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超越保時捷!雷軍發布小米SU7:一下午13個熱搜
萬萬沒想到,雷軍一激動,把小米首款智能車——預、發、布。
沒錯,預發布。在小米汽車第一次發布會上,原本是技術分享,但雷軍一high——或許是最近市場競爭加劇,需要把車提前放到市場,讓潛在的車主留住口袋里的幾十萬——小米汽車,正式亮相。
并且也是無人駕駛、自己登臺:
當然,當今之世,新車發布會,誰還開車誰尷尬。
但作為小米歷經1003天高調打造的首款車,這種“肌肉”只是亮點之一。
一下午13個熱搜,既有小米營銷上長袖善舞的原因,更是小米首款車亮點的展現。
打算買保時捷的朋友、特斯拉轎車的朋友,或者是任何手握30萬預算打算換車的朋友——
現在,都可以等一等“保時米”。
小米SU7:什么樣的車?
官方正式定位小米SU7:C級高性能轎車。
小米SU7外觀設計已經曝光很久,這次則正式公布了風阻:0.195Cd,官方稱是全球量產轎車中風阻最低。
全車有8組風道、17個真風口,還有能提供130kg下壓力的電動尾翼。
除了低風阻,小米SU7的高性能更多體現在,雙電機版本最大馬力673匹,峰值功率495kW,峰值扭矩838N·m。
如此能實現零百加速僅需2.78s、0-200km/h時間為10.67s,官方宣稱“性能全面超越Taycan Turbo”。
不僅能跑,還能剎。100km/h-0的制動距離為33.3m,也小于Taycan Turbo。
同時,小米SU7還支持“無線自由度”的自定義駕駛模式,可以對動力、轉向、懸架、前后驅動分配比例等等精準調節,最多可支持16.8億種駕駛模式。
還額外增加Boost模式,在加速超車時,按下紅色按鍵整車可立即提速,提供持續20秒的超額扭矩輸出。
底盤則是正向研發的純電底盤,以及搭載各種性能車配置:
而除了高性能,小米SU7預告的第二大特點,就是長續航且支持超快充。
小米SU7雙電機版本搭載101kWh電池包,CLTC續航為800km*。
同時支持超級快充,充電5min,續航220km;充電15min,續航510km。
并且,雷軍表示小米SU7還實現更高的低溫續航保持率、更快低溫充電速度,還有更快的低溫空調升溫速度,以及更低的低溫動力性能衰減。
除了以上這些電氣化的相關表現,小米SU7這次也詳細介紹了智能化方面的能力。
首先看智能駕駛。
芯片是熟面孔,英偉達Orin-X,小米SU7搭載兩顆,總算力508TOPS。另外還有27顆傳感器,包含1顆激光雷達。
在這樣的硬件配置下,小米SU7支持三域貫通的智能駕駛,也就是基礎L2之上,有高速NOA、城區NOA還有代客泊車。
在實際測試中,小米SU7可以在晚高峰城市開放路段做到避讓大車、繞行占道車輛、無保護左右轉、禮讓行人等15種操作,并且官方表示全程0接管。
而在代客泊車方面,小米SU7不僅能做到自己找車位自己停:
甚至還能停入邊側距離僅剩0.05m的機械庫位:
此外,還有更多技術,雷軍表示會在正式發布會上更詳細地闡述。
雷軍表示,在2024年年底,小米要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智能化的另一方面,則是智能座艙,雷軍表示這也是小米最強大的地方。
硬件方面是當下最先進的高通8295上車,車內能實現五屏聯動**。這五個屏幕包括16.1英寸的中控屏幕、7.1英寸可翻轉儀表屏:
56英寸的HUD(抬頭顯示):
另外還有兩塊是后排座椅上的拓展屏,比如小米Pad可以直接接入,“一秒變車機”實現控車:
另外,車內還保留了一部分物理按鍵,包括:
雷軍介紹,小米SU7整套車機的第一個特點是交互體驗好。
操作邏輯和手機類似,不用學習也能快速上手。比如小米特色的多任務柔性框架,調整窗口大小:
還支持手機車機無感連接,視頻、導航等等功能都支持跨端流轉。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快。開機啟動快:1.49s極速啟動;升級也快:座艙系統升級只要3分鐘,全車升級只需要30分鐘。
同時,小米SU7還具有豐富的軟件生態和硬件生態。
平板、手機應用應上盡上,支持把手機應用Pin到車上,秒變車機原生應用。
同時還有支持各種各樣的硬件擴展,小米管這套生態叫CarIoT,比如上面提到的后排拓展屏就是可擴展的硬件之一,連接后能和控制空調、音樂、座椅。
中控屏、儲物臺也支持擴展硬件,比如在中控下加個鍵盤,或者在儲物臺里放個車載香薰。
雷軍表示,只要是米家設備就支持同賬號免密連接,無感上車,并且這套生態也向全球生態開發者開放。
另外,小米SU7還全面支持CarPlay、AirPlay,后排拓展屏也支持使用iPad。
小米生態能力強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既然此次是汽車技術發布會,以上的各項能力,背后自然少不了小米自研的汽車技術。
小米SU7背后5大技術
這次主要介紹了五個方面,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接下來就一一看看。
01 超級電機:最大轉速超27000轉
首先是小米的“超級電機”。小米SU7將搭載超級電機V6、和超級電機V6s。
其中超級電機V6s最高轉速21000rpm,官方稱遠超特斯拉和保時捷的電機水平。
并且,雷軍表示,雖然友商~(華為)~截胡發布了最高轉速電機,但最大扭矩、最高功率等等方面還是比不過超級電機V6s。
小米的電機還是行業最領先最強大的電機之一。
同時,雷軍還預告了完全自研的下一代電機——超級電機V8s,轉速直接達到27200rpm,比行業最領先水平還要高113%。
并且超級電機V8s已經實現量產,將于2025年上車。
