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翻車!小米連發三文回擊:智己凌晨火速致歉
一覺醒來,智己被罵上熱搜。
昨晚,智己汽車召開了一場堪稱重磅級的新車發布會,發布會頻頻提及小米SU7。
如果一直是技術對標,倒也不會太傷和氣,畢竟智己汽車背靠上汽集團,還是有一定技術儲備的。
尷尬之處在于,智己發布會上犯了一個常識性的硬傷:
把小米SU7電機參數給搞錯了。
這讓發布會全程拉踩小米的信息無限放大,網友也開始激憤站隊。
01 、小米連發三條微博
我們先來復盤事情經過。
智己L6新車發布會是在昨晚8點開始的,這款中型轎車直接把小米SU7作為競爭對手,研究小米SU7的顆粒度直接拉滿。
但一張圖暴露出了問題:
智己汽車稱,小米 SU7 Max版本采用了前IGBT后碳化硅模塊的電驅,智己L6則采用了前后雙碳化硅電驅,本意是想強調智己L6的三電更扎實。
但問題在于,小米SU7 Max版前后電機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塊,與智己L6所采用的技術一致。
我們來看下雙方的回應時間線。
昨晚23:04,智己CEO 劉濤發微博致歉,承認發布會PPT中存在信息錯位。
20分鐘后,23點24分,小米公司發言人發布第一條微博,稱智己出現這種錯誤,是其專業能力缺失,還是有意造謠抹黑。
“智己公司這樣行為,和上汽集團聲譽無法匹配,我們作為同行也無法理解。”
緊接著23點38分,小米公司發言人發布第二條微博,稱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道歉。
今日凌晨00:10分,小米公司發言人發了第三條微博,稱對于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抹黑行為,忍讓是有限度的。“我們堅決認為,智己公司如此不合理、不合法、不體面的行為完全不符合上汽集團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和行業地位,也不符合中國新能源汽車團結發展的歷史潮流。”
或是戳到了智己的痛處,凌晨00:47分,智己官方發布了道歉信。原文如下:
雙方你來我往的回應,也在網上迅速發酵,而吃瓜的網友,大多是站隊小米。
在智己發布致歉微博下,評論點贊最多的幾條:
“我是你們車主,今晚被笑的臉都沒了。”
“你們真的給廣大友商,上演了一場完美的錯誤示范。”
“智己就是智己,小米就是小米,你們這么沒自信?”
02、全面對標小米SU7
拋開爭議,我們來看看智己L6的具體參數究竟如何,憑什么可以硬剛當紅炸子雞小米SU7。
目前官方公布的預售價為——23萬-33萬元。用其發布會上的表述是,L6 Max標準版不超過23萬元,L6 Max超強性能版不超過29.99萬元,L6 Max光年版不超過33萬元。
作為智己旗下的第4款車型,其外觀和內飾基本上延續了智己LS6的設計風格,新車長 4931mm,寬 1960mm,高 1474mm,軸距為 2950mm,定位為中型純電轎跑。
從車身輪廓上可以看出,智己L6像是“拍扁”的智己LS6,但明顯看上去更動感。大溜背式設計,帶來比較明顯的年輕化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與市面上普遍的新能源轎跑車型不同,智己L6使用了真正的掀背式尾門設計。
外觀設計部分,智己L6前臉使用了封閉式造型設計,燈罩下沿為L型LED日日間行車燈。同時,前包圍左右兩側也延續“C”字型貫穿式設計,進一步增加橫向視覺沖擊力和寬度。并且中央位置還留有梯形進氣口,以此來提升前臉的動感氣息。
智己L6尾部基本延續了智己LS6的尾部設計風格,包括貫穿式設計的LED尾燈大燈組,同時尾部攝像頭設計在鯊魚鰭天線上,同時,智己L6的尾部下包圍處同樣采用“C”字型貫穿式設計,和車頭相呼應。
L6在內飾上依舊延續家族式可升降式的全畫幅數字駕駛艙,中控由26.3英寸連屏以及10.5英寸觸控屏組成,配合半輻式方向盤設計,依舊是營造出很強的科技感。
能看到的地方都沒咋變,但里子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己L6上搭載了高通驍龍8295芯片,這也是智己汽車旗下首款搭載該芯片的車型。
支持最新的IMOS3.0座艙娛樂系統,采用了Unity引擎作為顯示渲染,除常規駕駛功能外,還搭載了IM生成式大模型,可以實現人車對話。
