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大火的張有志文學 是當代年輕人最真實的嘴替
最近在抖音,我總能看見一個神秘男子的名字:
張有志。
他是研究生,也是公務員。有時是男人,有時是女人。有時是中年,有時是少年。他有時大腹便便,有時擔心家里的柴米油鹽。
有時候,本科畢業的張有志在咖啡店打工,但因為老板要求工作提速以及無止境的客訴,讓她感覺這份工作漸漸沒那么治愈了。
家里人也一直催促她考個事業編,可張有志對事業編并不感興趣。迷茫的打工仔,只想要坐在角落吹風看書,體驗最簡單的快樂。
也有的時候,張有志會從畢業就開始干土木,六七年打灰搬磚的日子匆匆過去。
張有志也曾有過夢想,只是來自現實的耳光,終究讓他選擇了收拾鋪蓋,提桶跑路。
總之,張有志就和他的本家,那位每個人生活中都有的 “ 張偉 ” 一樣,充滿了故事。
不過嘛,寫故事的人,通常都不叫張有志,他們只是普通網友而已。
那么問題來了,這位攪動互聯網風云的張有志,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些差友可能看出來了,張有志不是真人,或者說,他是一個虛擬角色,出自抖音博主 “ 短門 ” 。
一開始他叫張友志,不過傳著傳著,就成了張有志了。
短門的視頻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簡筆畫級別的靈魂配圖,配合林生祥的《 面會菜 》 BGM ,再加上一段 emo 的抒情文字,完事。
這三樣東西,分開的時候平平無奇,甚至讓人不屑,合在一起的時候,卻又像是在人的大腦里丟了一顆催淚彈,不到一分鐘的短視頻,就能讓觀眾紅了眼。
最廣為人知的段子之一是張有志撒尿的故事,我認為只有保留了原先的文字,才能讓你知道原文帖子的味道。
張有志撒完尿提褲子的時候,系了 7 年的皮帶斷了,他想起 7 年前, 23 歲,覺得自己有無限可能,有一肚子話要說,想讓這個世界聽聽自己的意見。
現在張有志拽著褲腰,迷失在京城國際 B 棟 17 樓的男廁所里,人生的可能性消失殆盡,像是發起了一場沖鋒,卻沒有找到敵人,無疾而終。。。“ 我撲空了。 ” 張有志說。。。
配上面會菜這個曲,看完視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就是張有志視頻的特點,聊的就是現實生活與青春憧憬之間的巨大落差。
誰還沒有個過去,誰還沒有個遺憾?現在飽受生活重錘的人們回憶自己肆意的青春,才知道自己也曾度過黃金時代。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的話,那相信肯定有人會走向其他的道路,只是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大家只能上起點看看《 重生之我是小學生 》,暢想一下虛構的美好世界。
沒有人能一路順風順水,包括張有志的創造者短門。
在發表了多個關于張有志的視頻之后,短門并沒有走紅。
在他的直播間里,原先只有幾十號人蹲著,他稍有起色后,也就幾百個人圍觀。
“ 我為什么不能反抗 ” ,他在直播間里和網友討論,接著他想說 WTF ,說到 F 的時候,硬生生憋了回去。不過他還是沒忍住,端起水杯補了個 Fuck 。
他對命運的反抗來的很快,不久后,短門的賬號就消失了。
有人說他賬號被封了,也有人說他是自己選擇注銷了。關于這個人們爭執不休。
總之短門的故事,在當時告一段落。
在粉絲眼里,這個說盡世間遺憾事的張有志,已經回到了大海,像是大學畢業后,你的游戲好友列表里變灰的朋友們一樣,開始和生活對線。
不過短門雖然離開了,但張有志的故事,卻被網友接力了下去。
在網絡上,人們在親自書寫獨屬于自己的張有志文學。
有的張有志在大學泅游四年,以為畢業就是岸,結果踏出校門,又入了水。
在城市里獨自打拼,換了很多份工作,但依舊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何方。
也有張有志畢業后就留在了老家小縣城,成了親朋好友眼中生活舒適又體面的那批人。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錢少事多,生活很累。這種不快樂的生活,成了困住她的牢籠。
還有位張有志大學畢業又一舉考研上岸,在這個找工作難的時間段,找到了一條路。
