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齊刷刷動刀智駕團隊:換血優化合并部門
頭部新勢力,密集調整智駕團隊。
據36氪報道,小鵬北美智駕負責人樸一樹,近日離職。
而就在本周,小鵬剛剛官宣智駕高級總監袁婷婷加盟。
也幾乎是同一時間,蔚來被曝調整智駕組織架構。
更早前,蔚小理中風頭最盛的理想,也被曝大規模調整智駕團隊,引發震動。
短短一個月內,蔚小理先后變陣智駕團隊,外界對此看法不一,認為各家有各家難念的經。
但歸根溯源,其實密集變陣背后,指向了同一個方向。
蔚小理集體調整智駕團隊
吳新宙離開的余波,仍在小鵬繼續。
小鵬智駕北美負責人樸一樹,已于近日離職。
其此前負責小鵬在北美的智駕團隊,于2019年加入小鵬汽車,任職五年之久。
當年發掘招募他的,正是吳新宙。
同期加盟的,還有高級總監Parixit Ahera和視覺感知負責人王弢。
前者已在去年11月追隨吳新宙入職英偉達,王弢也在今年年初離職小鵬,重歸江湖。
老將出走的同時,小鵬也在對外招募補強。
就在樸一樹被曝離職的前幾天,小鵬新加盟的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袁婷婷,開始在社交平臺活躍。
隨后,何小鵬轉發微博,官宣了新的人事任命。
袁婷婷畢業于浙江大學,此前是阿里巴巴達摩院的自動駕駛實驗室運營負責人,今年6月剛剛加盟小鵬汽車。
更早前,今年3月,原L4明星Cruise資深工程師Xianming Liu入職小鵬,擔任智駕AI負責人。
今年以來,小鵬高管換血,多次曝出新料。
而另一邊,蔚來對智能駕駛組織架構的調整,則略顯悄無聲息。
據晚點LatePost報道,蔚來近日調整了智駕研發部架構。
原研發部下屬感知和規控團隊,被合并為大模型團隊,原集成團隊,則重組為交付團隊。
此次調整后,蔚來智能駕駛負責人仍是分管副總裁任少卿。
部門合并后,目前尚未有負責人出走或人員優化的消息曝出。
因此總體來看,蔚來對智駕的調整比較平靜,沒有吸引太多目光。
早前理想的相關人員調整,則造成了較大震動,引發外界關注。
由于業績不及年初預期,5月中旬理想被曝出大規模人員調整。
其中,智能駕駛團隊受到了較大沖擊,規模縮小至1000人以內,有報道稱目前約有800人。
據說在6月初,理想智駕副總裁郎咸鵬召開部門會議,表態部門調整已結束。
綜合三家來看,各自的高管換血、團隊合并以及大規模人員調整,似乎是出于不同的原因。
但這其中,也有不可忽視的共同點。
智駕競爭白熱化,集體轉向端到端
蔚小理近期對智駕的密集調整,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范式的轉變:
端到端正成為行業共識。
2023年,AI頂會CVPR將年度最佳論文頒給首個感知決策一體化自動駕駛模型UniAD**,端到端架構得到學術界認可。
與此同時,端到端的FSD V12橫空出世,特斯拉在工業界的成功實踐,讓行業看到希望,相繼轉向。
端到端不一定需要像過去那樣,將技術團隊按照開發模塊,劃分成感知、決策和規劃。
數據驅動的端到端需要的技術棧,也與傳統開發不同。
對于開發者來說,在原崗位上轉變技術棧不是件易事。
這意味著拋棄過去所學,還要付出大量時間學習新技術,部分人員未必愿意轉換。
特別是從傳統的規則驅動邏輯開發,轉向數據驅動的模型開發,其中跨度之大,幾乎是兩個專業的差別。
因此從技術本質來看,技術架構的轉變,一定會引發組織架構的轉變,難免會造成人事動蕩,只是各家面臨的實際情況不同,影響大小不同罷了。
近期行業大佬也對技術范式轉變,造成的組織影響,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李想近日在重慶論壇上表示,團隊致力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認為人類開車的方式,不需要養幾千人的團隊去搞Corner Case。
他還透露,VLM(視覺語言模型)+端到端的自動駕駛系統,將向測試用戶推送。
蔚來智能駕駛副總裁任少卿,也是在部門調整合并后,隨即向團隊傳達,要放棄過去的“感知-決策-規劃”傳統范式。
這意味著,實際此次蔚來對智駕組織架構的調整,就是因技術轉向而起的。
頭部新勢力密集變陣智駕,也是當前智能駕駛競爭白熱化的表現。
智能駕駛競賽,仍是當前車企競爭的關鍵。
尤其是新技術范式的出現,帶來了后進者迎頭趕上的機會,不容錯過。
同時,頭部新勢力的類似調整,也很可能會傳導至其他車企或供應商。
今年也許還會看到更多的高管出走,以及規模人員調整等類似事件。
新的競爭格局,在動蕩之中開啟。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