智駕方面采用的則是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英偉達Orin X芯片,功能上將支持無圖NOA功能。
此外,其全系標配「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系統。
靈蜥數字底盤則是上汽集團花了9年的時間研發打磨的成果。這一技術統籌聯控后輪轉向、智能電控減震器、空氣懸掛、電驅等高階底盤硬件,實現了整車X、Y、Z三向六自由度的車身姿態協調控制。
結合其后輪轉向系統,不僅轉彎半徑僅為4.99米,打滿方向的方向盤圈數,還會比普通車型少半圈,甚至還能實現橫向“蟹行”運動。
在性能上,智己L6采用了875V的高壓平臺和LS6同款電機,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為216kW,雙電機版最大功率分別為200kW和379kW,總功率達579kW。其中頂配雙電機版本的0-100km/h加速時間2.74秒,極速可達268km/h。
電池上,智己L6上首次搭載的133千瓦時固態電池續航里程可讓整車續航超過1000公里(CLTC),峰值充電功率可達400千瓦。
03、是不是“真”固態電池
智己L6上最大的亮點之一,莫過于搭載了行業內首塊超快充固態電池。
這塊固態電池是由上汽集團與清陶能源共同研發的第一代半固態電池,被正式定名為“光年”固態電池。
其正極采用專利自研的納米尺度固態電解質包覆超高鎳材料,負極則采用新一代高比能復合硅碳材料,容量達到了驚人的133kWh,作為行業首個量產準900V 超快充固態電池系統,相比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100%以上。
峰值充電功率可達到400千瓦,12分鐘續航增加400公里,另外CLTC純電續航里程將突破1000公里。
不久前,智己汽車CEO劉濤與比亞迪旗下的騰勢汽車總經理趙長江在社交平臺上互相“隔空喊話”,起因就是“固態電池”。
為了給即將發布的新車L6預熱,3月25日,劉濤宣布智己L6將搭載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實現超1000公里續航。
結果,騰勢汽車總經理趙長江隨后便針鋒相對地發布了條微博:“這個時候在宣傳半固態車用電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戲!”
劉濤隨即也轉發了趙長江的微博,回應道:文字游戲不是我們擅長的,唯有技術創新迭代才能推動時代進步,智己就是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
雙方一時間頗有些互不服氣的意味。不過目前,趙長江的那條微博已經刪掉。
劉濤還在微博里表示,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第二天晚上來他直播間觀看固態電池工廠的直播。
有意思的是隨后直播里的內容,直播的地方在其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的實驗室里,對即將搭載在L6上的固態電池做了詳細介紹。
看完直播后,得出了個答案:“是,但如是。”
要說明白這件事兒, 還得對固態電池做個科普,目前市面上的電池普遍都是液態電池,也就是電解質為液態,而固態電池,顧名思義電解質為固態。
對于固態電池和傳統電池的區分,關鍵是電池內電解液的占比是否足夠少。根據當前的行業觀點認為,如果電池內的液體質量占比為5%—15%的話,則可稱為“半固態電池”;如果電池內的液體質量占比為5%以下的話,則可稱為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類固態電池);如果電池內完全沒有液體的話,則可稱為全固態電池。
據智己總經理李崢的介紹,搭載在智己L6上的固態電池是清陶能源第一代固態電池,由于目前的技術還不能讓電池內部完全致密,易導致電池內阻增加,清陶能源的解決方案是在固態電池內加潤濕劑,添加比例約為10%。
按照業內對固態電池的分類,也就是說,智己L6這次首搭的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固態電池,而是半固態電池,介于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之間。
簡單可以理解為,智己汽車的這個“光年”電池雖然用了固態電解質,但是固體的致密性還不夠,電解質中間會有縫隙,所以加入10%的潤濕劑,用液體去填滿這個縫隙。
