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勢力敲響喪鐘:CEO賣房求生
時勢雖然造英雄,但退潮后也能看清誰在裸泳。
新近一家被淘汰出局的新勢力企業,是來自美國的Fisker,這家企業距離破產,就差一層窗戶紙。
現在的Fisker幾乎是百病纏身:
先是被紐交所摘牌退市,后來坦言將面臨破產,官司也是從未斷過,基本都是上門催債要賬的。
最新消息是,Fisker的公司總部也要關停了,所剩無幾的員工被迫去工廠辦公。
為Fiske代工造車的麥格納,也被其坑了一把,因為付不上錢,麥格納營收將減少4億美元,而且麥格納方面明確表示,不會恢復為Fiske生產造車。
Fisker是眾多新造車運動中的一員,曾經的Fisker躊躇滿志,市值一度高達百億,還想把車賣到中國,如今卻成為泯滅的大多數,淪為汽車行業轉型的炮灰。
01、 砸鍋賣鐵把家搬
在經歷停產六周和談判破裂后,Fisker宣布其位于曼哈頓海灘的總部正式關停,目前搬遷工作已經開始。
其實早在上個月,Fisker就通知了加州曼哈頓海灘總部的員工,他們將在5月1日前要搬到位于加州拉帕爾馬的新辦事處。
曼哈頓海灘總部是其全球性的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曼哈頓海灘羅斯克蘭斯大道1888號的大陸公園內,名為“盜夢空間”。2020年剛剛投入使用,占地73000平方英尺,其中囊括了目前Fisker唯一一輛車型Ocean SUV的設計和工程設施,還有其未來的投資組合擴展。
不光是從總部搬走,更有意思的是,Fisker的創始人兼CEO亨利克?菲斯克也要把自己的房子給賣了。
眼下,菲斯克正以3500萬美元(約 2.52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他在洛杉磯的豪宅。在Fisker停牌后,市值停留在了2680萬美元,這意味著他的豪宅價值比他一手創辦的公司還要高出800萬美元。。
這棟位于好萊塢山頂的豪宅,可以同時俯瞰太平洋和Fisker公司。擁有六間臥室、八間浴室,以及可伸縮的玻璃幕墻,此外,豪宅還配備了寬敞的陽臺、游泳池、SPA和一個可停放六輛車的車庫。
諷刺的是,菲斯克的豪宅價格近年來在不斷攀升。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他和妻子在2021年買下這棟豪宅時,花費了2180萬美元,如果他們能以目前掛出的價格售出,那么這處房產的價值在過去三年里上漲了61%,可謂是一筆不菲的投資回報。
而反觀其公司Fisker自成立以來,股價經歷了懸崖式的暴跌,股價已蒸發99%,最終導致公司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目前該公司的股價停留在每股5美分左右。
屋漏偏逢連夜雨,Fisker總部關停之際,還面臨很多官司,目前已經收到不下30起訴訟。
這30多條訴訟全是來討債的,討債的對象中既有多個供應商也有前員工。
德國工程巨頭Bertrant AG也在其中,該公司在訴訟中聲稱,其子公司受雇于2022年開發即將推出的一款電動跨界車Pear,這份合同價值超過3500萬美元。然而在2023年8月,該公司就終止了。
據Bertrant稱,Fisker未能支付超過700萬美元的費用,該汽車制造商決定停止皮卡車型Pear and the Alaska的開發,這被視為違約,這一違約行為已導致Bertrant損失580萬美元的“利潤、延誤成本和附帶損害”。
一家名為Corinthian Textiles的配件商也起訴了Fisker,稱其被拖欠超過100萬美元的未付發票和其他費用。
另外還有,工程設計、紡織品等供應商提出的欠款訴訟,簽了合同但不給錢,未支付金額超過800萬美元(約5793萬元),同時這些供應商還要求支付約1300萬美元(約9413萬元)的賠償。
除此之外,公司前董事和員工也有不少提起的集體訴訟,聲稱經常加班但沒有補貼,并且離職后還沒有支付應有的工資。
02、 產品才是硬傷
作為曾經的美國明星造車新勢力,Fisker混到這種地步沒別的原因——自己把自己作沒錢了。
菲斯克目前旗下在售的車型,有且只有一款電動SUV——菲斯克Ocean,但是菲斯克并沒有自己的生產設備,而是選擇了外包這樣的輕資產模式,麥格納是其合作方,負責在其奧地利格拉茨的工廠生產菲斯克Ocean。
換言之,Fisker雖然造車,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另外代工的模式也給Fisker帶來了嚴重的產品問題。
外網知名數碼博主MKBHD此前在試駕過一輛菲斯克Ocean后稱:“這是我試駕過的最差汽車”、“你把這車免費送我,我也不開”。
試駕體驗過程中,MKBHD發現這臺還沒進行操作系統2.0版本更新、但已經交付的車,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智能鑰匙無法正常工作、存在溜車風險的坡起輔助、無法實時監測的太陽能車頂、各種警示燈在儀表隨機亮起等。
除了軟件上的Bug,MKBHD還認為車內一些空間布置也不夠合理,比如托盤桌占據了大量手套箱空間、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極易誤觸等。
