“遙遙領先”卷動車圈,市場唯恐發布即落后,沒有頂級智能駕駛水平和體驗,基本就失去了銷量和競爭力。
比亞迪開始把智駕當賣點,魏建軍把智駕直播作為一號位工程……極氪即便明知老車主會聲討,也不得不站上風口浪尖:
改,得罪老車主。
不改,可能錯過轉型時間窗口,徹底失去未來。
極氪沒得選。
方案與組織,極氪001的智能化轉變
新款極氪001的升級,主要是智能化上。
與老款最大的不同,也無法通過OTA方式彌補的,其實就是智駕方案從Mobileye轉向自研。
先來看硬件配置,全系標配激光雷達,以及雙英偉達OrinX,提供512TOPS算力。
這也是目前第一梯隊智駕玩家,相對成熟的方案。
而過去的雙Mobileye EyeQ5H的算力僅有48TOPS,上限不太高,很難實現城區NOA。
因為目前實現城區NOA的玩家中,大部分都是以512TOPS算力打底,華為方案是200TOPS,大疆則是100TOPS(稠密算力)。
再說軟件算法,采用自研浩瀚智駕 2.0,支持機械車位自動泊車和NZP高速NOA,后續會推送遙控指尖泊車,以及城區NOA通勤模式,年底推送無圖NOA,實現有導航就能開。
智駕方案轉向自研,座艙也更加智能,極氪的智能化迎來全面升級。
背后的兩位主導者,姜軍與陳奇首次公開同臺亮相。
姜軍,原華為自動駕駛部COO,現極氪副總裁。
去年空降極氪,從治理車機不善的張松手中接過座艙負責人。
陳奇則是原華為自動駕駛部部長,華為自動駕駛創始團隊成員,于2005年4月加入華為,是在華為供職超16年的老將,據說職級在20級以上。
2021年年底,陳奇加盟剛剛成立8個月的極氪,出任智駕負責人,花名“大白”。
很快,接近陳奇的高管就發現,陳奇身邊的幾位負責人,變成了前華為員工。有知情人士近期也爆料,極氪智駕都是“華為的人”在做。
不過,陳奇來之前,極氪的首款車001,早已經量產下線了,來不及上車自研方案。
自研智駕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時間積累。
因此,招募陳奇后,極氪上一代智駕,仍然跑在Mobileye的黑盒方案上。
直到去年年底,情況發生了轉變,自研方案開始落地。
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首發007,支持自動泊車和高速NOA,最近又升級了城區NOA通勤模式,預計年底會啟動無圖NOA的推送。
自研方案終于落地,而且進展飛速,上限還更高。
007既是一種切換,也是一種驗證,而新款極氪001發布后面臨的環境和銷量反饋,或許也讓極氪高層意識到——
是時候告別Mobileye方案。
改或不改,極氪沒得選
極氪的此次升級改款,無論是從極氪自身,還是整個車圈來看,都不太常見。
改款速度快過智能機,而且加量不加價。明知會得罪老車主,極氪為什么還要硬著頭皮上?
從極氪自身來看,其一直是靠電動化和機械速度打開市場,贏得口碑,占據一席之地。
智能化一向是極氪的短板,但短板不意味著短視。
從大規模挖角華為系團隊,組建自研智駕體系,便可見一斑。
這同時也體現在對外合作上。
早在2022年9月英偉達的“算力核彈”,高達2000TOPS算力的Thor發布時,就宣布將首搭極氪。
全球自動駕駛頭雁Waymo正在測試的新一代無人車,也是交由極氪打造,與“寶寶巴士”MIX同源。
所以,極氪早就看到了智能化的趨勢,并有所布局。
但之所以出現如今尷尬局面,“一年三款車”,最核心的或許還是還是低估了智能駕駛普及的速度,以及對用戶心智占領的速度。
智能駕駛,正在成為新車上市的主要賣點。
比亞迪主品牌首搭激光雷達,魏建軍在保定與重慶直播親測智駕,一眾新勢力先后組織變陣,技術轉型,召開智駕主題發布會,熱炒“端到端”。
外有特斯拉FSD入華在即,內有遙遙領先遠遠超越的ADS,車圈之卷,今年卷的就是智能駕駛。
無論是家大業大的Old Money,還是電動車時代的新貴,都在卷智駕。就像智能手機開始卷攝像頭、卷拍照水平一樣。
在過去,車圈的核心法則是“品牌”,品牌強勢,可以溢價,可以低配高價。
但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電動化能把BBA變成“雜牌電動車”,智能化也能把剛剛拿到第一階段造車門票的新勢力,排在“低能電動車”的名單。
特斯拉的號召力,華為的影響力,蔚小理洶涌跟隨的造勢能力,都在把智能駕駛能力,變成決定新車競爭力的最核心要素。
消費者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誰也不希望買到的車,買來即落后,而且無法通過OTA改變。
或許是車圈趨勢已經容不得極氪安睡,更或者2024款001的銷量反饋,已經給極氪最直觀的反應。
極氪沒得選。明知山有虎,也得向明知山——
火速改款,即刻轉型,得罪老車主。
猶豫不決,拖拉轉型,生死競速掉隊。
站在發布會后的結果來看,極氪目前的行動,似乎也是唯一的選擇了。
明知2024款車主會罵,但還是要硬著頭皮發布。
之前有過8155免費更換的得民心先例,但這次整套智駕方案切換,可能是無法承受的成本。
2025款加量也加價呢?或許可以平衡2024款車主的情緒,但加價之后,產品競爭力和銷量問題能否得到解決?或許更懸。
改款后對老車主直接現金補貼?這跟降價還不同,如何補,補多少合適?剛IPO上市的極氪,還需要嚴格控制成本和財務曲線。
于是最終,極氪唯有硬著頭皮發布,為智能化投入的搖擺買單,讓2024款車主,一同買單。
萬方有罪,最后還是罪在極氪高層。
傳統巨頭轉身之中,極氪算是范例,頂級重視了電動化,沒有頂級重視智能化,而且始終低估了智能化滲透的速度。
小鵬蔚來理想小米,都把智能駕駛作為一把手工程,小鵬從一開始就是最高等級投入,蔚來寧可4顆OrinX首發也要一套方案用下去,理想第一代ONE用Mobileye拉跨后立馬改款使用地平線,然后又馬上宣布L系列上OrinX……
或許也怪華為。沒有華為這條鯰魚對智能駕駛的攪動,智能駕駛的接受率、賣點和銷售吸引力拐點,可能還會更晚一些。
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特斯拉國產,成為了電動化鯰魚。華為入局,成為了智能化鯰魚。
鯰魚之所以是鯰魚,一方面是攪動一池魚水,更重要的是,會吃掉游最慢的魚。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