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布!智界S7 2.0要來了
年前風波不斷的智界S7,可能要卷土重來了。
《財新》最新報道,華為方面計劃在不久后找個合適的時機,重新發布智界S7,且新發布的車型加量不加價。
據知情人士透露,智界還將盡快推出旗下第二款車型,或為SUV,同時考慮推出增程版。
這也符合華為鴻蒙智行的產品策略,比如問界車型,中大型SUV新M7是銷量最好的,并且動力形式為增程式,面對這個龐大的市場,智界沒有理由缺席。
去年底,華為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S7被曝交付困難,大批大定車主反映自己遭遇新車交付延期、交付順序混亂等問題,提車等待時間從一開始的4至6周越延越長。
隨后便傳出華為和奇瑞合作進展不順的消息,又傳出智界事業部迎來獨立,權限也更大。
如今汽車市場瞬息萬變,開年就有一波價格戰,行業幾乎以天為單位調整,智界S7還能保持堅挺嗎?
再次沖擊,加量不加價?
為了打造智界品牌,奇瑞和華為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成本。早在2022年前,智界項目就已在奇瑞內部成立,內部對該項目高度重視。
2023年,奇瑞正式成立了智界事業部,用于負責智界品牌的產品設計開發、質量、采購、制造、服務等研產銷服一體化管理,由奇瑞CTO高新華親自上陣,數千名工程師參與了項目研發,前后累計投入的資金高達數十億。
華為方面則圍繞該項目先后投入超過800人次與奇瑞聯合辦公,包括了產品開發、智能車解決方案、品控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和人才,并為智界專門打造了一支團隊,負責銷售、交付、服務等業務。
然而雙方傾盡心力打造的產品,本以為會像問界系列一樣一炮而紅,卻出人意料的仆街了。
去年11月智界S7上市發布時,官方稱預定已經突破了20000臺,僅上市當天就收獲了5000個以上的“大定”訂單。
但手握訂單的智界卻遲遲沒有將車輛交付給車主,對于延期交付的原因眾說紛紜。
財新報道稱,智界S7交付困難原因有很多,比如華為產品進度要求更快,一些部件供應不及時,其中也包括華為的部件。雙方復盤后認為,交付出現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新的合作體系沒有磨合好。
比如從智界開始,鴻蒙智行下屬品牌車型銷售交給了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可以看作是鴻蒙鴻蒙智行的銷售公司,有熟悉華為銷售渠道的人士稱,中郵會有一套自己的驗收標準,而奇瑞、華為和中郵各方之間的標準也不完全統一。
除此之外,交付延期的問題也指向了工廠產能受限。
據悉,智界S7由奇瑞新建的智能網聯超級二工廠負責生產,規劃的年產能是50萬輛,產能爬坡則需要3-4個月的時間。但新工廠短時間內無法完成規模化生產,這也是智界官方給出的延期交付回應。
這一點和財新的報道基本一致,財新稱因華為等不及新工廠建成交付,要求智界S7先行在奇瑞工廠生產。但奇瑞的工廠同時在生產多款產品,還包括與智界S7出自同一平臺的星途星紀元車型,產品共線生產,會給現場溝通協調帶來不小的難度。
因為涉及到星途星紀元ES的生產,更是把智界S7交付難推向高潮。
在奇瑞和華為雙方合作遇阻的消息愈演愈烈之時,“奇瑞一高管或因此事引咎辭職”的消息使得整個風波更加撲朔迷離。
而在此之前,華為方面還為延期交付提出了補償方案:2023年11月28日至2024年1月15日支付智界S7“大定”的用戶,如果車輛交付超期,車主將按每天200元,最高1萬元獲得補償金。
最終,奇瑞的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出面結束了猜測風波,稱雙方合作順利,都已投入更多的資源繼續深化合作,且正在全力推進智界S7生產交付工作。
直至本月初,奇瑞內部已將EH智界事業部升級為獨立事業部,采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方式。智界在奇瑞內部獨立,大概率就是雙方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
再加上計劃在2024年春季重新上市智界S7,目的也很明顯,就是對外再次強調智界S7的優勢,重獲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關鍵在于如何觸底反彈
問界的成功,是智界S7最好的模版。不過上市之初憑借著“遙遙領先”打出名氣的智界S7,似乎遇到了當初老M7上市時的“地獄開局”。
根據官方信息,發布兩天內,智界S7便收獲超過10000臺的訂單,這對于一個定位并不低的新品牌、新車型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按照這個預售數據,智界本該也能成為國內市場的一個現象級品牌,沒想到卻迅速“啞火”。
開啟交付后,S7的表現并不如人意。根據第三方數據(懂車帝),智界S7去年11月的銷量為115輛,12月銷量僅為784臺,2024年1月份的銷量為604輛。
要這么算,智界S7三個月的銷量連1500臺都沒到,和問界相比,確實有些尷尬。
畢竟在去年11月份,智界S7的上市發布會上華為余承東站臺還放言道,智界S7目前四個版本都是在虧錢賣,打的算盤是未來銷量提升后再彌補虧損。
如今看來,華為與奇瑞的如意算盤似乎落空了。
不過銷量不好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產品不行,而是“擠牙膏”式的生產讓不少準車主放棄了“遙遙領先”。
除此之外,還有訂單交付順序混亂、車輛質量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智界S7的產能出現了問題。
對于華為而言,奇瑞與賽力斯不同,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體量上。華為與賽力斯合作,賽力斯處于較為弱勢的一方,把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都交給華為來打理,華為擁有極高的主導權。
但奇瑞作為一家強勢的自主品牌巨頭,有技術,有銷量,2023年全年銷售更高達188萬輛,這么兩個強勢的選手合作,難免會出現不和諧的地方。
而且對于奇瑞而言,不僅要負責生產智界S7,更重要的是自己還有星途星紀元這個“親兒子”要維護,星紀元本身就和智界S7市場定位高度重合,奇瑞內部對智界S7的態度可想而知。
從不少車主的投訴來看,目前智界S7的交付周期最長能達到3個月,而星紀元ES只需要半個月左右,甚至更短。
交付等一系列的問題已經對智界品牌口碑造成了影響,不論是奇瑞還是華為都還需要來一針強心劑提振市場信心,也就是二次上市。
而且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在如今價格戰的背景下,智界S7采用全系降價的方式向消費者展現自己誠意,也并非沒有可能,而降價的另一種方式,則是“加量不加價。”
與此同時,車型動力的不討巧,也很難讓智界S7復制問界的成功。智界S7目前只有純電一種驅動方式,而且在25萬元的價格區間內,這個市場儼然是一片紅海。
除了智界S7,用戶還能選擇特斯拉Model 3、極氪007、小鵬P7,還有尚未發布就已經紅透了的小米SU7。相比這些車型,智界S7作為一款剛入局的新車,交付周期也較長,壓力確實很大。
如今在中國市場,SUV比轎車也更有市場,問界三款車型都是SUV,還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版本,對于用戶來說,可選擇的范圍也更廣泛。
就看接下來智界怎么打好手里的牌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