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猛士!華為也要玩硬派越野了
華為車圈業務群聊再+1。
今天一早,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與猛士科技,官宣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智能汽車產業生態。
根據簽約儀式的現場照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猛士汽車科技公司總經理、CEO曹東杰,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等人都在現場。
東風猛士是華為在汽車圈合作的首個新能源硬派豪華越野品牌,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現在有了華為的加持,毫無疑問會助推猛士在智能化上發力。
越野+智能化,這回硬派越野市場真要熱鬧起來了。
HI模式隊伍擴大
正式官宣之前,猛士和華為就發布了預熱宣傳,雙方在微博發文“新年逢新友,翌日有喜事”,并互相@了對方。
猛士還發布了一張海報,并配有“智能越野,頂峰相見”八個大字。
這也被業界視為華為車BU業務正式進軍硬派越野車領域,而此前華為和車企的合作都集中在SUV和轎車兩個大類上。
不過雙方并沒有公布合作具體細節,從雙方的官宣文案里可以推測,大概率和不久前華為與嵐圖的合作類似,采用華為HI模式。
一個月前,東風旗下的嵐圖汽車就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合作車型在多領域創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術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而且就在華為和嵐圖合作官宣之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被拍到出現在東風汽車內部,并親自體驗了猛士917。當時就有人猜測,華為接下來或將和猛士合作,如今靴子落地,只不過并不過是余承東主導和負責的鴻蒙智行模式。
來源:網絡
目前,華為與汽車界的合作共有三種模式,分別是零部件供應模式、解決方案模式(即Huawei Inside模式,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以及鴻蒙智行的智選車模式。
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也是華為和車企合作的兩大首選路線,而這兩種模式也各有千秋。
其中華為智選車業務(即鴻蒙智行)由車BU董事長余承東負責,鴻蒙智行模式可以說是華為離親自下場造車就差直接去工廠擰螺絲了。這種情況下華為在和車企的合作里,更像是手握重權的“甲方”,一手包攬了整車的設計、定價、終端銷售、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流程。
而HI模式,華為作為全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只提供技術和部分硬件,雙方的綁定程度相對智選車模式來說,并沒有那么緊密,車企在合作中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現在華為HI模式下的品牌已經有東風嵐圖、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再加上最新官宣的猛士,HI模式隊伍的盟友也在不斷擴大。
只不過相比智選車業務的火熱,HI模式合作下的品牌銷量并不樂觀,那猛士為什么還是選擇了HI模式?
和仰望掰手腕
眾所周知,智能化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華為可以說是目前智能化方面的“當紅炸子雞”,問界系列的熱銷,奠定了華為金手指地位。
作為國企的東風汽車,在有了賽力斯、嵐圖和華為合作后,又將猛士拉入群聊,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猛士在智能化確實存在短板,在當下流行的智能座艙方面并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而HI模式,既可以提供猛士所需要的能力,也能讓猛士保持其品牌調性和相對獨立性。
2022年8月,猛士正式對外發布,作為東風打造的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猛士是獨立在東風內部發展的,本就擁有較高的品牌定位。
旗下首款量產車型猛士917在去年正式上市,擁有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模式,官方售價分別為69.77萬元和63.77萬元,猛士917初亮相時,被視為是傳統硬派越野以及比亞迪仰望品牌的有力競爭者。
但實際上,上市之后猛士917在市場上的存在感并不強,最終是比亞迪仰望U8憑借百萬售價,在2023年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以及還不錯的銷量。
仰望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在2024年1月售出了1652輛新車,上市交付兩個月來已累計售出3653輛。
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截止2023年底,猛士917共計交付1007輛,而此時距離猛士917上市交付已經過去了近半年。
雖然高售價和相對小眾的定位,注定了這些車型都不會走量,但國內市場的話題度基本都被比亞迪仰望占據,這大概率是東風和猛士都不想看到的。
華為作為頂流,一旦雙方合作,從聲量上也能讓猛士有更多的出牌機會。
而從華為的角度來看,雖然一再聲稱不造車,但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拓展汽車業務,不論是智能座艙還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市場已經證明了華為的技術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華為賦能的車型都是新能源SUV和轎車,和猛士這次合作,是華為在汽車圈首次接觸新能源硬派豪華越野市場,毫無疑問,華為車BU業務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未來大概率會切入更多細分市場。
而且有了東風系其他品牌的先例,和猛士合作也是水到渠成,不過從銷量上能激起多大水花,還得看消費者是否買賬。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