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也在給黃仁勛打工:290億預算優先買GPU
最高290億,這就是馬斯克今年給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批的巨額預算。
最近有爆料稱,馬斯克要求英偉達優先供貨給xAI,其次才是特斯拉。
特斯拉股東大會召開在即,這則爆料顯然對馬斯克很不利。
馬斯克迅速站出來發聲,透露特斯拉今年會花30-40億美元,找老黃買算力。
“賣算力的老黃”不久前接受采訪時,也盛贊了自己的大客戶,稱特斯拉自動駕駛“遙遙領先”(Tesla is far ahead in self driving cars)。
不過領先背后的算力底座,既來自英偉達,同時也來自特斯拉內部。
特斯拉雙管齊下,不斷囤積算力,也促使國內玩家開始用算力規模造勢,秀起“算力肌肉”。
算力戰爭,正在智能駕駛玩家間打響。
馬斯克給黃仁勛批了巨額預算
馬斯克剛剛透露,按照自己最樂觀估計,今年特斯拉從英偉達買卡要花費30-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在217億元-290億元。
這是一個非常夸張的數字,單是買算力這一項的支出,已經遠遠超過國內頭部新勢力的整體研發投入。
不過如此大手筆囤算力,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特斯拉目前沒地方部署,很多卡只能先在倉庫里堆著。
從英偉達“買鏟子”淘金的同時,馬斯克也在自己“造鏟子”。
他同時透露,此前的1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723億元)AI預算,有一半是內部支出,主要用于研發特斯拉的AI推理計算機,車內的傳感器,以及自家超算Dojo。
內外同時發力,馬斯克預計到今年年底,特斯拉將擁有8.5萬塊H100,也就是最高340E FLOPS(FP8精度)。
為什么要囤這么大規模的算力?
顯然,是為了訓練FSD。
馬斯克此前在社交平臺就表示:
FSD進化的制約因素是AI訓練算力。
不止是特斯拉,今年以來,多個廠商也開始主動披露算力規模。
價格戰的炮火,掩蓋了算力戰的槍聲。
智能駕駛卷向算力戰
近期有4家披露了算力規模的具體數據。
先是在今年年初,百度透露用于極越的智能駕駛相關算力,大概在1.8-2.2E FLOPS,上不封頂。
4月中旬,長城魏建軍在直播城市NOA時透露,長城自建超算中心總算力規模達1.64 EFLOPS。
余承東在今年多場發布會上,不斷同步華為用于智駕的云端算力規模,6月已達3.5E FLOPS,國內行業第一。
蔚來則在剛剛公布了5月智駕成績單,稱智能駕駛端云總算力國內第一,達266.5EOPS。
這里解釋兩個點,所謂“端云”是指云端和車端,然后單位EOPS,和別家公布的單位FLOPS也不一樣。
小鵬汽車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何小鵬上個月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小鵬會拿出7億元買卡。
算力對智駕算法來說很關鍵,算法大小直接影響到算法迭代的快慢。
但也有從業者認為,算力并不是No.1,不是說算力大就包打天下。
有智駕供應商在北京車展期間表示,人的因素也很關鍵,選對方向很重要。
算力不代表一切,不然OpenAI怎么打贏谷歌。
另外一家知名供應商則認為,端到端架構下,可能不需要太大的算力,更重要的是,如何獲取更海量的數據。
還有自動駕駛從業者則認為,目前算力還沒有成為主要瓶頸,下一個階段也許會是“算力戰爭”。
雖然對算力的重要性各有看法,但從近期頭部廠商都在披露算力規模或支出,甚至花式爭第一的操作來看,車端的“512TOPS”,已經不足以成為消費者的定心丸。
云端算力,正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廠商智駕能力背書。
不服曬個算力。
從行業龍頭的大手筆來看,算力就像糧食:
囤再多,都不為過。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