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對象吧!這個好處我打賭你無法拒絕
過年回家長輩的一大話題一定是“人生大事”。很多小伙伴也會被安排相親。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抗拒的。因為我們越來越注重自我,伴侶已經(jīng)不再是“默認(rèn)設(shè)置”。
不過,今天的文章可能會改變你對相親的看法,那就是:建立一份長期的、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可能真的對身體有好處。
孤獨真的影響健康尤其年老的時候
許多老年人,由于子女后代在別處安家,老人們就只能留守舊居,再加上退休、朋友同事們的遠(yuǎn)去,以及和現(xiàn)代社交網(wǎng)絡(luò)的逐步脫節(jié),于是老年人們往往會比較孤立孤獨。
尤其是女性,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長壽,這也意味著老年女性往往更容易喪偶且獨自生活,而這種情況下,她們的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
一篇針對美國 57825 名絕經(jīng)女性的研究,調(diào)查了年齡范圍從 65-99 的老人,研究人員首先讓這些老人進行了衡量社會孤立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相當(dāng)多的老年女性感受到了社會孤立(缺乏與他人的關(guān)系,很少或沒有社會支持或聯(lián)系。)或者孤獨,而且年齡大的人,更容易孤獨。
科學(xué)家們同時還對調(diào)查人群的心血管疾病(CVD)進行了調(diào)查。當(dāng)把兩者聯(lián)合起來分析的時候,發(fā)現(xiàn):社會孤立和孤獨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fēng)險因素,而心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死亡因素。
換句話說,一個人長期社會孤立或者孤獨,可能會損害健康。如果可以,建議你建立一個長期的、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
孤獨對于健康的影響并不只是針對老人
在《JAMA Netw Open》上還有這樣一份針對中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四國共計62萬人的研究,其中男女都有,比例為 47.6% vs 52.4%。
該研究調(diào)查了這些人的生活方式、社會學(xué)特征、飲食習(xí)慣以及常見重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癥等的發(fā)生情況。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未婚人士全因死亡率比已婚人士高了 15%,通俗的理解就是,未婚人士更容易罹患這些嚴(yán)重的疾病而導(dǎo)致總體死亡率高于已婚人士。
其中,最為嚴(yán)重的是冠心病,未婚人士相比已婚人士死亡風(fēng)險高了 20%,其次是意外事故導(dǎo)致的死亡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風(fēng)險,就連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癥也高了 6%。
研究人員也考慮到了“未婚人士”中的不同情況,并將未婚的人群進一步進行了劃分,包括單身(single)、分居(separated)、離異(divorced)和喪偶(widowed)。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哪個群體,他們罹患這些嚴(yán)重的疾病都要比已婚人士高。
而且具體來說,單身人士的全因死亡率是最夸張的,高了 62%,離婚人士其次,高了 38%,分居人士也差不多,高了 35%,喪偶人士要相對好一些,高了 9%。
可見,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單身,對身體都不大好。
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性別進行劃分,那么情形就略有不同了。“是否單身”對男性的健康影響很大,對女性卻基本上沒有差異。
單身的人更容易癡呆
一篇納入了 812047 人參與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已婚人士相比,單身到老的人,患癡呆癥的風(fēng)險要高不少,喪偶其次。
和伴侶一起睡可以睡得更好
其實,有個伴侶,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和伴侶一起睡,可以睡得更好。
2020 年一項發(fā)表在《精神病學(xué)前沿》上的研究指出跟單獨睡眠時相比,夫妻一起睡覺時候快速眼動階段的碎片化程度更低,擁有更完整的快速眼動睡眠。快速眼動階段的睡眠與記憶力、緩解情緒壓力有關(guān)。更完整的快速眼動階段睡眠可能對記憶力、心理健康、人際交往有更好的作用。
也就是說,夫妻“同床共枕”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和社交。2022 年發(fā)表在《睡眠》雜志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jié)論。
這項研究統(tǒng)計了 1000 多名成年人的睡眠情況,發(fā)現(xiàn)相比于自己獨自入睡的人,跟伴侶睡一起的人能夠更快入睡、睡眠時間更長。而且,相比于獨自睡覺的人,跟伴侶一起睡的人抑郁、焦慮和壓力的自我評分也更低一些,疲勞感也更弱。
當(dāng)然了,這絕不是建議大家都隨便找一個伴侶幫助自己快速入睡。長期穩(wěn)定的伴侶能夠讓人獲得更好的情緒滿意度,也更容易獲得更好的睡眠質(zhì)量。
看到這里,是不是對長輩勸你找個對象沒那么抗拒了呢?
參考文獻
[1]Golaszewski, Natalie M., Andrea Z. LaCroix, Job G. Godino, Matthew A. Allison, JoAnn E. Manson, Jennifer J. King, Julie C. Weitlauf et al. "Evalu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older women in the US." JAMA network open 5, no. 2 (2022): e2146461-e2146461.
[2]Leung, Chi Yan, Hsi-Lan Huang, Sarah Krull Abe, Eiko Saito, Md Rashedul Islam, Md Shafiur Rahman, Ai Ikeda et al. "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 JAMA network open 5, no. 5 (2022): e2214181-e2214181.
[3]Zhou, Maigeng, Haidong Wang, Xinying Zeng, Peng Yin, Jun Zhu, Wanqing Chen, Xiaohong Li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394, no. 10204 (2019): 1145-1158.
[4]Sommerlad, Andrew, Joshua Ruegger, Archana Singh-Manoux, Glyn Lewis, and Gill Livingston. "Marriage and risk of dement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89, no. 3 (2018): 231-238.
[5]Fuentes, Brandon, Kathryn Kennedy, William Killgore, Chloe Wills, and Michael Grandner. "0010 Bed Sharing Versus Sleeping Alone Associated with Sleep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Sleep 45, no. Supplement_1 (2022): A4-A4.
[6]Andre, Chloe J., Victoria Lovallo, and Rebecca MC Spencer. "The effects of bed sharing on sleep: From partners to pets." Sleep Health 7, no. 3 (2021): 314-323.
策劃制作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丨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
監(jiān)制丨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李雷 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學(xué)博士
審核丨李菁晶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教授、主任醫(yī)師
策劃丨林林
責(zé)編丨符思佳
本站所有文章、數(shù)據(jù)、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一切版權(quán)均歸源網(wǎng)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