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小仰望U8!方程豹豹5上市:28.98萬起誓要干翻全場
比亞迪“小仰望”來了!
硬派越野方程豹豹5,不要109.8,不要39.8,只要28.98萬元入門:
帶大梁,有低速四驅,3把鎖,老炮一聽就知道是血統純正的越野車。
但豹5更大的亮點,是比亞迪用“電”顛覆了這個賽道:
增程動力、純電驅動、云輦底盤、CTB電池一體化…
與旗艦仰望U8技術棧完全相同,售價僅為1/4。
豹5越野夠靠譜嗎?城市代步合不合適?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豹5“暴力”在哪?
純硬派越野,跟輕戶外露營車是不一樣的。
后者代表選手是哈弗猛龍、大狗,極石01…
而硬派越野車,比如長城的坦克、比亞迪的方程豹,為更加惡劣的路況、更極限的障礙、更長時間的顛簸設計。
為了車身的強度和可靠性,硬派越野車通常采用非承載式車身,也就是俗稱帶大梁。
更結實更耐造,且梯形大梁允許一定程度的形變和復位,抗沖擊性更好。但也帶來重量大,響應慢的缺點。
方程豹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大力出奇跡。
前后雙電機,系統綜合功率505kW(687匹),系統最大扭矩760N·m。這相當于傳統5.0T越野車的動力水平。
百公里加速4.8秒內,即使純電狀態也可提供370kw最大功率。
另外,豹5還帶低速4驅扭矩放大功能,極限脫困工況下,后輪輪端扭矩可以達到8000N ·m。
越野車必備的3把鎖,豹5也都有。其中前后橋差速鎖是機械式的。而由于豹5純電驅沒有傳動軸,傳統的“中鎖”,變成了程序控制的“鎖止功能”,即系統強制前后軸動力按需分配。
科普一下,差速鎖是相對差速器而言的一種鎖止機構,強制動力分配到有附著力的車輪,而不至于讓已經離地或打滑車輪無休止空轉——越野脫困利器,任何越野車都是必須的。
這也給了豹5完全不輸任何傳統越野車的實力。
比如巴丹吉利沙漠著名的“尼三鍋”,海拔1393米,最長坡度516米,沙面松軟流動性強,車輪附著力瞬息萬變。
豹5不需要刷鍋緩沖蓄能,直接坡底原地起步直拔登頂:
目前自主越野車原廠狀態下,只有坦克和方程豹能實現。
華北著名越野打卡地老掌溝好漢波,以碎石路面和巨大的炮彈坑交叉軸聞名,考驗越野車的持續輸出能力和懸掛行程、鎖止能力。
豹5依然可以在只換裝越野胎的情況下輕松登頂。甚至DMO底盤的自適應模式,可以自動控制扭矩輸出“蠕行”,用戶只需要控制方向,完全“傻瓜式”越野。
普通的山路、沙地、泥濘、涉水(原廠最大深度700mm),對于豹5來說,就如履平地了:
前后雙電機扭矩控制功能,還能實現類似仰望U8的“豹式掉頭”——轉彎半徑僅3.4米的準原地掉頭功能:
而搭載云輦-P版本的車型,還能自適應調節懸掛的高低、懸掛行程大小,以及避震的軟硬,而且是在行駛過程中根據路況動態調節,使車身支撐性更好、輪胎抓地性能更強。
云輦-P還帶了起伏路面車身一鍵調平的功能,露營、床車條件優越:
大電池增程車,戶外用電肯定實現了自由,放電功率6kW,不僅可以支持常規電器使用,還可為電動車進行慢充。
豹5的越野實力,已經第一梯隊完全不輸于任何傳統越野車。但突破之處在于豹5完全用電機、電控實現復雜機械結構才能實現的功能。
而由此又帶來了傳統越野車不具備的復雜車身動態控制、舒適野外用電體驗,和低能耗的優勢。
另外,越野老炮們常常擔心的電池安全性問題,以及電機發熱功率下降問題,比亞迪也都有相應方案。
同樣是大力出奇跡的思路——底盤幾乎所有關鍵部位,都做徹底細致的防水材料涂抹,以及再裝上厚厚的護板。
比如電池包采用5層防護結構加上環抱式雙重防護系統,擁有1200J的底部抗擊能力,超行業標準10倍。
至于電機衰減,比亞迪的思路更簡單,直接加大電機的額定功率范圍和散熱能力,上限拉的夠高,就能避免頻繁出現過熱。
實際上,直拔尼三鍋,已經超越了大多數傳統越野車的性能。
豹5適合城市開嗎?
