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一天9萬輛!華為系轎跑應聲降價3萬5 馬斯克隔空回應
小米SU7上市,鯰魚效應初現。
前有新款極氪001增配降價;后有新款阿維塔12上市,降價3.5萬開賣;還有吉利銀河E8延續購車優惠,宣傳“8比7大”……
但這些都沒阻止小米SU7上市24小時,大定數達到88898輛。
SU7登場,車圈太熱鬧了。
阿維塔12上新,降價增配
小米SU7上市隔天,2024款阿維塔12也煥新發布。
首先增加一款車型,700km續航的后驅智享版,讓全系起售價來到26.58萬,比之前少了3.5萬,還新增了暉金的外觀配色。
其次,原本有的后驅奢享版、四驅性能版、四驅GT版在2024款延續上市權益,5000元定金可抵2.7萬車款,權益后起售價為27.88萬-37.88萬。
并且,這三款車型標配舒享套裝,包括電吸門、類麂皮頂蓬、后排隱私玻璃和7.1.4全景聲音響,2023款則需要花2萬元選裝。
另外,四驅性能版還標配了高性能空懸,價值2萬;四驅GT版還責怪總了電子外后視鏡,價值1.2萬。
最重要的是,這次2024款阿維塔12全系標配華為ADS 2.0智能駕駛系統,不用再花2.6萬選裝。
阿維塔也沒忘了老車主,表示如果是已經提車的阿維塔12車主,購買華為智駕包的全額退款,沒有買的直接免費贈送。
同時,如果是還沒有提車的車主,要么選擇繼續提2023款,享受與已提車車主一樣的補償方案;要么選擇提2024款,享受新款權益。
稍微介紹一下,阿維塔12定位中大型轎車,有單雙電機兩個版本,標配94.5kWh三元鋰電池,續航提供兩個版本:700km和650km。
同時全系標配800V高壓超充,240kW超充下30分鐘就可把電量充到80%。
而阿維塔12最大的賣點就是智能化,車機首搭華為鴻蒙4,智駕也用的是華為高階智駕ADS 2.0,算法升級,城區、高速、停車場都能“自己開”,還是“全國都能開”的那種。
只不過2023款雖然硬件標配,軟件包還是要額外支付2.6萬購買,而新的2024款上市新車主老車主都能免費用,另外新款還增加許多原來需要付費選裝的配置,讓網友直呼香爆了,還在評論區夸了一波阿維塔的格局。
其他車企如何應對小米SU7上市?阿維塔12率先給出了參考。
吉利系圍堵小米SU7
除了阿維塔12,與小米SU7直接競爭的車型更多都是吉利系。
同為20萬級-30萬級、中型或中大型車,極氪就有26.9萬起的極氪001、20.99萬起的極氪007兩款競爭車型,還有價格更低一檔、17.58萬起售的銀河E8。
既然是類似賽道,就難免會拿出來對比一番。
但對比下來后,小米SU7的短板也隨之暴露。
比如真·800V架構、AR-HUD,只有最高配Max版才有,而800V架構在極氪001和007上已經實現全系標配。
包括靜音電吸門,小米SU7也只有Max版可以享受到。
其他的一些小配置,比如車側盲區影像、二排座椅電動調節、主駕的頭枕和腿托、面部解鎖識別等,小米SU7也沒有配置。
以及小米SU7的前后車窗都是單層玻璃,還沒有官方自營的充電站。
要知道,純電車型上市,官方贈送的充電權益往往是標配福利之一,比如免費充電多少度,有些品牌也可以抵扣車款。
所以整體來說,小米SU7并不能算一款十全十美的產品。
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SU7上市后帶來的熱度、引發的熱議討論,在車圈能算得上獨一無二。
最好的證明就是小米剛剛官宣,上市24小時,SU7大定數突破88898臺。
作為對比,去年11月首次上市的阿維塔12,上周宣布大定數超過4萬臺;月初上市的新款極氪001,剛剛宣布首月大定超過3萬臺。
可能會有人說小米SU7大定之中有鎖錯單的,可能還有黃牛,但第一天就有接近9萬人下單,已經證明品牌影響力無敵了。
有網友評價小米SU7上市發布會是“車圈春晚”,現在看來也不為過。
小米SU7,車圈又一鯰魚。
上汽華為也虎視眈眈
不過,小米SU7并不能高枕無憂。
因為除了已發布的車型,還有很多即將上市的車型準備狙擊小米。
比如上汽智己第二款轎車智己L6,和小米SU7一樣都是中大型轎車,而且品牌以往定價區間也在20萬-30萬這一檔。
再加上智己L6和小米一樣,也有單雙電機兩個版本,并且根據工信部目錄,新車續航最低700km起步。
不過官方在宣傳時已經強調了新車零百加速為2秒,擁有F1般的駕控,也有800V架構,并且續航可達到1000km,還是超快充固態電池上車。
再加上智己高階智駕無圖城市NOA下個月就開始公測,年中就推送;智己生成式大模型也已經上車,智能化方面都是頭部梯隊的水準。
另外,吉利系除了極氪、銀河,還有極越品牌,極越01最近版本更新,智駕、智艙整體升級;號稱“最美轎跑**的極越07也將在今年上市。
還有華為系同樣不可忽視。除了阿維塔12,同為中大型轎跑的智界S7將在近日二次上市。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華為已有操盤問界M7“起死回生”的經驗,并且有消息稱智界S7再上市時雖然價格不會調整,但入門款將增加配置,全系車還會進行OTA升級。
再加上華為剛剛發布的財報,2023年營業利潤達到1044億,還擁有超過1.2萬億的總資產,不缺錢,也不缺資源和技術來打造合作品牌。
高性能、長續航、智能化,和小米SU7擁有類似標簽的車型越來越多,今年賽道的競爭只會更加白熱化。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小米SU7發布會前一天,老被SU7拉來對標的Model 3,其老板馬斯克正和別人討論如何正確地評價一項技術。
馬斯克的觀點是:
對任何技術評分的正確方法不應該是和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因為這太容易了),而應該和其物理極限進行比較。
所以這波,誰贏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