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長沙、杭州、合肥、西安、武漢5城企業宏觀統計數據對比報告
報告摘要:
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或深圳等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是很多人的榮耀,北上廣深的城市人口也在過去幾十年里得以迅速擴張。但隨著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人口增長放緩乃至出現下滑,與之形成對比的“新一線”城市人口近年卻迎來了持續增長放量,乃至于在各地上演了激烈的“搶人大戰”。
在“新一線”城市中,我們選取了近年人口增量明顯、規模相近、發展特征有較高相似度的五座省會級城市:長沙、杭州、合肥、西安和武漢(以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排序),對這五座城市監測到的企業宏觀數據進行簡要對比研究,僅供參考。
長沙:作為湖南省的省會,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內陸開放城市,在2022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達到了全國第一的18.13萬人。長沙在經濟發展方面表現出色,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煙草等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
很多人對長沙的印象則是“網紅”城市,但在鷗維數據的長期監測里,長沙在網絡上的話題熱門程度實際上并未排在前五的位置。長沙的“網紅”屬性更多地代表了當地網紅相關地文化產業。
杭州:杭州被譽為天堂般的美麗城市,且經濟實力領先,在2022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達到了17.2萬人。作為浙江省的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杭州也是G60科創走廊的中心城市。
杭州在經濟發展方面表現出色,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了14438億地GDP總量,增速達6.1%。近年來,杭州的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等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也是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制造業基地,合肥在2022年的人口增量達到了16.9萬人。合肥近年來發展迅速,前三季GDP增速達到6.1%。合肥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出色,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國家級科學中心和實驗室。合肥也是備受關注的招商引資好手,近年吸引了大批新興產業的企業落戶,著力要打造“新能源之都”。
西安:作為中國的千年古都,西安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西安在2022年的人口增量為12.29萬人,相比前幾年的高增長有所放緩。作為陜西省省會和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在鷗維數據的長期監測里,西安一直是個名副其實的“網紅”城市,它和體量更大的重慶、成都等排在網紅城市前幾的位置。西安也是一個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各類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這里林立。這為西安的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武漢:作為華中第一城的武漢,在2021年的“搶人大戰”中創造了120.1萬人的驚人成績,2022年的人口增量則降為9.01萬人。它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武漢的底子很深厚,所以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也很好。武漢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這里的交通基建很發達,是全國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
這則報告由鷗維數據(www.ovo.com.cn)聯合驅動中國(www.qudong.com)共同發布。重點從通過宏觀的企業數量發展概況、企業質量、企業健康度和企業發展潛力要素等四大一級維度展開,涉及的對比數據項目超過80項,數據監測的截止時間為2023年11月。
一、宏觀企業數量發展概況:
1.企業數量和注冊趨勢
在五家城市里,西安近年實現的GDP總量雖然最低,但企業總數量卻是最多。從增長軌跡來看,西安的企業注冊數量顯示在2017年開始出現了較明顯的加速,在2019年出現了超高增幅。那3年也是西安常住人口開始大幅增長、成為頂流網紅城市以及被確立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高光3年。