在MKBHD發布了試駕體驗視頻后,菲斯克“亡羊補牢”般的推送了新版本的OTA更新,解決了諸如駐車電耗、智能鑰匙、太陽能車頂等軟件功能上的問題。
除此之外,美國著名的刊例雜志Consumer Reports(CR)又抽了Fisker一個大嘴巴。
CR一般都會自行購買車子進行評測,然而他們的Fisker Ocean甚至還沒到手就出了狀況:交付的車子不僅臟還被刮花了,而負責運送的板車司機只是收錢辦事,對車一無所知。
后來CR的工作人員打開了前蓋,發現12V蓄電池并不是原車搭載的電池,而是從一個配件供應商NAPA那兒后來購買的,這是因為車輛本身庫存了大約半年,原電池已經出現了故障。
到了第二天,這臺車還出現了剎車故障警報,此外,CR工作人員在測試時還發現輔助駕駛無法關閉,在跑道上會自顧自地往左打輪,這在實際駕駛過程中非常危險。更諷刺的是輔助系統幾乎無法正常工作,下雨時盲區監控常常憑空警報。
此外,這家公司的在線服務也有許多缺陷,甚至付款時用支票都遇到了很多麻煩。
最終CR在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后,給出的建議是:Fisker的車如今的確很便宜,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值得買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菲斯克Ocean還因剎車失靈遭到投訴,面臨美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投訴稱,菲斯克Ocean無法切換到停車模式或預定檔位,可能會導致車輛意外移動。
03、創始人屢戰屢敗
現在的Fisker距離真正破產已經越來越近了。
3月份,Fisker被紐約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后,盡管Fisker在接到停牌通知后有權提起上訴,但Fisker選擇了放棄這一權利直接躺平,導致紐交所在4月22日強制摘牌了Fisker的所有股票。
目前,Fisker的股票已轉至場外交易市場OTCMKTS進行買賣,股價僅為5美分,市值大幅縮水高達99%。
誰能想到當年市值一度突破80億美元,被譽為“特斯拉殺手”Fisker走到這樣的地步。
其背后創始人Henrik Fisker(亨里克·菲斯克)的創業經歷同樣坎坷。
菲斯克是汽車設計師出身,最開始在寶馬集團旗下的高級設計工作室工作,最開始就參與了寶馬純電電動車的設計,但這個電動車并沒有量產。后來跳槽到了阿斯頓·馬丁,憑借負責阿斯頓·馬丁DB9和阿斯頓·馬丁V-8Vantage的設計,菲斯克開始在圈內走紅。
2005年,他成立了一家名為Fisker Coachbuild的汽車設計公司,主要是對豪華車做私人訂制,當時特斯拉還找到了菲斯克,希望為Model S進行初期設計工作。
后來菲斯克在一年內完成設計,同時火速成立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Fisker Automotive,也正因此,馬斯克認為菲斯克剽竊了特斯拉。
2007年菲斯克開始了造車之路,第一款車Karma定位增程電動車,但由于產品質量問題加之產能問題,菲斯克的第一家新造車企業并沒有走到最后,宣布破產后,最終賣給了中國萬向集團。
所以嚴格意義來說,如今的Fisker,是亨里克·菲斯克第二個創業造車的公司。
根據其最近提交的2023年年報中,Fisker評估,在提交年報之日起至少十二個月內,其可用的流動資金將不足以履行當前債務的義務,因此對自身持續經營的能力存在重大疑問。
根據財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約持有19.3億美元(約139.8億元)的債務,而資產總額只有18.3億美元Fisker,明顯是資不抵債。
而且在其生產伙伴Magna International(麥格納)最新的一季度會議中,提及了Fisker現在的生產仍然處于暫停狀態,而且不再重啟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對沖基金 Great Hill Capital 董事長托馬斯·海耶斯 (Thomas Hayes) 在談到Fisker申請破產保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時表示:“我無法確定是下周還是明年,但這是不可避免的。”
盡管在各方認為破產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時,Fisker顯然并不妥協,不僅沒有立即申請破產保護,還仍寄希望于從債權人那里獲得足夠的債務減免或尋求新的融資。為此,公司給自己設定了一個30天的期限。
在這30天內,Fisker必須全力以赴地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和與債務人進行談判。如果新融資未能成功或談判破裂,那么等待Fisker的只有破產。
如今來看,Fisker重生的機會太小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