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一仙人掌能在沙漠里陰暗爬行!為了存活殺死過去的自己
如果按字面意思來理解“伏地魔”三個字,這種植物應該可以對號入座:新綠柱屬毛蟲仙人掌。
這種仙人掌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可以在地上匍匐移動,而當一大群毛蟲仙人掌在地面上時,場景就會看起來很……詭異?因此,新綠柱屬毛蟲仙人掌還有一個別名:爬行魔鬼。
毛蟲仙人掌是墨西哥的特有物種,而且如今人們發現它只在沙質土壤中生長。墨西哥可以說是仙人掌的王國,據報道,全球約有 1400 種仙人掌,墨西哥就有 699 種,而其中 518 種還是當地特有的。
墨西哥的絕大部分區域為熱帶高原,降水量較少,有著分布廣泛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這種干燥的環境很適合仙人掌生存。因此,仙人掌也進化出了各種能夠節水的適應性,比如肉質的儲水部分,而且它失去了真葉,通過刺來抵御捕食者,還能防止水分流失。
對于毛蟲仙人掌來說,它對于環境的適應性就表現為可以“爬行”。毛蟲仙人掌尖端是豎直生長的,但莖的下側則會開始扎根,莖匍匐在地上,看起來就像是抬起頭的蛇。這樣做主要的原因是防止自己在沙地中被大風吹走。
與此同時,惡劣的環境也難以提供仙人掌生長所需的養料,所以毛蟲仙人掌不得不自己為自己提供養料。舊的莖干能為新干提供營養,因此它的后部便會斷開,死亡,成為肥料??雌饋?,就像是仙人掌正在緩緩前進著。
這些仙人掌一邊生長,一邊死亡,看起來就像是在爬行。|Flickr
在較為溫和和潮濕的環境中,仙人掌每年就可以移動 60 厘米。而在惡劣的炎熱干燥環境中,它們會移動得很慢,10 年才能走 60 厘米。
這種無性繁殖的方式看起來,就好像是殺死了過去的自己來求生,因此也被稱為仙人掌科中克隆繁殖最極端的例子。而毛蟲仙人掌之所以會如此,可能是因為環境太過干燥,難以開花,而且很少有可以傳播花粉的生物(比如蜜蜂等),所以才進化出了如此驚人的適應能力。
在合適的環境中它們也可以生長,因此也可以出現在植物園中|wiki
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它們可以存活百年,也就意味著能爬行 60 米,不過在穿越漫漫沙漠的路上依然存在不少阻礙,比如路遇放牧的牲畜時,這些仙人掌可能就會被移除。
這并不是唯一一種長了“腳”,會走路的植物。另外一種植物仿佛是奇幻小說里才會出現的,能“踩著高蹺”前進,叫作行走棕櫚樹(高根柱椰屬 5 種大型棕櫚樹)。
行走棕櫚樹生長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本身有 20 多米那么高,因此,這些樹會長出長長的板根,為的是支撐樹干,增強穩定性,而且還能向外延伸,在更大的土地區域內吸收養分。而行走棕櫚樹的板根細細長長,在周圍的土地上扎根,看起來就像是一棵樹長了許多條腿一樣。
據說在當地,向導會向游客講述棕櫚樹的神奇行走故事:為了從樹蔭走向陽光處,棕櫚樹的老根會慢慢抬起來,向陽光的一側移動,每天都能移動 2~3 厘米。這一理論的根據可是 1980 年由人類學家 John H. Bodley 提出來的,他認為,當一棵棕櫚樹不小心被撞倒之后,就會在樹干上長出新的支柱根,從而脫離原來的發芽點,看起來就像是樹移動了。
Bodley 的理論是,當一棵棕櫚樹被壓倒后,它可能會按照圖示的順序長出根,看起來就像是“移動”了|Wiki
然而后來,不少人都質疑了這一觀點。2005 年時,哥斯達黎加的一位專門研究這種棕櫚樹的生物學家在經過對行走棕櫚樹的根的分析后提到,論文表明,這可能只是一個“神話”,因為總的來說,這些樹一直都停在原地,不過它其中的一些板根可能會枯死。
但在 2022 年,一位斯洛伐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在接受 BBC 采訪時說,在數月的觀察中,他親眼見證了樹木的移動。這些棕櫚樹的根會找到新的土壤,在里面扎根,而樹木也會逐漸彎曲,讓整棵樹看起來就像是移動到陽光更好的地方。
如今科學家們仍然不清楚這些板根具體是做什么的。|Flickr
因此,它們到底能不能真的走路可能還是個謎。而科學家們現在也沒有完全確定這些板根的作用,有些人認為板根能讓樹干更穩定,長得更高,或者讓生活在沼澤里的樹木避開碎屑,或者支撐這些樹長在斜坡上等。
參考文獻
[1]https://www.livescience.com/33663-walking-tree-socratea-exorrhiza.html
[2]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151207-ecuadors-mysterious-walking-trees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nocereus_eruca
[4] Bodley, John; Benson, Foley C. (March 1980). 'Stilt-Root Walking by an Iriarteoid Palm in the Peruvian Amazon'. Biotropica. 12 (1). jstor: The Association for Tropical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67–71. doi:10.2307/2387775.
策劃制作
來源丨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作者丨Skin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