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屏無涯回頭是“按”!吐槽多日:大眾物理按鍵終于回歸
近幾年發布的新車,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大量應用“觸摸交互”。而且,似乎普遍認為尺寸越大越好、按鍵越少越好,仿佛只有這樣才更有科技感,而物理按鍵則代表了“落后”。
不過,大眾近日突然官宣“放棄觸摸按鍵”,其中有何原因呢?
和物理按鍵比起來,觸摸大屏和觸控按鍵的組合,的確簡潔大氣,看起來“順眼”。悄悄告訴你,功能集中在大屏上,少了那么多按鍵和線束,還能降低成本,車企暗地里美著呢。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傳統物理按鍵”比“觸摸交互”更便捷。
此前,大家是觸摸大屏和觸控按鍵的激進推動者之一,給人印象最深的是ID系列電動車的電動窗觸摸按鈕、車燈觸摸按鈕,至今仍受到不少人的詬病。而且,部分燃油車型,如高爾夫、邁騰,甚至把方向盤上的按鍵也觸控化了。
近日,大眾突然官宣“放棄觸摸按鍵”,事情從何說起,有何原委呢?
在CES 2024上,大眾帶來了新款高爾夫GTI車型的偽裝車。雖然新車外觀變化幅度并不大,但內飾可以說是重點,不僅換上了大尺寸屏幕,中控臺下方同時保留了實體按鍵,讓不少人直呼“遙遙領先”。
同時,大眾還表示,其他燃油車型以及新能源車型也將會跟進,如目前已經在旗下 ID.2 all 等新車型中,也悄然帶回物理按鍵設計。這意味著,這場觸摸交互VS實體按鍵的大戰有了階段性的結論。
為什么改回去呢?當然是海外消費者罵得太多。觸摸屏減少了車內物理按鍵,招致海外用戶的廣泛投訴。大眾首席執行官Thomas Sch?fer此前承認,強調觸摸屏的策略,對品牌“造成了很大損害”。錢沒省幾個,口碑卻跌一截,的確得不償失。
把視線轉回國內,最近大家討論很多的小米SU7,車內采用了不少實體按鍵,同時還有半隱藏式機械門把手。雖然這樣的設計在十幾年前就出現了,但在2024年的今天依舊實用性很強,得到不少消費者的認可,當然也有爭議。
編后語
物理按鍵成本更高,操作便捷度、安全性也高于觸摸屏,保持或者回歸物理按鍵,體現了汽車廠商從用戶角度著想的設計理念。汽車首先是種交通工具,任何影響操控或者不安全的設計,在經過實踐后都會逐漸失去市場,除非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最后,小編要大聲說一句:觸屏無涯,回頭是“按”!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