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024年第一個月,理想蟬聯許久的新勢力月度銷冠被搶走。
新銷冠是問界汽車,李想最擔心的那個對手。
1月份,理想交付量盡管同比增長105.8%,達31165輛,但問界的后勁更猛,臨近年關繼續火力全開,環比增長34.76%至32973輛。
盡管領先不足兩千臺,但更大的意義是,2024年的首個回合理想就落了下風,接下來兩者的貼身肉搏會更加激烈。
之前我們就曾預料,理想與華為必有一戰,即便在理想汽車內部,也有一個共識:今年是理想跟華為的主戰場。
李想本人,更是將華為的管理模式奉為圭臬,理想汽車上上下下,都在貫徹“學華為”。
如今風雨欲來,兩者的纏斗正式打響。
01、 “余大嘴”變“余小嘴”
問界1月交付的32973輛,并不是終端市場的極限。
目前問界新M7目前大定已經超過14萬輛,也就是說1月份交付的三萬多臺只是積壓訂單。接下來隨著賽力斯工廠產能提升,問界新M7和問界的銷量數據都會進一步刷新。
相比之下,理想在1月份已經開啟了一波優惠促銷,不同車型的優惠范圍達3.3萬-3.6萬元,針對上海地區還有1萬元滬牌補貼。理想銷售方面稱,是為了應對BBA的競爭,其中真實原因,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無論是爆發力還是持久力,問界勢頭更足。
在問界汽車產品體系下,新 M7仍是主力,單車單月交付達31253 輛新車,首次實現單月交付突破3萬。
即便國內新勢力車企的銷量還沒有完全公布,問界就已經宣布其獲得單月銷冠,因為最有實力與其競爭的理想汽車已經公布了數據。
公布交付量后,華為終端 BG CEO、車 BU 董事長余承東發微博稱,低估了智選車的受歡迎程度。
“余大嘴”變“余小嘴”了,接下來的重點是要跟合作伙伴們一起高質量保交付,把更多新車交到消費者手中。
這把自嘲,實在是凡爾賽了一把。
有網友調侃,“大嘴還是太低調,今年小嘴要變成XXXXXL大嘴了”、“中嘴、大嘴、超大嘴”。圖片
據晚點AUTO,2024年AITO問界的全年銷量目標為60萬輛,目前已經向上游供應鏈廠商傳達上述銷量目標,這意味著接下來每個月的平均銷量要超過5萬輛。
除了問界新M7,還有M5和旗艦SUV M9在售,而且問界還將計劃推出并量產M8,屆時產品線將增加至4款嗎,從產品定位來看,M8也將是款走量車型。
華為和賽力斯均表示,其聯合業務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
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相對更豐富一些,2024年也是理想的產品大年,除了備受期待的全新旗艦SUV理想MEGA,還有L系列新進成員理想L6,以及下半年將推出的三款高壓純電車型。
理想L6可以說是絕對的銷量擔當,價格不僅會下探到30萬以內,甚至還會觸及到25萬的底線,這款車一旦推出,大概率會成為L系列內銷量最高的車型。
2024年,理想的銷量目標是80萬輛,從這個數字來看,理想的發展潛力同樣巨大。
此外,面對華為這個對手,理想的姿態向來是放的很低,李想曾去年在財報電話會議期間表示,面對華為,理想汽車管理層有著統一的認知:
80% 是學習,20% 是表示尊敬,零抱怨。
“我們作為一家初創企業,能夠在邁入1000億收入規模時,遇到這樣一個曾做過近萬億收入的可以學習的榜樣,我們還是非常敬佩、興奮的,這是我們真實的心態?!?/p>
去年 11 月,華為和小鵬“AEB 之爭”也能看出李想的態度,“不和華為吵架,實在是吵不過呀?!?/p>
所以理想汽車和問界汽車的角色就非常微妙了,華為是科技企業的龍頭,理想則是新勢力中近一年銷量最高,經營最滋潤的,但從市值和品牌沉淀來看,后者顯然不如華為。
當華為入局汽車圈,兩者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令人期待。
02、還是增程大法好
從青黃不接到成為銷冠,問界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
要知道,問界即便在造車新勢力中,也是年輕品牌,短時間內成為銷冠,不僅是因為“華為效應”,更多的還是押對了產品路線。
不妨回頭看,理想和問界之所以能大放異彩,其中原因在于,二者都主打的是增程式混動技術。
