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驍龍8295正式上車:智能車機量產最強!
智能汽車,幾乎人人都有的一個“標配”是啥?
激光雷達?中控大屏?這些配置主機廠其實是各有取舍的。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最近幾年,每次新車發布,高通的驍龍芯片成了智能汽車的標配。支撐了車上的影音娛樂、交互、游戲等等體驗——大名鼎鼎的驍龍8155車規級芯片。
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似乎哪個車型沒用,就失去了一項重要競爭力。
而就在前兩天,一款國產新勢力智能車,宣布了這樣的消息:首發高通驍龍8295車規級芯片 。
從高通的產品定位來說,驍龍8295是第四代驍龍座艙平臺最高層級的產品,而驍龍8155是第三代驍龍座艙平臺。
一個直觀的參考:驍龍8295的AI計算能力, 比蘋果最新旗艦芯片A17 Pro強。
語音識別、多模態交互、艙泊一體等等功能,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由NPU支撐。
這也讓搭載驍龍8295的新車,在智艙體驗玩出了各種更上一層樓的新花樣……
首發驍龍8295的車,體驗如何?
首先看驍龍8295都能帶來哪些體驗,想看芯片參數的直接翻到最后。
國內首發驍龍8295的車型,是極越01,這也是國內最先宣布采用這款芯片的車型。從賬面上看,極越01是目前智能汽車最強技術的集大成產品——最強智能駕駛,由百度Apollo提供;而最強智能座艙,是驍龍8295作為底層支持。
首先是一塊巨大的交互屏,不是幾塊屏拼在一起,而是一整塊沒有黑邊,沒有接縫的高清屏幕:
整個屏幕做了功能分區,最左邊是不受外界影響干擾,具備車規級安全功能的行車儀表。中間和右側,可以分別作為導航或影音娛樂屏,也可以合成一整塊大的交互屏。
35.6英寸、最高分辨率6K,截至目前,這也是所有量產車中單一尺寸最大的屏幕。
智能車參考在體驗過極越01交互屏之后的感受是,先拋開生態和應用的豐富度,僅從屏幕反應靈敏度和不同任務間切換的絲滑程度來說,的確稱得上目前量產最強。
而就車載顯示屏來說,屏幕尺寸越大,則Driver IC(行列顯示驅動芯片)的需求數量大幅增加,同時要求CPU計算能力和GPU的渲染能力。
驍龍8295也是目前唯一能帶動這樣的一整塊大屏且體驗絲滑的底層硬件方案。
對了,極越01和大熱的賽車游戲《狂野飆車》達成了協議,車機在驍龍8295的支持下,可以流暢的使用整塊大屏游玩。
驍龍8295座艙首秀,當然不止娛樂功能,在整個人車交互,以及車輛安全方面,也突破了以往智能座艙的概念。
智能駕駛層面,驍龍8295支持在屏幕上顯示更清晰更直觀,分辨率也更高的3D智駕地圖:
此外,驍龍8295的AI能力,在滿足交互層面計算需求之外,支持自主泊車功能也綽綽有余。
實際上,能支持“艙泊一體”方案,也是驍龍8295眾多底層支持中的一大優勢,但相對考驗車廠開發團隊的水平。
在極越01上,除了常規自主泊車功能,還支持車外語音自主泊車:
沒錯,如果碰到極其狹窄的車位,你可以下車,直接「告訴」車輛停哪個車位。
車外語音交互,也是驍龍8295上車后,實現的新體驗。戶外露營,讓車播放個音樂,表演個燈光秀,氛圍拉滿。
對了,車外語音交互,系統會自動識別車主或注冊用戶的聲紋信息,保證安全。
車內交互層面,驍龍8295芯片支持多人同時語音功能,也就是分音區識別能力。配合豐富的離線語音庫,用戶能夠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使用絕大部分車機功能,在偏遠山區等網絡不好的地方也能便捷地使用各種功能。
語音之外,驍龍8295給多模態交互提供了基礎。比如,你想打開副駕車窗,不用詳細說明,只需要簡單一句“打開窗戶”,配合視線方向或手指方向,系統就能自動識別指令意圖。
背后,同樣是驍龍8295拉滿的AI算力,融合了視覺和語音感知能力。
未來,車輛語音、音頻功能和其他域融合后出現的功能,也將成為爭奪車機算力的一個重要領域。
最后,在用車安全層面,極越01上的電動門感應防夾、以及結合車身側向視覺信息實現“防開門殺”能力,背后的計算、傳感器融合、決策過程,都是在驍龍8295上完成的。
以前,“智能座艙”的含義是模糊不清的,影音、交互、游戲等等功能,好像沒有哪項是你的手機完成不了的,所以尷尬的情況是,智能座艙的概念或產品始終成不了用戶的剛需。
