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給中國電車加關稅 最高48.1%!卻把自家人給捅了
從去年開始,歐盟就喊著要對中國電車征稅。
最近,靴子算是落地,歐盟出臺了臨時關稅政策,從 7 月 4 日開始,將對中國新能源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 17.4%-38.1% 。
這次歐盟加征的關稅分為幾類,首先是被抽樣的比亞迪、吉利、上汽這三家公司,分別加征17.4% 、 20% 、 38.1% 的關稅。
然后對其他配合調查的車企,像奇瑞、長安、小鵬、蔚來等加征 21% 的關稅,對其他未配合調查的車企加征 38.1% 的關稅。
最冤大頭的當屬上汽,早早被抽樣,各種配合,最后卻還是和沒調查的一樣是最高一檔,這是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要知道歐盟本就對中國電車有 10% 的關稅,就是說以后的稅率變成了 27.4%-48.1% 。
歐盟說這次加稅是 “ 如無法和中方達成解決方案 ” 才會實施的臨時政策,現在兩邊也還在溝通。
但歐盟從去年開始,一直在給中國車企上強度,又是要車企自證,又是各種抽樣審查,還來中國實地考察、收集材料,就是為了找到中國電車受益于不公平補貼的 “ 證據 ” 。
顯然,這次很可能是硬扛壓力也是要推下去的。
但是,在政策公布后,最近的新聞里,歐洲人的反對聲音卻是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德國人,就差罵娘了。
原因也簡單:歐盟這個關稅回旋鏢,鏢到了自己人。
德國三巨頭最近都有回應這事兒。
奔馳表態略委婉,說什么自己始終支持自由貿易;大眾很直白:征稅的負面影響超過收益;最著急的是寶馬,直接站出來大喊:這是錯誤的決策!
寶馬不著急不行,因為他發現關稅名單里赫然寫著三個大字:BMW 。
是的,寶馬也和其他中國車企一樣,都得承受 20% 的加征關稅。
不是,歐盟你們……
雖然我說過 “ 家在中國 ” ,但我是友軍啊,你們怎么連我也砍?
寶馬也算得上是這次受傷最大的歐洲車企。
作為跨國巨頭車企,寶馬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生產基地,但因為中國新能源發展早,底子好,滲透率高,基于成本以及其他綜合考量,寶馬就把不少電動車型專門放在中國生產,甚至是全球唯一工廠。
比如寶馬 iX3 這款車,從 20 年誕生,就一直是在沈陽制造,然后出口全球市場。
就是這回被加稅后,估計 iX3 以后在德國得賣得更貴了。
不過這還不是寶馬最擔心的, iX3 也就一老產品,加就加吧。
關鍵是接下來要投產的電動 MINI ,可是真的難搞。
2018 年,寶馬和長城開始合作研發純電 MINI ,雙方組建了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各持股 50% 。
經過幾年磨合,車子總算是出來了。
前段時間,電動 MINI 公布了預售價, 21-27 萬元,下個月正式上市。
MINI 這個品牌對寶馬來說可太重要了,去年寶馬集團一共賣了 255.4 萬輛車,其中有 29.5 萬輛是 MINI ,占比 11.5% 。
MINI 的電動化是早就計劃好了的,本來,寶馬來中國搞電動 MINI ,想的也是利用咱的優勢,在中國生產,銷往全球。
但歐盟這一紙通告下來,直接給人整懵了。
雖然目前文件上并沒有光束汽車的名字,但如果按照現在這個情況來看,被加稅也是遲早的事。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因為純電 MINI 的生產處于早期階段,光束汽車無法提供歐盟需要的詳細信息,可能會被當作不配合調查的企業,受到 38.1% 的關稅。
要真那樣的話,那歐盟你是真追著自家人砍,畢竟長城也才 20% 那一檔, MINI 直接要頂格處理了。
而除了寶馬,還有很多歐洲車企都會被關稅殃及到。
比如大眾集團,它在國內的合資工廠一汽大眾、一汽奧迪和上汽大眾都在名單里,這也就意味著它家的電車不好再返銷歐洲了。
默默心疼一下德國人,他們想買一臺 ID.3 ,還是得繼續付出國內兩倍多的價格。
還有法國車企雷諾旗下的達契亞品牌,它的達契亞春天這款小電車,這幾年賣得都不錯,累計銷量超過 14 萬臺,還當過歐洲最暢銷的 A0 級電車。
而這款車所有的生產、組裝也都是在中國,由東風、雷諾、日產共同持股的易捷特公司生產。
不好意思,也上名單了。
顯然,歐盟這是寧愿 “ 自損八百 ” 了,但這波操作,能不能 “ 傷咱一千 ” ?
根據咨詢公司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 )的評估,只有當征收關稅達到 40%-50% 時,才能讓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失去吸引力,而對于比亞迪這樣供應鏈垂直的企業,關稅可能要更高。
比如宋 PLUS 這款車,國內市場單車利潤大概是 1300 歐元,到歐洲叫做 Seal U ,單車利潤有 14300 歐元。也是說即便算上現在加征的這些稅,比亞迪還是能掙不少。
當然,應對關稅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去當地建廠,這方面,國內廠商早就考慮到了。
比亞迪在匈牙利的乘用車工廠已經開始動工,出海大王奇瑞最近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收購了一家工廠,馬上要造自家電車,而且人家都在看歐洲第二工廠要放在哪了。
零跑也在和 Stellantis 集團( 標致雪鐵龍母公司 )合作,把產地轉到歐洲去。上汽也將歐洲建廠提上日程,還有長安、長城汽車都有此計劃。
慢慢來嘛,心態放平最重要,我看上汽心態就賊好。
它直接打出 “ 歐盟嚴選 ” 的口號。同行們都在整什么 318 ,我這邊干脆來個 381 ( 關稅稅率 )。
我建議上汽以后再出一款 381 車型,還給它賣到歐洲去。
這就對咯,你加你的關稅,我該咋滴咋滴。
總之,一圈看下來,我發現歐盟這個操作,反而對自家車企傷害更大。
歐盟加稅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看著中國新能源在短短幾年里,已經讓標榜 “ 汽車發源地 ” 的他們刮目相看了嗎。
以前只有我們進口歐洲車的份兒,哪還聽說過什么中國車在歐洲能火起來的。
搞來搞去,咱比的還是一個產品力。
只要我新能源產業鏈比你強,總有破你的辦法不是。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