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英寸傳感器到底有多大 其實比相機的1英寸還大
昨天的文章里沒提“傳感器尺寸”,沒想到大家原來有這么多誤解……
1英寸到底是多少?
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無論是相機還是手機,傳感器對角線長度中的“1英寸”都不是25.4mm。
* 涉及到真空管,這里不做展開,有點類似馬屁股決定鐵軌寬度。
為了避免誤讀,更嚴謹的寫法是“1.0型”或者“Type 1.0”。并且,當傳感器尺寸小于1/2型時,1型 = 18mm;而在傳感器尺寸大于等于1/2型時,1型 = 16mm。
所以,1/2型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是8mm,1/2.51型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是7.17mm,后者比前者小約20%(而不是乍看起來的接近40%)。
* 傳感器對角線的實際長度與“半周長”沒有任何關系!!!
中畫幅
全畫幅比中畫幅小,這個不用多說了吧。44 x 33中畫幅比36×24全畫幅大約68%。
Super35有多大?
Super35涵蓋的尺寸范圍比較大。對相機來說,這個尺寸基本相當于APS-C畫幅的16:9裁切,也就是比APS-C要??;而對電影機來說,不少Super35畫幅的寬度遠大于APS-C的23.5mm。
M4/3到底是什么?
M4/3既不是傳感器尺寸也不是傳感器的比例。它是最早的微單系統,是一種相機卡口。所以,并不存在“M4/3畫幅”這種說法 —— 想要描述絕大多數M4/3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應該寫作4/3型(英寸)或1.33型(英寸)。
最直接的例子:JVC GY-LS300電影機在M4/3卡口里放了16:9尺寸的Super35畫幅傳感器。(松下GH1/GH2/GH5S的傳感器尺寸也超過了4/3英寸)
手機上的“1英寸”和相機一樣么?
我不知道為什么有人覺得手機“投機取巧”,事實上,小米、vivo、OPPO、華為手機上的“1英寸”,要比索尼、尼康、佳能相機的“1英寸”還要大一些(約10%)。
一方面用于當前手機的索尼IMX989、LYT-900傳感器,實際尺寸是1.02型(或1/0.98型),對角線長度16.38mm(等效系數約2.64);
而1英寸相機的傳感器對角線是15.86mm(等效系數約2.73)。另一方面,手機用的是4:3比例,相機是3:2比例。即使對角線長度相同,也是手機傳感器比相機要大一些。
* 關于比例,通常認為全畫幅、APS-C的3:2繼承自膠片比例(44×33中畫幅也對應645膠片),而手機、卡片相機的4:3則繼承自真空管(CCD/CMOS的前身)。
附:使用“1英寸”傳感器的移動設備
1.02型4:3約50MP傳感器(IMX989/LYT-900):
- 小米12S Ultra、13 Pro、13 Ultra、14 Ultra
- vivo X90 Pro、X90 Pro+、X100 Pro(以及即將發布的X100S Pro、X100 Ultra)
- OPPO Find X6 Pro、Find X7 Ultra
- 華為Pura 70 Ultra
- 夏普AQUOS R7、R8 Pro,Leitz Phone 2(使用整塊傳感器的約94%)
- 大疆Pocket 3(使用整塊傳感器的約94%)
1.0型3:2約20MP傳感器
- 松下CM1/CM10
- 大疆Air 2S
- 夏普AQUOS R6、Leitz Phone 1
- 索尼Xperia Pro-I(使用整塊傳感器的約60%)
- insta360 ONE R徠卡版(使用整塊傳感器的約94%)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