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就加入!曝豐田上車比亞迪DM-i
豐田電動車最核心部件,要用中國技術供應了。
剛剛曝光,豐田新車準備上車比亞迪DM-i混動系統。
繼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三電,甚至是造車都開始和外部合作后,這次最核心的動力系統也要用別人的了。
全球第一大車企,大象轉身實在太慢,打不過只好加入了。
然而依然令人感慨的是,燃油時代的混動王者,在電動時代里,如此沒有競爭力。
這或許也是時代轉關的征兆:燃油時代的混動王者,向電動時代的混動王者,獻上王座交接棒。
豐田上車比亞迪技術
消息來源于財經最新爆料:豐田在華合資公司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計劃導入插電式混動計劃,但大概率不會用豐田那套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即Hybrid模式,而是有可能采用比亞迪的DM-i技術,即超級混動技術。
豐田在中國要推混動新車,但不用自己的混動技術了,要用比亞迪的。
而且報道中還進一步透露,根據未來產品規劃,大概有兩三款豐田新車型會用上比亞迪DM-i。
雖然產品能否落地還要看實際情況,但相關人員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即便采用比亞迪DM-i技術,豐田也一定會進行新的打磨和調教,最終車型的駕乘體驗還是會有所不同。”
有知情人士透露,豐田會青睞比亞迪DM-i技術的核心因素包括成本低,并且技術相對成熟。
比亞迪和豐田并不是第一次達成合作,但這也是繼刀片電池之后,比亞迪又一核心新能源技術上車豐田。
那么這次豐田想用的比亞迪DM-i,又是什么樣的技術?
比亞迪DM-i是什么樣的技術?
比亞迪DM-i混動系統,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四代,也是最出名、賣得最多的一代。
大的部分有兩個,1.5L混動專用驍云發動機,和EHS電混系統。
從總體上看,DM-i混動和豐田混動有本質的不同。
豐田混動以油為主,發動機最佳效率區間以外做的功,存到電池中,用來彌補高檔位下功率不足的情況。
而比亞迪則是以電為主油為輔,發動機幾乎全部工作在最高效率區間,絕大部分工況使用電驅。
所以發動機的設計上完全不同于傳統內燃機,放大提升發動機高效區性能,其他功能則取消或弱化,綜合熱效率達到43.04%。
比如,傳統發動機需要采用皮帶輪來帶動水泵、空調壓縮機等等,但驍云發動機取消了這一設計,直接用電來帶動這些功能件,最大程度減輕發動機負載。
另外,驍云發動機的氣缸采用15.5:1的超高壓縮比,目的是使油氣混合物燃燒更充分。但高壓縮比也會帶來爆震的隱患,對此比亞迪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阿特金森循環,在壓縮行程中氣門晚關,把一小部分油氣排出氣缸,降低壓力。另一方面采用廢氣冷卻EGR技術,把已經冷卻過的燃燒廢氣重新導回氣缸,降低燃燒室溫度。
這兩項技術,除了能降低爆震概率,也能降低燃燒中氮氧化物的產生,使得排放更加環保。
提高燃燒效率,除了超高壓縮比,驍云發動機還采用了分體冷卻技術,缸體缸蓋走兩套冷卻系統,分別達到最佳溫度,從而提高發動機整體效率。
DM-i中油的部分主要技術亮點就是這些,與它配合的叫做EHS電混系統。
EHS系統“7合1”高度集成,指的是發電機、驅動電機和他們的電控系統,以及發動機直驅時的一個單檔離合器、電動機直驅時的減速器,最后是一套冷卻系統。
從EHS這幾個部分,你也許就能看出比亞迪DM-i和其他的混動最大的不同:四種驅動形式。
首先是純電驅動的EV模式,由功率刀片電池供電,發動機完全停機,一般在城市低速工況,且電池電量充足時使用。
第二種是串聯HEV模式,發動機啟動,但離合器不連接輪端。此時發動機只作為發電機使用,給電池充電,車子還是由電機驅動。一般電池電量低于某一閾值時系統會自動進入串聯模式。
第三種是并聯模式,顧名思義是電動機和發動機同時出力驅動車輪,一般在瞬時動力要求較高的情況中,比如加速超車時會啟用并聯模式。
最后就是發動機直驅模式,電機停止工作。這樣的模式一般只會在速度超過70km/h的工況下使用,因為此時發動機已經處在最高效率區間。
7合1的EHS電混系統,還有其他黑科技,比如比亞迪自研的第四代IGBT(功率半導體)模塊,扁線電機、油冷系統等等。
驍云發動機+EHS能給用戶帶來什么?
比亞迪給出了綜合續航1100公里、油耗3.8L/百公里的數據 ,而且與豐田代表的油混技術不同的是,DM-i在省油的同時也兼顧了動力性能,做到和電動車一樣的加速體驗。
并且,第五代DM-i技術也要來了。有消息稱系統饋電油耗降到2.9L/百公里、綜合續航2000km,而且第五代發動機熱效率可能超過45%,整體性能水平又提高一大截。
最后無論豐田采用哪一代技術,有比亞迪兜底,性能、體驗至少不會太差。
豐田逃生,擁抱中國技術
豐田最近頻繁動作,都和中國有關。
上個月才曝光豐田將合作華為和Momenta打造智駕方案,智駕硬件用華為,軟件算法用Momenta。
一個在國內遙遙領先,無論是聲量還是銷量;一個雖然不如前者聞名,但實際已經幫助許多車企落地智駕方案。
并且該智駕合作上的還是豐田全球車型,不止在中國賣,華為和Momenta的方案還要隨著豐田出海,賣向全世界。
而且之前華為和豐田就有合作,國內上市的第九代凱美瑞,搭載的就是華為和豐田聯合打造的車機系統。
另外,就電氣化方面的合作來說,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也并非是頭一遭。
豐田純電中型轎車bZ3,就是由豐田和比亞迪聯合開發,重點搭載了比亞迪的弗迪電機系統和刀片電池,而且這款車也由比亞迪代工生產。
盤點一下,豐田在智能化方面,智駕用的中國技術,智艙也用了中國技術;電氣化方面,三電用的是中國技術,現在插電混動,還要用中國技術。
而以上已經基本覆蓋了新能源轉型需要的所有核心技術,“靈魂”都是別人的。
這自然和豐田電氣化轉型不利有關,但隨著合作得越來越多,一個完全和油車時代不同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面:
今后的豐田,尤其在中國,只剩下了品牌的外殼了。
但豐田的車標,值錢嗎?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