而在2020年西安企業注冊數量增速明顯回落,已經和其他四家差距不大,到了2021年和2022年,西安的增速已經在五城中墊底。其他四城的企業數量增長相對平穩,其中合肥在2018年-2021年增長相對較快。到2022年四城增速已經非常接近,均明顯高于西安。
2.企業吊銷注銷趨勢:
武漢的累計總吊銷企業數量在五城中最高。在近年的監測中,西安和武漢在2017年出現了明顯增幅的大量被吊銷企業,而近三年合肥和西安被吊銷企業數量較多。至于企業注銷趨勢數據上,近幾年西安和杭州的注銷企業數量明顯高于其他三城。
二、企業質量
1.按國標分類的行業企業數量:
在按照國標分類的企業類型里,總企業數量最多的西安在民生、貿易、采礦和文旅餐飲等領域占據絕對優勢,但在制造業、科研技術服務業等更高價值企業數量上表現平平。而杭州和武漢的企業類型相對更加優質,其中杭州的金融業企業數量大幅領先于其他四城。
長沙和合肥總體表現一般,比較突出的是長沙的交通物流倉儲類企業數量大幅超過其他四城,而合肥的農林牧漁企業數量明顯較高。
2.兩地企業的注冊資本和成立時間存活情況:
武漢在100萬以內注冊資本的企業數量明顯高于其他四城,而存活時間10年以上的企業武漢處于明顯領先。西安成立1-5年,存活3-5年的企業數量多得非常突出,這個突出可以對應到西安在2018年-2019年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的黃金時期。
杭州的特點是以美元和其他外幣作為注冊資本的企業數量要大幅領先于其他四城。
3.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杭州企業總數排在五城的第三位,但杭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長沙和合肥高企數量較少,不到8000家。
4.企業類型數據:
西安是五城中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從這個數據中可見個體工商戶類型的企業貢獻了較多的企業數量。杭州則擁有最多數量的外商投資企業。
5.上市公司掛牌類型的對比:
在上市公司的企業數據監測中,杭州在五城中占據了絕對優勢,擁有最多的198家A股、406家新三板、29家科創板、9家H股和4家中概股上市企業。區域性的新四板和科創受理也是杭州企業最多。
6.兩地企業融資輪次和類型的對比
從融資企業的融資類型數量來看,杭州企業的良好融資環境和靈活的融資能力在五城中優勢非常明顯。
7.以參保人數為依據的企業數量對比:
以參保人數計算的企業規模上,除去未公開參保人數的企業,杭州擁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數量,西安則擁有最多的中大型企業,武漢次之。
三、企業健康度檢測數據
1.司法風險監測:
在五城中整體來看,杭州出現了最多的司法風險信息,而在其中的法院公告信息中,武漢的企業數量最多。而在被執行人信息中,西安的企業數量最多。
2.司法風險趨勢:
司法風險信息最多的杭州,近幾年在法律訴訟趨勢上出現下降,但失信信息仍在增長。而長沙和武漢存在被執行人信息的企業近年增長非常明顯。合肥的失信信息和被執行人、西安的法律訴訟和被執行人信息也出現增長。
3.經營風險監測:
整體上來看杭州在五城中出現了更多的存在經營風險信息的企業,而西安的經營異常信息企業最多,長沙的嚴重違法企業最多。
4.經營風險趨勢:
企業經營風險趨勢方面,合肥的表現較為良好。
四、企業發展潛力
1.基礎資質和招聘監測:
在基礎資質和招聘監測方面,擁有企業數量最多的西安并沒有顯示出特別優勢,杭州和武漢表現較好。
2.知識產權監測:
3.知識產權趨勢:
整體來看杭州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武漢的監測數據也在五城中較為良好。
宏觀對比總結:
宏觀的企業數量發展概況:
西安>武漢>杭州>長沙>合肥
企業質量:
杭州>武漢>西安>長沙>合肥
健康度監測:
合肥>武漢>西安>長沙>杭州
企業發展潛力:
杭州>武漢>西安>長沙>合肥
五城在四大維度的評分圖如下:
寫在最后: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次對比中,我們沒有加入熱門的成都、重慶兩市,是因為它們的人口體量已經達到2-3千萬,也沒有加入蘇州、鄭州等其他規模類似的“新一線”城市,主要是因為地緣背景或者產業類型特征差別較多。
從本次企業宏觀統計數據的對比來看,處于長三角核心經濟帶的杭州發展優勢較為明顯,企業整體上相比其他四城顯示出了更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武漢和西安仍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實力,但西安的增長勢頭出現了減弱跡象。長沙和合肥的發展優勢不容小覷,特別是合肥近幾年進步迅速,但兩城仍存在較明顯短板和局限。
本報告基于工商企業公示信息的宏觀統計數據,僅供參考,具體分析結果可能因其他更多因素而有所不同。
關于鷗維數據和驅動中國:
鷗維數據(www.ovo.com.cn)是業內知名的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專注于數據收錄查詢、數據分析和數據算法設計。截至目前,鷗維數據收錄的數據體量超10億條!其中地方數據模塊是目前業內收錄量最全的數據類型庫。
驅動中國(www.qudong.com) 創立于2005年,前身為國內知名科技媒體,目前已發展成為集科技新聞資訊、軟硬件產品測評、科技行業視頻、專業汽車媒體、內容聚合與分發、行業大數據和互動行銷等多位一體的復合型傳媒平臺,全網內容受眾覆蓋已超5000萬。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