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樁造假案撼動不了豐田章男
沒有意外,豐田章男成功連任豐田會長。
昨天,日本愛知縣豐田總部,豐田召開股東大會,會上一個重要決定就是豐田章男(Akio Toyoda)再次被任命為豐田汽車會長。
此外,包括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和兩名執行副總裁中島裕樹(Hiroki Nakajima)和宮崎洋一(Yoichi Miyazaki)在內的其他9名董事會成員也成功連任。
豐田章男雖然連任,但股東的投票率卻是有史以來最低,有外媒透露,股東投票率僅為72%,而前兩年,豐田章男的投票率最高能達到96%。
而且最讓豐田頭疼的在于,最近造假事件和海外投資者對豐田章男的質疑甚囂塵上,豐田章男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連任會長。
即便有不少投資人反對,但從結果來看,豐田還是選擇了豐田章男。
01、投票率創新低
面對這一結果,外界其實早已心中有數。
這次的豐田股東大會上,共有4656名股東出席,會議大概持續了1小時50分鐘,雖然投票的細節尚未公布,但豐田公司表示:含豐田章男會長繼任在內的10名董事任選等豐田公司方面提出的3個議案均以過半數的贊成票通過。
在這個看似波瀾不驚的結果背后,其實有一番波濤洶涌的“斗爭”。
因為在2024年6月豐田造假事件曝光后,持有豐田約四分之一股權的海外投資者對豐田章男連任董事長表達出了反對情緒。
而且,在此前已經有兩家可以行使表決權的咨詢公司,分別為代理咨詢公司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SS)和格拉斯-劉易斯(Glass Lewis)建議豐田章男不得連任董事長一職,理由是豐田的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并對董事會的戰略持股和股本回報率表示質疑。
而且ISS在一份代理報告中直言,豐田近一段時間來沸沸揚揚的車輛測試造假事件,其最終責任人無疑就是豐田章男。
豐田章男如今雖獲得連任,但今年股東的支持率卻創下了歷史新低,有外媒透露,今年豐田章男在股東投票中的支持率僅為72%。
作為參考,豐田章男在2022年的豐田股東大會上以96%的超高投票率連任成功,不過就在去年,豐田章男卸任社長之后,其投票率就下降到了85%,已經明顯低于前一年。
而且有意思的是,豐田集團在6月12號率先召開的其旗下公司自動織機的股東大會上表示,豐田章男不會再出席旗下公司的股東大會。
給出的原因是,由于大發工業等企業出現認證不正規的問題,因此要改變自己的態度。“股東大會是企業與股東一年一次的對話場所,自己出來的話就會改變股東大會的意義,不是上策。”豐田章男表示,今后將親自前往各公司的現場進行溝通。
說的通俗點就是,因為自己旗下的公司頻頻出現問題,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深入到企業的一線去了解公司,所以不再參加每年的股東大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豐田章男在今年1月末的記者會剛剛表示過,為了把握公司的進展,自己將出席集團17家主要公司的股東大會。
雖然反對聲眾多,豐田章男能成功連任也在意料之內。
這一點從豐田的股權結構就能窺探一二,豐田的股權主要分布在本土股東與海外投資者之中。
豐田最大的股東分別是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等日本公司,這些公司的持股比例約為39%。其他日本實體公司實體占25%,外國投資者占近22%,個人股東約占14%。集團公司豐田織機是第二大股東,零部件制造商電裝公司是第六大股東。
這一持股結構讓豐田股東的話語權被極大地集中于本土機構和豐田自己手中。
而對于豐田章男的大部分反對意見,絕大部分是來自海外投資者,其對日本企業長期存在的交叉持股并不買賬。
而有著最大控股權的本土股東們,在豐田集團旗下其他子公司持有大量豐田股份,他們的支持為豐田章男提供了重要的后盾。
占據了近14%股權的散戶股東們,因為豐田在2023年創造的業績歷史新高,在利潤回報與股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豐田章男的人氣可以說絲毫沒受造假事件的影響。
不過,在這次的股東大會上,仍有不少人直接提到了豐田的欺詐性認證測試丑聞,要求豐田董事會及管理層進行說明。
CEO佐藤恒治在股東大會上表達了歉意,這也是違規問題公布于眾之后,佐藤首次在公開場合發言。其反省稱,“在沒有經過正確認證過程的情況下”進行了量產和銷售,并稱公司正以豐田章男為中心“致力于從根本上對風氣進行改革”。
看,無論是調整還是改革,豐田章男仍然是豐田的靈魂人物。
02、“豐田還好嗎?”