有的廠商選擇一款傳統的車規級芯片,但因為以往傳統車規級芯片總是落后消費級芯片2-3代,能支持的屏幕數量不多,復雜的交互能力、高質量游戲這些都沒法實現,這就讓車機功能單一,應用數量有限,而且OTA周期十分長。當然,這個現象從8155的出現就已經有了改變。
有的主機廠則是直接選擇消費級芯片,把智能座艙的含義,簡化成安卓虛擬機。應用生態是打開了,但還要為車輛功能安全納入更多的冗余,總歸不是最適配的。
而驍龍8295作為一款車規級芯片,既能兼具車載信息娛樂(IVI)性能,又滿足全方位的車規安全,為座艙提供了當下的最優解。它帶來的座艙體驗提升,核心是通過底層CPU、GPU、NPU能力,尤其是NPU的AI計算能力的增強,使得智能座艙屏幕更大更多更高清,支持的應用、游戲更加豐富,同時也把交互概念,從車內、語音,拓展到全車內外,以及視覺+語音。
更重要的,是讓智能座艙從被動問答式交互,逐漸轉向主動生成式交互。
就拿極越01來說,后續據說會通過OTA實現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能力上車。之所以可行,也是因為驍龍8295無論是AI算力,還是5G通信模塊,能夠支持這樣的體驗。
定性的評價,驍龍8295會帶來目前最好的智能座艙體驗。無論如何,這點從8155以及極越01的表現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當然了,它的賬面參數指標也是目前量產最強。
驍龍8295,到底是一款什么樣的芯片?
驍龍8295采用5nm工藝,這也是車規智能座艙芯片,首次追平主流消費級芯片的制程,這里的關鍵詞是量產、車規級、高性能低功耗。
集成第6代Kryo中央處理器CPU,Hexagon處理器,多核高通AI引擎,第6代Adreno圖形處理單元GPU和Spectra圖像信號處理器ISP等等。
這些名詞,不用全部弄清楚,都是高通在不同技術方向的方案、架構名稱。
但有幾個關鍵指標,是很重要的。
第一個,是高通驍龍8295芯片的CPU算力達到230K DMIPS。DMIPS是衡量處理器性能的一個指標,描述每秒鐘能夠處理整數運算的工作數量。
230K DMIPS,相當于每秒處理230000*100萬次計算,與PC端大家熟悉的英特爾酷睿i5 1135 G7性能相當。
第二點,驍龍8295的GPU 算力達到2.9TFLOPS(32位)以及5.8TFLOPS(16位),和英偉達當年的旗艦GPU 1080Ti性能相當。這個性能,吊打市面所有的其它車機芯片。
最重要的,是驍龍8295搭載雙核NPU,AI算力強到在智能座艙發展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大模型、多模態交互、離線語音,甚至是艙泊一體、駕艙一體,都有了實現的基礎。
另外,驍龍8295還支持 Wi-Fi 6 和藍牙 5.2,以及16路攝像頭接入。
可以這么理解,驍龍8295上車,光從參數上看已經一騎絕塵,更不用說超強的AI推理計算能力。
對于車端智能座艙任務來說,這樣的參數性能,前所未有的強大,各個模塊的能力儲備,前所未有的充裕。
驍龍8295,值得買單嗎?
驍龍8295帶來的體驗,用戶端感知最強烈的,應該就是突破“車載平板電腦”,使得智能車作為整體和用戶交互。
各種主動生成式的服務內容,和新奇的體驗玩法,屬于各個車廠的各顯神通,驍龍8295則是這一切變成現實的基礎。
另外,驍龍8295還有一些隱藏功能,比如法規剛剛通過的電子外后視鏡、AR-HUD等等,因為車輛開發周期原因,之后會見到驍龍8295完全體。
從整個車企之間內卷競爭來看,驍龍8295上車,說明在車載座艙芯片上,高通依然沒有對手,而且還自己卷自己。
對于汽車市場來說,道路千萬條,但無論定義怎樣的智能化體驗,底層硬件支持都是基本前提。
尤其在汽車廠商真刀真槍拼創新體驗的當下。
和電池、硬件配置相比,汽車芯片還不成為汽車成本的重要考量因素。
但芯片帶來的智能化體驗提升卻是立竿見影的,目前以首發8295、賣25.99萬起的極越01來看,說明成本、性能方面,驍龍8295已經具有在大眾消費車型上推廣的條件。
極大概率,驍龍8295將在很短時間內成為智能汽車“標配”和核心競爭力。事實上,也的確有大量的新車型確定搭載,比如極越01、吉利銀河E8、零跑新車、奇瑞星紀元STERRA ET…
最后從整個智能車發展來看,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
智駕永遠是作為智艙的前提和服務,智能汽車真正的內涵,就是一個可自由定義的移動空間。驍龍8295上車,向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