帶來的結果就是電解質仍處于一種粘稠的狀態,然后正極的表面包覆上一層厚度大概10微米的固態電解質層,這一層東西主要是無機材料,目的是提高正極高鎳材料的穩定性。
而智己汽車對固態電池的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公司現已至少明確規劃了三代固態電池產品,“光年”目前是第一代,直到第三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電池。
劉濤也曾說過:“雖然(光年)是固態電池的第一代,但實現了以幾乎相同的重量,擁有超出30%的電量,輕松做到1000公里續航,這就是固態電池代替液態電池的價值”。
而將液態電解質換成固態有多個好處,首先是可以大幅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理解為固體要比液體密度更高,體積更小。
以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為例,其能量密度為255Wh/kg,而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輕松突破500Wh/kg,而且智己汽車也曾說過,光年的單體能量密度能達到368Wh/kg,雖然還沒達到純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但也遠超當前的傳統電池。
不過,固態電池雖然好處眾多,但是技術上并沒有不好搞,換言之就是成本太高。
其實半固態也有車企用過,就是此前蔚來在ET7上測續航時使用的150度電池包,去年12月份,李斌全稱直播蔚來的150度電池的續航能力,最終跑了1044公里,電池還仍有點余量。
這塊電池包就是半固態電池,其能量密度達到了360Wh/kg,不過這個電池包,蔚來只租不賣。原因就是太貴了,蔚來的高管曾透露過這個半固態電池包的成本高達25萬以上,基本上相當于一輛ET5了,顯然,這對于大部分家用車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對于智己來說,如今還只是公布了其預售價,光年版的售價也不會很便宜。
所以,當智己L6賣到30多萬你還會買嗎?
04、拿什么提振銷量
作為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智己汽車來頭不小,可以說含著“金鑰匙”出生。
在其背后不僅背靠上汽集團,還有著阿里巴巴,張江高科的加持,可以說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
智己汽車從2022年開始至今已經推出三款車型,雖然每款車型上市之初都曾引起熱議,但反饋到市場端消費者們似乎并不買賬。
其智己L7在2022年剛發布時銷量能超過1000,當年年底,月銷量便跌到了266輛,之后一蹶不振甚至一度月銷兩位數,全年以不到5千輛的累計銷量草草收場。
靠著半幅式方向盤,IMAX級駕駛視野等黑科技配置引發轟動的智己LS7在2023年3月到6月月銷量曾一度逼近2000輛,但在這之后銷量急轉而下,今年以來月銷量未突破400輛。
LS6的發布讓智己看到了翻盤的轉機,2023年10月智己LS6上市,當月銷量就達到了3627輛,11月、12月銷量則攀升至8158輛、9878輛,甚至登頂了“中大型純電SUV”銷量第一。
在智己LS6這一款車的加持下,智己2023年銷量達到了3.8萬輛,雖然相比造車新勢力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然而,就在業界紛紛看好智己要“起飛”之時,智己汽車的銷量卻經歷了“過山車”,銷量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今年1月份智己銷量為4612輛,2月份銷量更是下滑至1千多輛。
熄火的原因,是銷量的急劇上升帶來了質量問題的爆發,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投訴和車主吐槽,使得智己汽車的品牌口碑迅速崩塌。今年年初,智己汽車CEO劉濤甚至親自出面道歉。
如今從流量來看,智己汽車又一次被送到了“頂流”,但無疑是被架在火上烤,智己汽車該怎么扭轉風評?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