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T算力霸主 英偉達一統車圈
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領先霸主英偉達,宣布了用于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和軟件。
過去,英偉達每兩年更新一代GPU架構。自2023年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全球AI大模型一時間層出不窮,而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在英偉達上一代Hopper架構上進行訓練生成。
相比起Hopper,英偉達昨夜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Blackwell GPU,由大約2080億個晶體管組成,超過Hopper晶體管數量的2.5倍,采用臺積電定制4NP工藝制造,基于它所打造的GB200處理器,AI性能達到20 PetaFLOPS,而H100為4 PetaFLOPS。
Blackwell GPU的訓練性能是上一代Hopper GPU的4倍,推理性能是30倍,能源效率約25倍。
因此,搭載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的第一代AI超級計算機—NVIDIA DGX SuperPOD也隨之誕生。同時,英偉達還推出NIM等軟件服務包,根據英偉達的加速計算庫和生成式AI模型構建,可以幫助那些想要運行自己的AI模型的公司,而不用從OpenAI等公司購買訪問權。
在新一輪AI算力競賽逐漸升溫的新時代下,擁有絕對統治實力的英偉達,已不甘心只做芯片制造商,而是想要構建軟硬件高度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一點,同樣表現在對AI算力需求愈發饑渴的智能汽車行業。當晚,英偉達再次官宣,多家主流中國車企加入下一代英偉達Drive Thor芯片陣營。
比亞迪/廣汽領銜搭載Drive Thor芯片
相信關注智能電動車的用戶都對OrinX芯片非常熟悉。截止現在,單顆算力達到256Tops的OrinX芯片已成為中高端電動汽車廣泛首選自動駕駛平臺,例如蔚來第二代車型全系標配4顆OrinX;理想24款L系部分車型、小鵬、極越、騰勢、智己等等均基于OrinX平臺打造高階智駕功能。
換句話說,英偉達OrinX在汽車智能駕駛領域的統治力,正如高端智能手機行業里的高通驍龍芯片,沒有對手可以替代。
但即使如此,下一代Drive Thor芯片仍然屬于跨越式性能升級,其單顆算力高達2000Tops,接近OrinX的10倍,并且首次采用Transformer推理引擎,完美匹配當前自動駕駛主流算法,計算運行更高效強大。
Thor芯片還能實現多域計算,車企可以將2000Tops總算力性能全部運用于自動駕駛,也能自由拆分將一部分性能用于智能座艙AI娛樂,實現艙駕融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偉達NVLink-C2C芯片互連技術加持下,可實現兩顆Thor芯片同時高速無損連接,總算力高達4000Tops,為未來汽車智能演進提供無限想象空間。
而這樣性能堪稱恐怖的人工智能車載芯片,很快就將和大家正式見面。它會在2025年首次實現量產,此前已宣布中國車企包括理想、極氪、小米、長城率先搭載。
昨夜,英偉達再度公布,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巨頭——比亞迪也將搭載DRIVE Thor芯片,并計劃將NVIDIA的AI基礎設施用于云端AI開發和訓練技術,以及使用NVIDIA Isaac 與NVIDIA Omniverse 平臺來開發用于虛擬工廠規劃和零售配置器的工具與應用。
同時,廣汽埃安也宣布旗下高端豪華品牌昊鉑下一代電動汽車將采用DRIVE Thor平臺,新車型將于 2025 年開始量產,可實現L4級自動駕駛;小鵬宣布將把NVIDIA DRIVE Thor平臺作為其下一代電動汽車的“AI大腦”,助力自研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持續向未來演進。
毫無疑問,DRIVE Thor芯片將繼續維持DRIVE Orin在車載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輝煌和統治地位。
英偉達的野心不止于芯片
正如前文所說,單純充當芯片制造商的角度已不能滿足英偉達,提供完整成熟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是接下來英偉達試圖成功的重要工作,為此,早先英偉達挖來了前小鵬XNGP自動駕駛負責人吳新宙。
小鵬XNGP是目前中國量產領先的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從最終用戶體驗角度評判,前段時日小鵬剛剛面向自家用戶推送「全國都能開」的無限XNGP,不依賴高精地圖實現城市領航,與華為NCA共同引領整個行業前進方向。
而吳新宙則是小鵬XNGP從0到1的頭等功臣,接連幫助小鵬實現了高速NGP和城市NGP的重要落地,以及最核心的整個團隊和技術研發方向的建立健全。
去年8月份,吳新宙從小鵬離職,友好地加入英偉達,任職全球副總裁,全權負責自動駕駛業務。據了解,英偉達此舉重要目的就是要以中國市場為根本,搭建一套可靠的智能駕駛方案量產團隊,最終實現軟硬一體究極戰略。
從零搭建體系和進行技術研發,恰恰是吳新宙最擅長的東西,也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最難的地方。
根據媒體曝光,目前由吳新宙率領的英偉達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正在為奔馳高端豪華車型研發可支持無圖城市領航的高階智駕系統,技術和方案與特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思路一致。
如果將來英偉達能夠順利落地軟硬一體智駕方案,那么對于自研實力薄弱的車企而言,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無論是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汽車行業的人工智能風潮已然掀起,并且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核心話語權爭斗的關鍵。
更可怕的是,汽車對于人工智能而言還僅僅屬于冰山一角,AI的魔力觸及社會每個角落,在AI的席卷下,萬事萬物都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式的變化,而背后的算力就是讓AI流動的源泉。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