雷軍表示,電機的轉速提升首先要解決轉子強度,小米的超級電機使用了超高強度硅鋼,屈服強度為960Mpa。
同時小米還重新設計了定轉子,以及SiC電控模塊,轉換效率達到99.85%。
目前,小米已經在電機方面申請了155項專利,已授權60項。
另外,雷軍還預告小米已經在預研下一代超級電機,采用激光原位固化工藝纏繞碳纖維,在實驗室已經實現轉子轉速達35000rpm。
02 電池:牽手寧德時代推出800V高壓電池包
其次,在電池方面,小米和寧德時代合作推出800V高壓電池包。
電池包采用小米自研CTB一體化電池技術(Cell to Body),電池包整合進車身,減少汽車豎向高度,增加乘車空間。
另外,這個電池包還支持能力延展,最高支持150kWh容量,續航可超過1200km。
而根據雷軍介紹,這個電池特點除了高效率,在安全方面也有著不錯表現。
小米對該電池執行“全球最嚴苛的熱失效安全標準”。
官方表示,電池在55°C滿電情況下,即便完全不依靠水冷系統,也能確保無熱蔓延發生。
在隔熱、散熱能力方面,小米電池擁有17層高壓絕緣防護、14層硬核物理防護、雙大面冷卻面積(7.8m?),電芯側面還填充165片氣凝膠隔熱材料,最高可抵抗1000℃高溫。
小米SU7搭載的車云協同安全預警系統也將發揮作用,每秒能檢測電池800多個信號;還有全棧自研的電池管理軟件,緊急情況下可在4毫秒內切斷電流。
不僅如此,小米還首創電芯倒置技術,泄壓閥倒置,保護車內用戶安全。
小米已經在電池方面申請132項專利,授權65個,同時還擁有自建工廠
另外,在電池熱管理方面,小米也發布了兩項技術。
一個是小米高效雙模熱泵技術:零下20度,熱泵依舊從冷空氣中吸取熱量;另一個是小米首創三熱源逐級聚能技術,可以將電驅生產的余熱、壓縮機、加熱器的熱能逐級聚攏,傳遞給座艙。
雷軍表示,小米SU7要做“冬季電車續航之王”。
03 大壓鑄:最大鎖模力9100t
小米SU7的一體化壓鑄后地板,在材料和壓鑄設備上均實現突破。
首先是定制的一體壓鑄機,最大鎖模力9100t,高于特斯拉剛落成的9000t一體壓鑄機。
同時,小米還自研了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包括一體壓鑄機、裝配產線、模具澆排系統等等,包含60個設備,能夠精確控制433個工藝參數。
另外在材料方面,小米推出兼顧強度、韌性和穩定性的小米泰坦合金。
這使得一體化壓鑄后地板焊接點減少840處、重量減輕17%、使用壽命超過200萬公里。
04 智能駕駛:全棧自研
小米智駕系統算法采用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融入大模型,同時在感知方面做出三項技術創新。
一個是變焦BEV技術,可動態調節感知范圍。
這可以讓泊車識別更精準,最小精度達到0.05m。
城區場景能看更寬,最遠達到160m:
第二個是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小米在占用網絡中加入超分辨率的矢量算法,直接將路面上看到的所有可視物體都模擬成連續曲面的立體物,提高了識別精度,精度小于0.1m。
第三個是道路大模型技術,可以實時生成道路拓撲,官方稱效果媲美高清地圖,還能像人一樣實時判斷路面情況。比如前方的路面正在修路,它也能準確生成智能引導線,順暢繞行。
05 智能座艙:澎湃OS上車
軟件、硬件的生態,背后的支撐主要來自小米自研的澎湃OS。
因為發布會的這部分以介紹各種軟硬件擴展、操作為主,這里就稍稍提一下澎湃OS。
其架構如下:
有兩個關鍵詞,融合和嵌入式。
小米澎湃OS一方面做到了把車載OS融進了大的嵌入式系統底座;另一方面這個嵌入式的系統底座,也是各種硬件設備控制的管理系統。
具體可以參考我們之前解讀過的內容,在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小米首款車,定價?
以上,就是小米汽車第一次發布會的核心信息。
總結起來,造車三年,終于交卷的小米:
外觀顏值上,有競爭力;
技術先進性上,有競爭力;
產品和用戶體驗上,有競爭力;
……
唯一懸而未決的,只剩下定價,是否具有競爭力。
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已經明確否決了9萬9、14.99萬的價格,之前明明暗暗對外透露的,基本是朝著30萬檔而去。
實際上,作為一款C級轎車,純電和智能化各項技術都已經拉滿,還搭載了空氣懸架等豪華車配置,也幾乎都沖著30萬而去。
但小米之所以是小米,或者小米之所以成為今日備受關注的小米,核心還是在于一次次滿足了外界的期待,引爆了用戶的需求,“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所以可能真如雷軍所言,小米首款車定價多少,現在還在思考,沒有定論。
或許最后也會考慮到成本、產能以及高端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因素,不會選擇“性價比”式的定價。
這種猜測,被印證還需要在幾個月后的上市發布會上,但似乎已經在其他層面得到了“認定”。
因為今日小米汽車一下午,創造了13個熱搜,但最后幾乎沒有帶來股價變化,甚至最后還微跌了。
這種反差,值得關注。反差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思考。
稍微有意思的是,小米SU7的名字被雷軍反復提及后,小米SU7的代言人,倒好像變得很確定:
Are you OK?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