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度哽咽 王傳福首次展示脆弱 比亞迪終成一哥
比亞迪的500萬輛,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格局,也是一次中國汽車的加速超越。
8月9日晚,在回顧比亞迪過去20年的新能源汽車造車路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數次哽咽,當晚很多在現場的媒體也淚灑現場。
過去20年,面對市場的挑戰,王傳福從沒有展示過脆弱的一面。
他是媒體口中的“船夫哥”;他是喜歡面對媒體也要穿著工服的汽車工程師;他是一邊炮轟無人駕駛被資本裹挾,一邊找準時機大手筆投入千人研發力量的比亞迪絕對技術主導者;他是曾被質疑口出狂言、喊出“比亞迪到2025年將會成為世界第一的乘用車產銷企業“的造車狂人。
過去20年,王傳福沒有什么公開的動情言論,對于外界,他是頭腦清醒的掌舵者,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艱難起步、資本泡沫、大干快上時始終保持人間清醒。
這位時代的冒險家,在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新階段,也終于展現出了感性的一面。
讓王傳福哽咽的2019年
資本市場對于比亞迪的2019年只用了四個字概括:業績慘淡。
這一年比亞迪營收下降1.8%,凈利潤大幅下降42.03%,凈利潤只有16億。
在這一年,營收不及比亞迪的吉利,凈利潤卻達到81.9億,當年的比亞迪利潤之低,幾乎在主流自主陣營中墊底。
這是比亞迪決定造新能源汽車的第16年,當時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之際呈現出下滑的態勢,從政策推動向市場化轉型的進程中,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這一年沒有感受到市場爆發的曙光。就像王傳福說的,
比亞迪還能等到春天嗎?
雖然新能源市場在這一年出現了下滑,比亞迪的年銷量也僅僅46.14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占比還不足一半,但是比亞迪在這一年研發投入卻高達84億元,占據營收比例6.59%,這一比例相當于寶馬的研發投入水平。
2019年,比亞迪還硬著頭皮干了幾件事。
第一,擴充產能:在長沙、中山、西安新增工廠;
第二,在三元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主流之時研發研發采用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
第三,下決心研發漢車型,正面迎戰即將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
第四,獨立5個弗迪系公司,垂直整合供應鏈。
2019年對于比亞迪,對于新勢力,對于賭上新能源這條路的諸多造車企業來說,都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挑戰,還能不能活下去,很多造車企業創始人都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放棄。
就如同王傳福所說,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還好,至暗時刻的艱難,并沒有讓身處困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蹶不振,既然沒死,就還能活下去。
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高光時刻
2008年,搭載比亞迪DM混動技術的第一輛F3DM發布,到比亞迪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用了13年時間;
從第100萬輛到300萬輛,比亞迪只用了1年半;
從300萬輛到500萬輛,比亞迪超越特斯拉,只用了9個月。
圖源:比亞迪汽車
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第一次,也讓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
比亞迪第500萬臺汽車下線發布會當晚,在比亞迪總部展示了來自友商在市場上熱銷的13款新能源車型,讓這場儀式變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惺惺相惜的盛會。
每一個中國汽車品牌的轉型,都會經歷或正在經歷如比亞迪2019年一樣的艱難時刻。
尤其在今年內卷的汽車業,降價、低毛利、虧損,讓正在進行新能源汽車轉型的中國汽車品牌經歷重重考驗,但是與2019年不同的是,沒有人猶豫還能不能活下去,因為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增長的新階段,在機遇面前,沒有退縮。
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的飛躍,也拉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局面。中國品牌成為新能源技術的主導者,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打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征程,比亞迪用實踐檢驗了一個不會失敗的發展路線:
技術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第一生產力,比亞迪已經驗證了一條難而正確的路。
在此次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發布會中,王傳福在展望新階段時稱,新能源正在以不可逆轉之勢重塑汽車市場,他預測2025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60%,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將提升至70%,實現跨越式發展。
王傳福說,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第500萬輛——騰勢N7
今年以來,比亞迪每個月的銷量都達到20萬輛以上,從10萬級到百萬級,比亞迪的新車覆蓋范圍之廣,已經不讓市場覺得意外。
哪款車型會成為比亞迪第500萬輛下線的新能源車型,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比亞迪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
當騰勢N7作為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下線車型登場時,它代表的是比亞迪的新階段:
電動化達成,智能化開局。
圖源:比亞迪汽車
騰勢品牌不是比亞迪產品品系中定位最高的品牌,但是它是經過合資,后在比亞迪核心技術重整下獲得新生的品牌。
可以說,騰勢是比亞迪持續規模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騰勢是比亞迪技術創新能力的新一階段驗證,也是比亞迪精準戰略和靈活市場策略的驗證。
對于正在致力于新能源高端化轉型的中國品牌來說,騰勢是難得的對手,也是一場中國品牌共同改變高端、豪華市場的一次共進。
在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進行的電動化、智能化加速變革階段,比亞迪也在跟中國汽車品牌一起,解答共同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新命題。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在比亞迪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從70年前中國一汽成立,到蔚小理同臺競技,比亞迪用很大的篇幅展示了如今致力于新能源汽車轉型的中國汽車產業。
從產業地位上來看,為我國汽車產業奠基的一汽集團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地位;
從產銷規模看,連續十余年保持國內整車銷量第一的上汽集團擁有著強大的規模優勢;
從每一次中國汽車市場轉型的發展進程中看,奇瑞、吉利、長城、長安在自主龍頭陣營輪流坐莊。
在這樣持續競爭的氛圍中,中國汽車產業依靠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入更大更強的新進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全球第一,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也遙遙領先。
比亞迪選擇在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歷史時刻,將同臺競技的對手“請”到臺上,這并不是一次事先張揚的中國汽車品牌聚會,但是比亞迪以一句“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將過去的競爭也好,對壘也好,都溶解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局面中。
在總結如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時,王傳福說,中國品牌在產品、技術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像一汽、東風、上汽、奇瑞、廣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上都有很大進步。
有人說,當市場第一開始謙虛的時候,那么他想當大哥了。
比亞迪可以被稱之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哥,這是實力決定的;中國汽車產業仍然必將在技術升級的競爭中不斷優勝劣汰、改寫格局,這是市場競爭決定的;中國汽車正在成為全球市場的增長引擎,這是產業發展決定的。
如今的比亞迪打開了格局,而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也終于來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