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Twitter氣跑的品牌主 奔向Threads
等啊等,扎克伯格和馬斯克的約架沒看到,比兩位中年男人肉身纏斗更精彩的亂斗來了:Meta的Twitter殺手Threads上線,社交媒體圈子很久沒這么熱鬧過,Meta與Twitter、扎與馬的恩怨情仇瞬間霸榜科技報道的頭版頭條。
12年沒發推文的扎克伯格,在Threads上線當天挑釁式地登上Twitter(密碼應該不是dadada了),發布了一張多元宇宙蜘蛛俠互指的經典梗圖,開啟了小扎蟄伏多年的反擊。
圖源:Twitter @Mark Zuckerberg
Meta在馬斯克收購Twitter三個月后開啟了這個代號92的項目。隨著馬斯克一次次作妖,Twitter這半年已經出現多次“移民潮”:Twitter硬核用戶擁抱長毛象Mastodon,討厭馬斯克的社交重度用戶加入Bluesky,就連懶得挪窩的日本畫師都無奈轉戰新浪微博……
而Project 92最終定名為Threads,看起來這個名字平平無常,但實際上可能暗藏著小扎的心機。
Thread在科技界算是個菜市場名,可以代表進程,也可以是條目,當紅智能家居協議Matter的基礎通訊協議也叫Thread。但最重要的是,thread是Twitter社區最重要的符號之一,代表著一系列超過設定字數的高質量長推文。同時thread也是字母T開頭,按照字母排序可以壓Twitter(以及Tiktok)一頭。這可能就是扎克伯格寧愿配上一個價值相對不高的 名詞復數.net 域名也要用這個名字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藉由Instagram超過20億的月活和巨量的口耳相傳,Threads 甚至在中國區App Store下載總榜都能排到前五。一天之內,Threads聚集了超過3000萬的用戶,這個用戶增速只有ChatGPT可以與之一戰。
更讓Twitter坐不住的是,Threads吸走的基本上都是品牌和紅人——這是Twitter一直以來仰賴的流量和現金來源。
Threads第一批優先登陸并發送推文的賬號,全部都是Netflix、Vogue雜志、Airbnb、吉尼斯世界紀錄等官方邀請來的品牌賬號,還有Usher、Pink、Oprah Winfrey、Shakira等在各大主流社交媒體上都有龐大粉絲基數大名人“大V”,更有可口可樂這樣馬斯克接手后立馬停止投放Twitter廣告的大品牌方。
來個聯動,圖源:Threads @shakira
netflix在首條推文里玩起了“等人”梗,圖源:Threads @Netflix US
也許在馬斯克眼中,長毛象和Bluesky帶走了只會白嫖、攔截廣告和罵自己的不良用戶。但是Threads不一樣,和前面這兩個技術和價值觀驅動的非盈利平臺相比,Threads的商業愿景更加清晰、直接——就是要把品牌從Twitter搶回來,然后讓他們在這里過得更滋潤。
左圖為長毛象Mastodon官方客戶端的隱私獲取情況,顯示該應用未收集用戶數據;右圖為Threads的隱私獲取情況。圖源:App Store
因為Threads應用還相當早期,并沒有任何公開數據供我們進行佐證。僅從品玩Global的觀察和體驗來看,Threads基本上沿用了Instagram的規則,對大V的展示度比一般的用戶更高,基本上一次刷新,認證用戶的推文(這里還是繼續沿用推文的說法)占到7成左右。
在注冊的流程上,這可能是對品牌最友好的新社交平臺了。首先,因為Threads直接和Instagram賬號和認證信息綁定,品牌無需擔心Threads id被惡意搶注,并且直接帶藍勾無需二次認證。
Threads的賬戶管理后臺也和Instagram完全捆綁、并提供選項鏈接Facebook、Whatsapp賬號,對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感覺不適,但對品牌運營方來說,這種一站式服務不要太方便。
其次,Threads注冊完成之后,在設計上刻意引導用戶選擇關注所有Instagram跟蹤賬號,即使里面的賬號都沒有開通Threads都可以預關注,如此倒用戶的量級只有在微信早期搶用戶用QQ導聯系人時候見過。總之,品牌方也不需要花費太多額外精力就可以實現從0到1,獲得可觀的互動和效果。
