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騰最新激光雷達 250m外識別“鬼探頭”
激光雷達的探測效果能有多強?
靜止狀態下,前方廣場有一個小孩跑過,能精準識別:
對面有強光照射,也能識別出人和物體:
高速工況,道路上的車,還有路周圍的樹、欄桿能夠準確識別:
最遠探測距離300m,可識別出280m處路上的三角錐,也能識別出250m處闖入路中間的小孩。
以上的探測效果,來自剛剛上市、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速騰聚創的全新一代產品M3。
M3:全球首個940nm激光雷達,最遠探測300m
剛剛,速騰聚創最新激光雷達M3在CES 2024(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正式發布。
據官方介紹,M3主要有三個特點:遠測距、強探測能力和高性價比。
首先,M3是全球首款使用940nm激光技術實現300m@10%反射率測距能力的激光雷達。
也就是說,M3最遠能夠檢測到300m處,反射率只有10%的物體。
目前激光雷達主要有兩種波長方案,905nm和1550nm。行業內的普遍共識是,只有1550nm激光收發方案,才能實現大于250m@10%的測距。
比如Luminar的1550nm激光雷達,測距能力就是250m@10%反射率。
這是因為905nm方案的波長更接近可見光,無法通過增加功率提高探測距離,否則容易對人眼造成傷害。不過,1550nm方案又受到材料等成本因素的限制。
因此兩種方案,前者在成本上有優勢,后者則在探測距離、人眼安全方面更勝一籌。
而速騰聚創的M3則通過940nm激光收發方案,實現和1550nm方案同一水平甚至更強的效果,同時還拿到了國際權威機構塞伯斯多夫實驗室頒發的Class 1等級人眼安全證書。
在此基礎上,M3具有很強的探測能力,角分辨率達到0.05°x0.05°,140m內的黑色輪胎、250m內闖入路中間身高70cm的小孩、280m內的交通錐,都能夠精準識別。
更重要的是,M3還具有高性價比。
根據速騰聚創給出的數據,M3比傳統1550nm激光雷達成本降低40%-50%,并且尺寸小50%以上,功耗低30%以上,能夠降低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成本,還能簡化方案集成設計。
激光雷達賽道,又多一個競爭產品。
速騰聚創是誰
這里稍微介紹一下推出M3的公司,速騰聚創。
公司在2014年成立,主要提供激光雷達和感知解決方案的服務。
激光雷達產品主要有兩大類,面向機器人及其他行業的R平臺,以及面向車軌賽道的E平臺和M平臺。
其中E平臺產品是短距離檢測的補盲激光雷達,M平臺則是面向智能駕駛系統的主激光雷達。
并且公司擁有近三年前裝量產的經驗,旗下多款產品均實現量產出貨,蔚來、小鵬、問界、上汽飛凡、上汽智己等都是客戶。
2023年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總銷量達到25.6萬臺,同比增長349.12%,是國內首個年交付超過25萬臺的激光雷達企業。
并且順著增長勢頭,速騰聚創最近也完成了港股上市,是今年港股首個IPO。
截至發稿前,速騰聚創股價為每股42.85港元(約39.32元),市值為192.49億港元(約176.64億元),仍然是市值第一的激光雷達上市企業。
M3正是在此背景下,速騰聚創趁勝追擊推出的新產品。
其實速騰聚創的崛起,和國內智能駕駛產業快速發展脫不開關系。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數據,2023年1-9月,國內(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新車標配L2及L2+智能駕駛產品的滲透率達到36.31%,繼續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其中新能源車的標配+選配NOA(高階智能駕駛)滲透率達到20.32%。
而眾所周知,高階智能駕駛路線一直有“要不要配激光雷達”的爭議。
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冗余,成為不少車企的必選,但也因為成本方面的問題,純視覺、4D毫米波雷達正逐漸成為一些玩家的plan b,甚至是主要方案。
在這個時候,如果有價格更低、能力不變甚至更強的激光雷達出現,很有可能成為改變智能駕駛賽道的新變量,智能駕駛的普及也將迎來質變時刻。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