在昨日的豐田股東大會問答環節上,有股東直言不諱地發問:“豐田還好嗎?”
自6月3日造假事件曝光以來,豐田股價和市值持續下行,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1%,市值損失約3.83萬億日元,約合1761億元人民幣。
盡管包括豐田章男在內的多名高管近期已經多番道歉,但這顯然不能讓所有股東滿意,因為豐田的銷量和品牌信譽確確實實受到了影響。
有日本當地的消費者就表示,自己確實有豐田品牌的汽車,但正在考慮是否換成其他品牌。“我覺得今后這樣的事情可能還會發生。”
雖然豐田中國也迅速回應,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從事實來看,價格已經開始“大跳水”。
6月18日,一汽豐田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舉行24小時限時特賣會。其中,緊湊型SUV卡羅拉銳放售價9.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3萬元;緊湊型轎車卡羅拉售價7.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4.3萬元。
而且造假這件事影響的不只是豐田企業,也坑慘了上下游的產業鏈條。
日本一家二手車經銷商工作人員稱,最近幾乎看不到打算購買涉事車輛的顧客了。雖然其他車輛偶爾能賣出去,但總體銷量并不理想。與三個月前相比,這個月的銷售額減少了約50%。
而且產生經營問題的二手車商還不僅此一家,如何處理現有的庫存成了一大問題。
從6月6日開始,豐田就已經暫停生產卷入認證欺詐的問題車型,一直到本月28日,豐田汽車東日本公司不得不暫停其宮城大衡工廠和巖手工廠“卡羅拉菲爾德”“卡羅拉愛信”和“Yaris Cross”3種車型的生產。
為豐田供應車身零部件的主力供應商雙葉產業公司也于6日至28日關閉其位于巖手縣平泉町的工廠部分生產線,員工將被安排檢查和維護設備,或在其他生產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5月,豐田的供應鏈就包含3.9萬家公司,交易總額達20.7萬億日元。這就意味著,賠償金額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據瑞穗證券經濟分析師石山孝高測算,因停產事件,豐田對供應商每月補償金或將高達220億日元。
而且汽車產業作為日本的重點經濟支柱,造假事件的爆發,讓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要知道,日本的制造業被曝光并非首次,又逢日本國內經濟長期處于下滑態勢,日本內閣府此前表示,截至3月,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萎縮1.8%,而初步數據顯示的萎縮幅度為2%,不及經濟學家預期的持平。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了0.5%,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0%,繼去年第四季度轉正后再次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當季內需環比下降0.2%,其中占日本經濟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個人消費環比下降0.7%,出現了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
去年年底,豐田汽車旗下日本大發工業公司造假停產,造成今年一季度GDP走低、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日本國內智庫估算顯示,若相關車型停止出貨4個月,日本GDP或減少約9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加上關聯產業損失,GDP預計減少約244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8億元)。
除了信譽和質量危機之外,面對新能源趨勢,豐田也在失去油車的優勢。有日媒評論,日本電動汽車已然處于落后態勢。去年日本市場上銷售的純電和混動車型僅占全部汽車銷量的3%到5%,遠低于中國和歐洲的水平。
在這一系列影響下,豐田能不能力挽狂瀾,就看接下來豐田章男怎么扭轉局勢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