豹5本身是一輛中大型5座SUV,一輛城市SUV應該提供的體驗和功能,它也都能提供。
整車尺寸4890/1970/1920mm,軸距2800mm,和坦克400/500、豐田普拉多相當。
智能座艙方面,搭載6nm芯片,據說是高通專門為比亞迪訂制。全場景智能語音系統支持四音區鎖定,實現全場景連續對話、可見即可說
五聯屏設計,儀表屏、中控屏、副駕娛樂屏、HUD抬頭顯示和流媒體內后視鏡。
中間的大屏尺寸為 15.6 英寸,而副駕駛前方的屏幕單元則為 12.3 英寸,但是儀表屏幕和副駕駛屏幕,都與中控臺融為一體。
中控導航欄固定了空調以及分屏等操作,而導航欄上方,是卡片式的交互設計的快捷欄,這設計可以說與阿維塔11鴻蒙版上的鴻蒙4.0設計不謀而合。
這意味著豹5的中控也是強調0層級的操作邏輯,桌面上常用的功能都是可以個性化的排序。
可以說從之前的騰勢N7到現在的豹5,比亞迪在智能座艙上已經不存在短板。
智能駕駛層面,這次上市的車型并沒有激光雷達版本,實現的功能包括基本L2主被動安全。
也就是說,盡管目前還沒有NOA體驗,但在長時間高速行駛,也能啟用包括撥桿變道在內的自適應續航,依然能夠極大減輕負擔。
安全層面,豹5的車架高強鋼占比96%,非承載式車身的雙重傳力路徑,讓正碰入侵量減少30%,側碰入侵量減少25%。
全系配備11個安全氣囊,甚至包括后排座椅側氣囊。
豪華層面,前排座椅支持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前后排座椅支持多種個性化調節,后排座椅放倒后,后備箱縱深可達1.9米,寬度達1.4米,能隨時化身露營大床房。
此外,豹5搭載帝瓦雷音響,全車18個揚聲器、壓縮機冷暖冰箱、3種不同香型主動香氛和多色氛圍燈…
豪華舒適,豹5在硬派越野車中,堆到天花板了。智能體驗也不輸主流。
城市用車最后也是最大的顧慮,可能就是這么大一個越野車的能耗了。
豹5整備質量2.8噸,油箱85升,采用1.5T增程器,官方綜合虧電油耗7.8L/100km,綜合續航里程超1200km。
純電續航125km。
真實使用的話,綜合油耗應該在9-10L左右,跟傳統越野車相比,是一個低到難以置信的油耗。
對比同級別的燃油SUV,比如奔馳GLC,寶馬X3,也依然低2-3升左右。
所以,追求極低油耗的用戶可以選擇串并聯混動車型,而沒那么在意能耗的,買豹5來代步,也是完全劃得來的。
BYD顛覆越野車
方程豹豹5背后的技術,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了,一個是DMO增程混動帶來的全電驅體驗,給了此前不曾有過的超強動力。
以及云輦底盤,給了極致精細復雜的車身動態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了乘坐體驗和安全上限。
但仰望U8,以及現在的“小仰望”豹5,對于越野戶外品類的顛覆,還有更深的影響。
長城坦克的混動新能源越野,是目前主流的技術路線。
保留變速箱、分動箱和傳動軸,采用P2并聯結構,讓動力無論何時都要先通過分動箱再傳遞給前后軸,同時把電池放置在大梁之上。
目的是最大程度保證傳動系統可靠性,以及避免電池托底磕碰。
而比亞迪則開創了全新的技術路線——增程全電驅,徹底拋棄了以往“傳動軸——分動箱”的四驅結構,整車載荷分布更合理,底盤更平整,車內“得房率”更高。
而且電機驅動可以實現燃油車幾乎無法做到的扭矩控制能力,實現各種高難度動作。
長城坦克的混動新能源越野,則是保留變速箱、分動箱、傳動軸,采用P2并聯結構,讓動力無論何時都要先通過分動箱再傳遞給前后軸。
這兩種技術路線的分化,本質上也代表著長城這樣的老牌車企,和比亞迪這樣的新銳在面臨汽車工業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思路:
比亞迪是“從電動出發考慮四驅”,而長城則是“從四驅出發考慮能量”。
目前來看,兩條路線并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方程豹和仰望還需要更長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可靠性。
最后給一些買車用車參考和競品對比。
豹5分三個配置,其中帶云輦-P系統的35.28萬。所以能看出一套云輦-P系統,大概售價5萬元。
可以嘗鮮,但高強度戶外越野玩家,還是建議常規懸掛版。因為一旦云輦系統出故障,維修成本高是一方面,在野外或普通汽修店完全沒辦法修,才是最頭疼的。
對于普通用戶,首推28.98萬的版本,和30.98萬版本最大的差別其實就是前橋差速鎖,以及帝瓦雷音響和座椅按摩這類舒適性配置。
這些都不是剛需,對吧。
而且中后兩把鎖完全能應付99.9%越野路況。如果你對前鎖剛需,說明你已經進階成了超硬核越野老炮,也許只有牧馬人這種前后硬橋非獨立懸掛的車才能滿足你。
最后,方程豹豹5從車型尺寸、定價來看,直接競爭對手其實只有1個,那就是坦克400Hi4-T:
技術路線的不同已經詳細分析過,一個更傳統可靠,一個更科技生猛,看各位偏好了:
你是支持傳統混動四驅,還是投增程電4驅一票?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