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電影主管出走內幕
消息人士稱,網飛正在走回頭路,再度倚重電視疏遠銀幕。該平臺在2018年拍了90部原創影片,大部分出自斯科特·斯圖伯(Scott Stuber)之手,他靠著之前在環球攢下的人脈,呼朋喚友(或者求爺爺告奶奶)才張羅出這么一堆作品。
2022年網飛投放了85部電影,2023年大幅縮減至49部,今年要上線的電影目前只確定了36部,盡管這個數目仍遠多于任何一家影視發行單位。
令斯圖伯沮喪的不是逐年下滑的影片數目,而是網飛對院線始終抱有敵意。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公司首席執行官泰德 (Ted Sarandos)擴大《利刃出鞘2》院線投放范圍:在選定的600家影院放映一周。這對于投資額高達4億美元(含利刃出鞘3)的項目來說簡直像開玩笑。
盡管如此,區區六百家影院仍貢獻了1600萬美元票房,斯圖伯原指望泰德見錢眼開,對院線采取更友好的姿態,但他再度失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友商紛紛擁抱院線,蘋果亞馬遜之流慷慨地許以院線獨占窗口,吸引到不少大牌導演與高端項目,斯圖伯無法與之競爭。
斯圖伯覺得憋屈,泰德也有一肚子怨言,看看收留的扎導拍的是啥玩意兒?一部(月球叛軍)還不夠居然還拍了第二部,拍電影花了那么多錢只撈到兩部最佳外語片,始終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無緣。
在斯圖伯看來,網飛的片海戰術必然導致影片質量良莠不齊,不可能每部影片都精雕細琢,大師就那么幾位,人的創作能力也有限,即便是傳統片廠也不可能部部精品。蘋果靠CODA走了狗屎運(2022奧斯卡最佳影片),揮霍了兩億美元的《花月殺手》今年不會有那種運氣了。
網飛始終不理解:如果用一點點錢就能買到《金裝律師》的授權,以極低成本換得萬人空巷(因為有王妃),為何還要吃力不討好拍電影呢?
之前因為漫威收回漫改劇授權,華納收回《老友記》,網飛危機感爆棚,才想到自己投資拍片。如今娛樂行業有許多債臺高筑的IP囤積者,只要肯出錢就能買到節目,網飛安身立命之本仍是電視而非電影,后者只能算錦上添花的點綴。
于是,當電視主管蓓拉·巴賈里亞 (Bela Bajaria)晉升首席內容官,成為斯圖伯頂頭上司的那一刻,他的電影王國命數已定。
斯圖伯離開網飛后準備動用強大的人際關系開創自己的影視制作公司,說不定將來還能返銷給前東家。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