在使用體驗上,Threads產品本身還處于荒蠻時期,是很適合做growth hacking的階段,和官方玩梗,開Twitter玩笑,都能獲得不錯傳播效果。另外就是Threads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商業化,品牌方可以低成本進行測試,無論是發送文字、圖片還是視頻,或者串門回復,都可以獲得可觀的展示量和傳播聲量。
真官方號從不回頭看爆炸,圖源:Threads @oppo
另外,Threads背后Instagram的傳播池也不小,目前Threads提供一鍵推文轉圖像,分享到Instagram時間軸和story,品玩global擁有的Instagram賬號的story流已經出現不少Threads專屬的分享圖片,也可以從Instagram一鍵切換到Threads,繼續吸引更多用戶來注冊。
未來Threads還將兼容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協議ActivityPub,接入所謂聯邦網絡Fediverse,簡單來說就是和長毛象等眾多基于ActivityPub協議的服務打通,可以跨服務追蹤、互相@、搜索等等,這就讓Threads的未來變得更加開放和有更多可能性,自然,品牌也可以基于ActivityPub進行新的營銷嘗試。
簡而言之,就目前的設計,普通人發布的內容獲得公開展示的機會很少,甚至體驗像Instagram一樣,只能開小透明號看熱鬧。Threads就是為品牌而生,未來也會是Instagram營銷的極大補充。Twitter曾經引以為豪的點贊和轉推營銷,幾乎可以被像素級復制到Threads,不但在平臺內發酵,也可以在Instagram、Facebook、Fediverse進行二次放大,一魚多吃。
當然,目前Threads還存在著各種不確定性,比如Threads的原罪——Meta。Meta旗下產品對用戶隱私保護的缺失一向為人詬病,Facebook就因為劍橋分析丑聞爆發過類似于Twitter移民的#deletefacebook 行動。許多其他社交平臺觀望的用戶也都是因為這是Meta的產品而不愿意登陸Threads。
圖源:網絡
相較于限制級內容滿天飛的Twitter,Threads不允許成人向內容等對品牌安全有害的信息發布。換句話說,它的確不像Twitter那般自由,用戶不能口無遮攔。
普通用戶使用Threads的體驗和Instagram差不多,如果不是精心編排過的內容很難獲得流量,大多數人想必都是瀏覽大于發布。但是沒有限制級內容在另一層面上又一次保護了品牌,讓品牌內容的呈現更得體。
有趣的是,美國左派政治人物AOC直接在Bluesky表明,她再也不會相信大企業的社交平臺。但與此同時,Nothing手機的創始人裴宇在Threads表示Bluesky已經沒戲了。可以預見,這種分裂的拉扯還會在多個平臺上演。
另外就是有人認為Threads的一夜成名只不過是另一個Clubhouse,這也帶來Threads平臺持續性的懷疑。的確目前看來,Threads的推文展示仍很單一,所有的聲音堆在一起,沒有可掌握的線索和規律可言,這個特質確實和剛在爆發期的Clubhouse很像。如果開發節奏慢一些,這樣的使用體驗可能會勸退一部分用戶。
較少數有線索(thread)的內容,圖源:Threads
此外就是屬于監管的影響,雖然Threads上線浩浩蕩蕩,但實際上它還沒有開放歐盟市場。受歐洲數據監管法規影響,Threads在歐洲推出的日子還無法確定,也不排除永遠沒有辦法或者用妥協辦法進入歐洲的可能,這會讓Threads替代Twitter成為全球脈搏的進程蒙上陰影。
雖然按照中國更為超前的應用生態發展,下一個爆點會是小紅書類的圖文分享。但看到價值暴跌,廣告商流失嚴重的Twitter還處在大而不倒的狀態。
這也證明了基于文字的社交媒體在海外的需求度依然很高,用戶的參與度也維持在一定的高位。在目前Twitter每天胡搞瞎搞并且不知道第二天會鬧出什么樣幺蛾子的情況下,這是Threads的好機會,對于需要在海外市場有所突破的品牌方來說,Threads愿意雙向奔赴,同樣是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