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成芯片評估關鍵標準 高通驍龍8 Gen3讓AI觸手可及
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成熟的當下,單純硬件上的提升已經很難滿足用戶更新換代的需求,而“AI”的加入,讓手機迎來了新生。
最近,高通舉辦驍龍技術峰會,正式發布了新一代移動旗艦芯片——第三代驍龍8,為下一代旗艦智能手機帶來生成式AI,讓AI觸手可及。
AI,這個大家天天被“轟炸”的詞匯,已經深深刻進手機Soc的基因里,成為評估芯片的關鍵標準。
過去十幾年,大家談到手機芯片,視線幾乎完全聚焦在CPU性能上,比如使用了幾納米工藝、采用了幾個核心,主頻是多少等等,“不服跑個分”成為那個時代最深的記憶。
隨著手機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小小芯片中集成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包括基帶、ISP、NPU等等,這時再用單純的CPU性能衡量手機芯片,不免太過片面。
于是,高通也在驍龍移動平臺率先提出了以“智能、游戲、音頻、影像、連接、安全”這六大支柱體驗的核心準則。
這時,綜合性能成為衡量手機芯片的標準,六大技術支柱融合為一個互相支撐、彼此協作的矩陣,讓手機成為真正好用的隨身工具。
最近兩年,AI大模型突然成為最大的風口,比爾·蓋茨曾感嘆:GPT是1980年以來最革命性的技術進步。華為任正非也表示: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規模之大不可想象。
手機AI的到來更是迅雷不及掩耳,甚至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爭相宣傳的核心賣點之一。
其實,AI在手機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不過在過往都是手機的邊緣功能,比如影像、情景感知等等。
大家最常用的AI功能應該就是AI美顏了,最初大家拍照美顏還需要下載單獨的APP美化照片。而隨著AI的加入,手機相機系統直接集成了美顏功能,甚至實時視頻美顏都已司空見慣。
另一個AI技術常見的手機應用就是進行場景智能識別,例如識別出用戶正在駕車、走路、跑步等不同的場景,從而提供相應的優化和個性化功能,如駕駛模式、步行導航等。
可以說,AI技術的加持,讓智能手機的體驗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從工具向助手定位開始轉變。
作為一家成立38年的公司,高通多年來一直在持續推進AI方面的技術創新,早在2007年就啟動首個AI項目起,至今高通投入AI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已超過16年。
特別是2021年提出“統一的技術路線圖”戰略后,AI在驍龍技術平臺上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2021年,高通推出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AI性能提升了200%,引入了AI徠卡濾鏡、AI超級分辨率、AI信號增強等功能,體現出AI全面加持的趨勢。
2022年,高通又推出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AI進一步成為平臺設計的關鍵技術,在整個平臺層面實現集成。
正是基于驍龍8 Gen 2移動平臺的AI性能,小米13才能夠實現本地化實時翻譯、生成字幕等高階功能。
而來到2023年,高通也帶來了最新一代的驍龍8 Gen 3,發布會的主題是“讓AI觸手可及”。AI成為手機芯片中最關鍵基礎能力,地位來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高通驍龍8 Gen 3號稱“全球首款生成式AI移動芯片”,采用了最新的高通AI引擎,本地AI算力暴漲,讓生成式AI在手機設備上流暢地運行成為了可能,開啟了智能手機的生成式AI新時代。
驍龍8 Gen 3發布后,小米14系列新機緊跟著發布,成為第一款搭載第三代驍龍8的機型,也是國內第一款能夠在端側運行AI大模型的智能手機。
在小米14系列發布會上,AI也成了濃墨重彩介紹的部分,支持AI創作、AI寫真、AI搜圖、AI擴圖、AI去除路人等功能。
而這些功能的實現,正是基于驍龍8 Gen 3強大的AI性能,才可在本地直接運行端側大模型。
反過來說,即便有了驍龍8 Gen 3強大AI性能,如果沒有小米在系統、軟件層面的積極開發,這些神奇的功能也不會面世。
未來,手機芯片的AI性能會越發強大,而基于AI性能實現功能也將日新月異,未來的手機不再是一個工具或助手,而是完全懂你的個人秘書。
正如高通公司CEO安蒙所說,我們正在進入AI時代,終端側生成式AI無處不在。而這需要芯片商和手機商通力協作才能有所建樹。
手機端的AI大模型比賽才剛剛開始,可以想象,它就會像當年的“跑分大戰”一樣,成為下一階段各大手機廠商爭奪的制高點。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