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電車換電是血虧 結果隔壁小電驢換電都賺麻了
最近,差評君在小區附近,發現了這么個玩意兒。
可能大伙兒會覺得,不就是個外賣柜嗎,有啥可稀奇的?
其實之前我也是這么想的,主要每次路過都能看到幾個外賣小哥在那放東西,以為是外賣柜也不奇怪。
直到前兩天下班后,我親眼看到有外賣小哥從柜子里取出來一個四四方方的黑盒子。
才知道,它里邊兒裝的不是外賣,而是電動車的電瓶。。。
湊近了瞧,這個柜子確實是跟外賣柜長得差不多,只不過人家的名字叫換電柜。
其實,與其說這是換電柜,把它叫做 “ 外賣小哥的共享充電寶 ” 更合適。
因為掃個碼、付錢,就能往空柜子里放沒電的電池,再拿走充好了電的電池,整個操作像極了共享充電寶。
就在差評君研究的這么一小會,來來往往換電的小哥還真不少,我也自告奮勇地親手幫一個小哥換了次電。
作為一個資深小電驢車主,我一眼就認出,這種換電版本的電瓶車是特制的,因為它能很輕易地打開電池倉,線一拔就能把整個電瓶拿下來了。
從拿出車里的電瓶→掃碼開柜→把電瓶放回去充電→再裝一個充了電的電瓶回去,整個過程也就一分鐘不到。
看我們沒見識的樣子,好心的小哥阿輝說,換電柜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份了。
因為一個普通的外賣員,每天光騎車動輒就是 100 多公里,而現在合規小電驢的電池根本不夠用。
如果每天沒電再去充電,送的單子不夠多,收入又會大大減少。
倒是有些老外賣員有兩輛車,一輛充一輛騎勉強夠用。
但更多的外賣小哥們沒這條件,所以他們基本上都選了換電模式。
租一輛車架子、再找一個平臺買好套餐,等要用的時候,找到相應平臺的換電柜換電就行了。
阿輝說,這樣平時不用找地方充電,省了很多時間, “ 可以多跑不少單子 ” 。
現在平臺們的換電有幾種模式,大家可以選擇包月,包次數或者包電量,不過阿輝告訴我們,大家都選 300 塊左右的包月,主打一個 “ 省事 ” 。
電池質量都還算有保證,在他幾個月的騎手生涯里,還沒遇到過電池壞了不能用的情況。
最多就是在用電高峰期沒有滿電的電池,所以大部分時候,一天需要換 2-3 次,不過現在杭州遍地都是換電柜,所以也就不算事了。
在阿輝說杭州滿地都是換電柜的時候,我還有那么一絲懷疑。
結果我們隨便下了個換電 App ,看到光這一家在杭州換電柜的數量,差點沒給我干出密集恐懼癥來了。。
后面幾天我稍微留心了下,果然發現在小區門口、小電驢車行,換電柜幾乎成了 “ 基建 ” 級別的標配產品了。
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換電柜這個行業發展速度,快得似乎超出我的預計了。
就這么說吧,前不久,余杭有家專門做電瓶車換電的公司,從業才 3 年已經準備上市了。
這個名叫宇谷科技的公司, 2019 年才開始入局小電驢換電市場,做了一款這鋰換電,結果第二年就有了 3 萬多用戶數。
到了去年底,這鋰換電充電柜站點已經遍布全國北上廣深杭等58 個城市,擁有換電柜 2 萬多臺,用戶更是直接漲到快 30 萬了。
但也不怪差評君平時沒留心,人家在招股書里都說得明明白白,他們的換電柜眼下就是給外賣騎手、閃送小哥們用的。
大家可別小看這些騎士們,因為在這個生意的背后,利潤相當夸張。
宇谷科技這 3 年來收入實現了 3 級跳,從 2020 年的 8700 多萬到 2021 年的 2.2 億,再到去年的 5.5 億。
凈利潤更是從 3 年前的 1500 萬跳漲到足足 8000 多萬。
最關鍵的是,宇谷科技旗下的這鋰換電,還不是市場最強。
目前的換電柜市場,真正的龍頭大哥當屬鐵塔換電。
截至 2022 年底,鐵塔換電換電柜有 5.7 萬臺,用戶數已經超過了 90 萬人,整個換電業務收入更是宇谷的 3 倍有余。
于是我們仔細一研究才發現,換電生意這股風吹得已經很久了。
早在 2016 年,市場上就開始陸續出現換電業務,例如小哈換電、 e 換電、易騎換電等等。
但當時在大家的眼里:電瓶車換電?傻子才用。
大家還是更傾向于在小區里的充電樁充電。
當然,從家里拉個插線板、把車子騎回家、甚至把電瓶拿到家里充電,也不在少數。
盡管這樣充一般要 8 個小時左右才能充滿電,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晚上充個電慢點沒什么問題。
雖然出現了很多因為私自拉線、電瓶車在家里充電而發生的火災,但大家看來怎么都比換電更靠譜。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 2017 年前后,當互聯網的浪潮吹向大家伙的衣食住行。
外賣、快遞行業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從大江南北涌現,也幾乎是飛速地組建出了 1300 萬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龐大陣營。
這些外賣小哥們每天騎著小電驢爭分奪秒,對續航要求很高。
為了不讓充電耽誤自己送單時間,不少人都會往電瓶車里裝大電池,要么買兩個電瓶車換著用。
但幾乎也是在這同一時期,兩輪電動車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
新國標規定了兩輪電動車時速不超過 25 公里,整車重量不超過 55 公斤,電池電壓不得超過 48v 等等要求,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了整個行業。
在新國標的新規下,外賣小哥們的小電驢電池容量也不得不降了下來,以前大電池一天跑個百八公里不在話下,現在卻行不通了。
于是,換電就成了剛需。
在嗅到了商機之后,大量換電公司像是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僅 2020 年,全國和電動自行車換電設備相關的新增企業就超過了 1400 家。