增程式混動系統,簡單來說就是純電動汽車為了增加續航,直接加了一臺內燃機的發動機給動力電池充電,然后驅動電機從而增加整車的續航里程,相當于外接了一個充電寶。
正因為有個“外接充電寶”,才讓增程車的續航可以輕松突破1000公里,讓“續航達到1000公里還會不會續航焦慮”成為一個偽命題,因為有加油站的地方就可以補能。
余承東也曾公開表示,現在充電樁還不完善,增程式就是目前新能源市場上的最優解,他還特意提到理想,稱感謝理想帶動了增程式的進一步發展,這番話也讓李想特意點了個贊。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增程式混動車型雖然綜合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不如雙電機串并聯混動,但是差距并不大,不足以影響購買決策。
最關鍵的是,滿足了用戶“既要還要”的心理。
增程式車型的結構簡單,因為發動機不參與驅動,所以沒有復雜的變速箱,車企的研發成本和制造成本更低,因此在售價和配置上會更有優勢。并且結構簡單還會讓故障率更低,后期維修和保養也更省心。
價格便宜、配置不低、維修省心,最重要的是油電皆可,這些優點就已經足夠了。至于技術落不落后,能落到實處才是消費者們最喜聞樂見的。
畢竟買車不是比數字的數學題,也不是技術參數對比的解析題,而是要從用車場景和用車需求出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就當下的純電車技術依舊存在補能和續航的痛點的前提下,增程式汽車作為一個過渡性技術確有存在的必要性。
最起碼消費者會買單,且相當積極,就證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銷量就是最好的證明,1月份主打增程路線的車企,成績大多不錯,比如問界、理想、深藍、零跑,都位居一月新勢力排行榜的前列。
比如,深藍汽車1月交付了17042輛,力壓蔚來、小鵬,位居新勢力1月銷量榜的第4名,零跑也交付了12277輛,雖然和問界和理想有不小的差距,但在一眾新勢力里這個成績并不低。
03、年底沖量后遺癥
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開年的第一月其他車企銷量如何。
比亞迪以月銷20萬輛的成績繼續強勢霸榜國內新能源老大的位置,吉利新能源也同樣拿下歷史新高,長城也急了,新能源車型出現300%的暴增。
比亞迪1月銷售201493輛,同比增長達33.14%,具體來看,比亞迪王朝、海洋網共賣出185096輛,同比增長28.8%;騰勢汽車銷售9068,同比增長40.8%。
另外,售價已經躋身百萬俱樂部的仰望U8,一月份交付了1652輛,要知道這可售價過百萬的國產車,一輛頂原來比亞迪的十輛,這1653輛就能讓比亞迪直接入賬超15億元。另外,定位高端的方程豹銷量也達到了5203輛。
吉利新能源1月銷售65826輛,同比暴增超591%,環比增長超過14%,再次創下了吉利新能源歷史新高。而且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了213478輛,同比增長110%。
其中,極氪這次成了吉利體系銷量的扛把子,銷售12537輛,同比增長超302%。之前不被看好的吉利幾何系列也在1月交付20722輛,同比增長約256%;吉利銀河的銷量也不錯,達到了19223輛,持續爬升中。
蔚來、小鵬受1月受到年底沖量的影響,銷量有所回落,其中蔚來表現較好,交付10055輛。同比增長18.2%,環比下滑44%。
小鵬就比較慘了,1月份總共交付8250輛,同比增長58%,環比更是直接腰斬,降幅接近60%。
有意思的是哪吒汽車,本該淡季卻出現逆勢增長的跡象,1月全系交付10032輛,其中,海外銷量2821臺。要知道去年12月,哪吒汽車交付量僅有5135輛,1月在此基礎之上實現環比大增。
除此之外,余下車企第一個月的成績也大多不好看,嵐圖汽車1月交付新車7041輛,年底剛剛破萬,又給打回了原型。智己汽車1月交付5305臺,環比幾近腰斬。
大多數車企受到年底沖量透支的影響,第一個月銷量成績普遍不大好。但不難看出,江湖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問界和理想就是明顯的例子,而吉利汽車也開始火力全開。
不過2024年才剛剛開始,競爭更殘酷的場面,在后頭呢。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