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散最后100多名員工!5G云代駕公司燒光7億融資關門了
5G云代駕創業,在美國玩不轉。
最新消息,專做云代駕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Phantom Auto,官宣停止運營。
估值一度高達5.25億美元(約38億元),與1/3美國物流公司有合作關系,但現在,只能無奈正式遣散旗下100多位員工。
公司開不下去的原因很直接——
沒錢了。
公司CEO官宣關門
Phantom聯合創始人、CEO Shai Magzimof(謝·馬吉莫夫)親自宣布了公司關門的消息。
一篇幾百字的短文,簡短、直接。
在花費7年努力重塑體力勞動的未來后,我們不得不作出停止運營這一艱難的決定。
不過馬吉莫夫并沒有對公司現狀過多解釋,主要對過去給予幫助的投資者、客戶和合作伙伴,以及所有員工都表示了感謝。
馬吉莫夫還給員工們打起了廣告:各位硅谷大佬快來看看,我們擁有正在尋找就業機會的杰出人才。同時他自己也會對尋找工作的員工提供幫助。
消息一發出,一面震驚、遺憾,另一面也有合作伙伴、投資者、員工表示感謝。
有投資者表示,馬吉莫夫建立了一家出色的公司,擁有一支非常厲害的團隊;有員工表示很感謝給予他的工作機會,能夠和這樣一支來自全球的精英團隊共事是他的榮幸。
至于關停原因,馬吉莫夫歸結為:市場條件和資金不足。
而從外部消息來看,資金不足的影響力可能更大。有消息人士表示,雖然Phantom擁有很多合作伙伴,但是仍然依靠外部資金來維持公司運營。更直白來說,燒融資。
而Phantom最后一次融資是在去年4月,已經快1年多沒有宣布新的融資進展。
于是資金鏈岌岌可危之下,讓硅谷又多了一家關門的自動駕駛企業。
Phantom是誰
這里還是先介紹一下Phantom這家公司。
Phantom Auto總部雖然位于硅谷,但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并不像其他硅谷常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團隊一樣是科班出身,只能說在汽車行業或者是自動駕駛行業有一些經驗。
CEO馬吉莫夫曾在私立教育組織Udacity讀過一年自動駕駛課程;CBO Elliot Katz(艾略特·卡茨)則擁有康奈爾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此后雖然經常和汽車行業打交道,但處理的都是法律相關事務,比如福特法律顧問辦公室、歐華律師事務所互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全球聯席主席等等。
△ 艾略特·卡茨
但馬吉莫夫在創業方面頗有經驗,創辦的多家公司后來都被大公司收購,比如個人助理應用Cue,2013年被蘋果收購;手機游戲開發包Nextpeer,2015年被Viber收購,而Viber后來又被樂天收入囊中。
在樂天待了兩年多,馬吉莫夫按耐不下繼續創業的想法,在完成了一年自動駕駛課程的學習后,他和艾略特一起創辦了Phantom Auto,公司于2017年正式成立。
馬吉莫夫認為,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在95%甚至99%的情況下正常工作,但是最后1%的情況非常難解決,所以Phantom就是為了完成最困難的部分,即通過5G云代駕的方式來解決。
5G云代駕,顧名思義,是在車輛端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通過云端的駕駛員對車輛進行遠程操控,主要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應急或備份的運營解決方案。
為此,Phantom開發了自動駕駛的遠程控制平臺,并且為了防止數據延遲和安全冗余,提供多項技術保證。
比如遠程代駕最關鍵的就是信號傳輸,而該平臺可以同時使用多個無線網絡,默認使用該道路環境下效果最好的。
并且即使沒有高速LTE或4G網路,系統在速度較慢的3G網絡上也能正常工作。
在數據傳輸方面,平臺也做了冗余處理。每個視頻幀都通過不同通道傳輸,而最關鍵的數據則是在所有可用網絡上同時發送(比如控制剎車)。
公司還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在網絡之間跳轉,避免網絡經常使用產生的動態限制,也能防止帶寬被大量占用的情況。
即使是最最極端的情況,網絡連接完全中斷,Phantom也開發了一種最基本的AI輔助系統,可以讓車輛緩慢減速停止,并打開雙閃。
更關鍵的是,在2018年,才成立不久的Phantom就在當年CES上完成了公開道路上首次技術展示。
再加上展示效果非常好,全程系統幾乎沒有遇到延遲,順利完成全部的代駕操作。
Phantom一下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公司還宣布即將在道路上開始部署支持云代駕的自動駕駛車輛,先基于乘用車,后面還會推出卡車云代駕業務。
但從實際業務進展來看,這時車輛部署大概率遇到困難。
因為公司在2019年時對外表示,團隊認為,完全無人駕駛車輛在公共道路上進行大規模商業部署,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公司決定業務轉型。
公司將遠程代駕的業務重心從乘用車,轉向了物流領域,比如遠程控制叉車、送貨機器人、堆場集卡等場景有限、主要以低速行駛的車輛。
現在來看,業務轉型也確實幫助Phantom拿到了新的訂單和融資,從2019年到2023年幾乎每年都有一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進賬,累計融資金融達到9500萬美元(約6.8億)。
同時公司還和多個物流巨頭達成合作,比如馬士基、CJ物流、美國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Kenco等等,合作對象超過17家,涵蓋美國1/3的物流企業。
但如此多的合作對象,也沒能讓Phantom實現自我造血,公司始終通過持續融資來實現運轉。
問題是融資就得看大環境,大環境一旦有變,公司的生命線就會受到改變——命運不能自己把握。
有消息稱,Phantom其實在去年4月后,曾有機會完成一輪新的融資,但最后功敗垂成,續命失敗。
融資不順之后,為了節省成本,Phantom裁了一次員,但治標不治本,沒有自我造血能力,裁員并不解決最重要的問題。
于是現在,公司最后剩下的100多人,也被遣散了。
圍繞自動駕駛打造云代駕的商業模式,在美國以失敗告終。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自動駕駛或者云代駕模式的失敗。因為從云代駕的初心和模式來說,能夠規模化商用的前提,在于自動駕駛特別是無人駕駛的大范圍落地應用。
但在硅谷,自動駕駛落地正在處于嚴冬時刻,Waymo謹慎,Cruise命懸一線,其他創業明星連小進展都沒有。這樣的環境下,圍繞自動駕駛而展開的云代駕生意,自然變得脆弱而難以為繼,關門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硅谷的另一頭中國,5G云代駕一直沒有成為創業者的標的,因為茲事體大,進入的門檻太高。而作為5G云代駕的獨秀代表,百度Apollo則把這項創新嵌入到了規模化落地流程中。
在百度無人出租車的落地進程中,5G云代駕在運營冗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其目前在北京、武漢等多地,可以大規模落地無人駕駛、無人出租車的重要保障。并且隨著無人出租車更大規模的落地運營,5G云代駕的崗位和需求人數又被進一步提升,算是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生產關系和新工作機遇。
所以云代駕在美國失靈,或許只是水土的問題。
畢竟在自動駕駛的大規模落地上,現在不論是無人駕駛,還是智能駕駛,中國確實稱得上多線并進,遙遙領先。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