類似鐵塔換電、這鋰換電、 e 換電、智租換電等一批大型廠商都是在那時候涌現出來,各地又還有數不勝數的區域型的小廠商。
到了 2021 年,應急管理部發布《 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明令禁止兩輪電動車上樓充電,進一步減少了充電和換電之間的費用差異,換電的劣勢被進一步消除。
但就在市場一片蓬勃發展的時候,廠商間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大。
一個 3 年前入行的李大哥在得知我們想了解這個行業時,誤以為我們是想在這個時候入行發展,就顯得很暴躁: “ 這個行業已經完蛋了,別想著從這里掙錢了 ” 。
從他口中,我們得知幾年來,像鐵塔換電、這鋰換電等巨頭,憑借著資金、人力等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幾乎瓜分完整個市場了。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換電模式屬于重資產投入。
電動兩輪車換電行業的換電,采用標準化鋰電池模塊 + 換電柜 + 手機 APP + 遠程數據平臺模式,這里面幾乎每個環節投入成本都不低。
例如這鋰換電在 2020 年的時候,只有 3 萬多用戶數,但當時他們一年光在電池、充電柜這些硬件,就已經花了 7000 多萬了。
更不要說占了企業成本大頭的電費和日常經營費用。
李大哥說,有一些好地段,物業還會按照商用標準向品牌方收取電費和場地租金。
那些車行老板也告訴差評,雖然放在他們店門口的換電柜是不給錢的,但換電柜的電費、整個換電柜的保障服務等等全都是廠家一手承包。
而光光去年一年,宇谷科技光電費就花了 1 個多億。
除了投入成本太高,市場的巨頭效應也越來越明顯。
大型廠商憑借終端鋪設越來越多,用戶的聚集程度也就隨之提升了。
那些剛開始還能活得挺滋潤的區域型小換電廠商,現在能混個溫飽都是極限了。
所以在李大哥眼里,等待自己的肯定是退場。
李大哥也告訴差評,不光是他,在很多人從業者眼里,這場許多外人還沒關注到的兩輪電動車換電大戰,早已結束。
但站在另一個角度上,二輪電動車換電市場還遠未到飽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 中國電動兩輪車換電服務市場研究報告 》,預計到 2026 年,整個市場規模將超過 200 億元。
這是因為,眼下除了外賣騎手等群體,其他普通老百姓還沒有加入換電大軍。
而截至去年,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我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足足有 3.5 億輛,這也將是換電企業大戰下半場的必爭之地。
目前看起來,大伙們也都在加緊推廣小電驢換電。
一方面,通過統一的換電,最起碼更安全了,能避免不少充電火災事故。
并且作為儲能項目,換電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輔助調節電網。
而對于企業來說,國內幾個億保有量的個人小電驢用戶,無疑是一片廣袤的藍海。
如果能夠充分挖掘,不僅能夠提高換電站點的利用率,降低企業成本,也是各企業或保持現有優勢、或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
鐵塔換電在今年 7 月就曾對媒體透露,將會率先在 10 個城市推行居民換電業務。
但如今,換電柜生態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當其沖就是用電貴,無論是 300 元不限次數還是按額度買電,都遠比正常充電使用來得貴。
日常生活中,大家用小電驢,最需要的就是物美價廉。
如果價格不夠美麗,換電比充電多的便利性,對大家來說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換電柜和換電柜之間、換電柜和電瓶車之間的標準還不咋統一。
在海外, KTM 、本田、比亞喬和雅馬哈為首廠商們,早在 2021 年就成立了換電標準統一聯盟,國內的寧德時代、小哈換電也曾組過換電生態聯盟。
但后續大家都缺乏進一步的動作。
到了今年 7 月 1 號,《 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第 1 部分:技術規范 》也正式實施,才真正開始從政策、標準上規范整個換電行業。
就目前而言,許多電池、車型之間仍然不互通,只火在外賣小哥圈子里換電柜,依舊在等待出圈。
不過對比起來,小電驢換電這條路,最起碼比現在的電動汽車走得早、走得穩多了。
撰文:八戒 編輯:江江 & 面線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宇谷科技招股書
中國網:產業協同解鎖行業新發展里程碑 國內兩輪換電生態聯盟在寧成立
野馬財經:給騎手換電池的宇谷科技,靠2萬多臺換電柜沖刺IPO
《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第 1部分:技術規范》
艾瑞咨詢:《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
中泰證券:共享助力車放量在即,換電服務空間廣闊 ——共享助力車&換電研究專題
智研咨詢:2023 年中國換電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互聯網那些事:電動車換電站的江湖混戰
鑫欏資訊:電動兩輪車換電服務興起,下一個千億風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