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棲鳳之木”正在慢慢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外來物種假梧桐
梧桐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它可以入藥,果實可以食用,還是古箏等中國樂器的主要材料,許多詩詞歌賦中也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古人很喜歡贊美梧桐。
關于梧桐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就是鳳凰的非梧桐不棲,鳳凰在在中國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但它只選擇梧桐樹棲息,因此梧桐也被稱為“棲鳳之木”。
也正因為梧桐和鳳凰綁定在一起,古時候的人們覺得種植梧桐會帶來一些好兆頭。
另外,在中國梧桐樹的種植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中國記載的最早城鎮綠植之一,據信秦始皇在修建阿房宮的時候,足足種植了十萬株梧桐樹。
然而,這種特殊的植物現在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外來的“假梧桐”。
現在所謂的梧桐是什么樹?
說到梧桐樹少了,很多人可能會一些詫異,梧桐在城市里不是隨處可見嗎?人行道兩邊最常見的樹不就是梧桐嗎?怎么會少了呢?
其實,我們現在城市里種植的所謂梧桐,并不是真正的梧桐樹,這些樹基本都是懸鈴木,大多時候也會被稱為法國梧桐,與真正的梧桐樹遺傳上關系非常遙遠。
圖:這個就是懸鈴木的葉子,網上搜索到的所謂梧桐,大部分都是懸鈴木
現在懸鈴木被稱為“行道之王”,在咱們國家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城市街道的兩旁都喜歡種植它們。
不過,咱們種植的懸鈴木主要有三種,根據它們單支結出的果實數量的不同,被分為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
其中三球懸鈴木在中國古時候的北方就有少量種植,它算是本土物種,但在歐洲更為廣泛,因為羅馬人像我們愛梧桐樹一樣愛著三球懸鈴木,所以隨著羅馬的征服它傳遍了整個歐洲。
一球懸鈴木其實產自美洲,它是來自新大陸的物種,而二球懸鈴木則是來自一球和三球的雜交品種,由于新大陸最早的殖民者是西班牙,所以二球懸鈴木實際上是由西班牙人創造的。
由于二球懸鈴木更加耐寒、耐旱、耐濕,所以當二球懸鈴木出現的時候,它就被迅速傳播開來,現在街道兩旁種植的懸鈴木也基本都是二球的。
據信,1902年法國人第一次將二球懸鈴木種植到了上海(也有說法是1872年法國人將它首次種植在了南京),對于咱們國家來說,它也是外來物種。
由于懸鈴木和中國梧桐的葉子很像,而且是法國人帶來的,所以有了法國梧桐的說法,但如前所述,它并不是來自法國。
由于上海一直是咱們國家的流行風向標,所以二球懸鈴木迅速在中國廣為種植,隨之傳開的還有一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但大部分人都分不清彼此,基本都將三者統稱為法國梧桐或者懸鈴木。
為什么現在都不種中國梧桐了?
說到了法國梧桐成為中國的主要行道樹,就不得不提民國時期的宋美齡,她是蔣介石的妻子,她非常喜歡法國梧桐。
而蔣介石為了表達自己對宋的愛,在南京大量種植法國梧桐,我第一次到南京的時候也是非常詫異,怎么到處都是梧桐(當時我以為法國梧桐就是梧桐樹)。
懸鈴木能在中國成為“行道之王”,與它們超強適應能力強,以及遮陰效果好有關系,但是更多的還是以前人們覺得西方東西好造成的,比如宋美齡對法國梧桐的喜愛,對懸鈴木在中國的傳播就有很大促進作用。
其實,中國梧桐和懸鈴木不僅長得像,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懸鈴木作為行道樹木的原因之一是它生長快速且茂盛,夏天可以很好的為行人遮陰,這個優點中國梧桐絕不會遜色的,梧桐是出了名的茂盛和高大,當然生長也是相當快速。
另外,兩者在城市美觀方面也是差不多的,葉子相似度極高,而且都會在秋天來臨時葉片逐漸枯黃,提示行人秋天的到來。
但中國梧桐在耐寒方面不如懸鈴木,也更容易折斷,所以它確實沒法像懸鈴木那樣廣泛存在于全中國,但它也有一些懸鈴木沒有的優點。
懸鈴木的果實在冬末的時候會干枯炸裂,然后飛出許多“刺毛”,會讓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很難受,另外它們的花粉也被認為是城市的主要過敏源之一,許多人被懸鈴木過敏了,卻連懸鈴木都不認識。
而中國梧桐基本不會影響環境,它的果實甚至是可以食用的,生吃、炒著吃都是可以,據說味道就像是豌豆一樣。
還有懸鈴木通常會有較嚴重的蟲害,我這邊就沒有見過一株懸鈴木的樹干上是干干凈凈沒有蟲孔的。
懸鈴木的樹皮是灰白色的,被害蟲寄生之后,樹皮上會流出一些汁液并讓樹干變成黑色,以及被蟲子挖出的黑色潮濕黑木屑,讓人看起來不是很舒服。
中國梧桐的樹皮是青色的,因此有些地方會稱之為青桐,它在蟲害方面要好很多,看起來會干凈許多,最重要的是它們樹干筆直,非常適合作為一些中國傳統樂器的木材。
總得來說,我覺得中國的許多地方其實還是非常適合種植中國梧桐的,完全可以讓中國梧桐取代懸鈴木作為行道樹,加深人們對中國梧桐的印象,從而區分懸鈴木。
懸鈴木其實算是“鳩占鵲巢”,它們只用了100多年的時間,就把真正的梧桐快要被完全取代了, 但它們并不是古人相傳的“棲鳳之木”,也希望大家能區分彼此。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