只是在他擁抱社會之前,每個人都在給他打預防針,告訴他這個世界的不友好,以至于他開始反思考研的意義。
有人大學還沒畢業,一直在準備考研。
雖然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這個專業和職業,但她還是在努力,想要跳出小縣城那片天空,讓媽媽不再辛苦。
在抖音,這樣的張有志還有很多。
甚至這類張有志文學,已經有了一套模板:一個人過著某種生活,但他對這種生活不太滿意,并且想要找到一個出口。
他們各有各的煩惱,但這種煩惱又不足為外人道,因為作為旁觀者看,會覺得有些奇妙。
想考研的人在迷茫,考上研的人也在迷茫;在北上廣飄著的人在惆悵,留在家鄉的人也在惆悵,似乎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不過讓人有點意外的是,在這種憂愁的氛圍下,一束光照了進來。
一個叫 # 張有志你已經很棒了 # 的話題上了熱門,關于張有志的故事,開始出現了一些溫馨向的結局。
總結概括一下:張有志已經很滿足現在的生活了,吃根炸淀粉腸也能樂一天。
也許短門也沒想到,在他退網一年多之后,張有志的火姍姍來遲。
網友的創作,就像是給本要熄滅的火堆,添上了新的柴薪。
張有志的故事能火到現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短門的文案,玩的是 emo 和抒情,風格如是王小波和郭敬明的結合,又類似大佛普拉斯的旁白。娓娓道來,卻又像是一聲驚雷,年輕人根本頂不住。
別說是大學生了, 14 歲的少年也吃這一套。哭,都給我哭。
被短門文字觸動的網友們,也許玩不來多么華麗的辭藻,但寫下的東西,卻顯得平實而走心。
“ 張有志辭職了,他買了那輛心心念念的機車,離開了暗無天日的出租屋。他愜意的行駛在路上,陽光如金子一般灑在樹葉上,絢爛輝煌,在 28 歲這年,他決定去尋找 18 歲的自己。 ”
看完這段話,估計已經有人聽著藍蓮花,幻想離開這個泥坑一樣的生活,勇闖天涯了。
當他們用張有志文學敘說自己的人生時,很難不讓其他人感同身受。創作張有志文學,也沒多麻煩。一來二去,張有志的故事,就成了人人參與創作的低門檻活動了。
嚴格來說,張有志文學不是什么新鮮事。
往前推個五六年,網易云音樂還是網抑云音樂的時候,有不少人在評論區寫 emo 故事。不把自己的迷茫過往寫出來,聽歌都少了幾分感觸。
邊聽歌邊刷評論區,大概就和今天配面會菜作 BGM 的張有志文學視頻一樣,少看一眼心里發堵,多看一眼潸然淚下。
只是隨著網抑云文學的發揚光大,一些無病呻吟故意賣慘的段子也不免出現,終于,它紅的發黑了。
原先那些悲劇風的評論,也不再是一種網絡潮流,反而成了一種被網友調侃的對象。
慢慢的,網抑云文學消失了,但不久后,保安文學橫空出世。
雖然保安文學帶著梗的血統, “ 我是一個保安,愛吃小熊餅干,工資只夠早餐,上班只為下班 ” 。。。眾多順口溜搭配上熊貓頭,成了網絡上火熱的表情包。
但它和網抑云評論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雙方都是在揭開自己血淋淋的傷口展示。
只不過網抑云網友擅長直抒胸臆,而保安文學創作者們,擅長喪事喜辦。
無論創作者是不是保安,他們應該都有一份狗屁工作,錢少事多,與愛情絕緣,看著買不起的房子每天哀嘆。
然后迷茫的人們打開手機,在群里和大家聊天打屁: “ 我是一名保安,也會想想明天,往事不用留戀,明天還是保安。 ”
到了現在,偶爾會出現大學生畢業成為保安, “ 少走四十年彎路 ” 的新聞,可以說是文學照進現實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
1957 年美國作家凱魯亞克創作小說《 在路上 》,寫垮掉的一代人的迷惘的時候,也許也能猜到后輩們也會有相似的煩惱。
不知道張有志們的故事有沒有觸動你,但我猜測,某個深夜,你一定也曾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腦子里一片混亂。
短門筆下,張有志的故事結尾,往往是屈服于現實,因為第二天還是要早起上班。
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和自己和解呢?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