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勢N7做了違背王傳福的決定!比亞迪首款智能車30萬開賣
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汽車,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王傳福言“自動駕駛是忽悠騙局”不久,騰勢新車N7上市,大張旗鼓把智駕作為最大賣點和優勢。
英偉達Orin X芯片,雙激光雷達、全車滿配33個傳感器,高速NOA標配,城市NOA明年OTA。
售價30.18萬-37.98萬。
騰勢N7賬面上的智駕水平對比亞迪以往,就像從ICU一下上了競速沖刺賽道。
在一些能力上,騰勢N7甚至已經超越新勢力。比如AEB有效速度上限提升到100km/h、高速NOA自主變道等等。
另外,技術狂人比亞迪出手就是最高難度,宣稱智駕所有軟硬件都是自研。
所以騰勢N7,不但是比亞迪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汽車,還是其自研全棧智能化技術量產的首款車。
一個補齊短板、智能加持的完全體比亞迪,入場競爭。
騰勢N7:比亞迪第一輛智能車
騰勢發布,比亞迪自己對之前的造車之路有一個概括性總結。
首先是油改電時代,從2016年e5、秦EV上市開始,延續到2020年漢EV上市。
這個時期比亞迪新能源基本是在油車架構上改造而來。但比亞迪彼時的三電技術,已經可以保證這樣的油改電在續航、可靠性上滿足家用代步需求,真正有了商業價值。
第二個階段則是電動化,從漢開始,經歷海豹、仰望,確立了電池電機電控的領先性,最高技術體現就是易四方和云輦。
第三個階段則是騰勢N7開啟,比亞迪全面發力智能化。史無前例的將智駕、智艙、OS、全棧自研等等作為主要競爭力,并且放在新車的配置、豪華、舒適等等方面之前大說特說。
自研智駕系統:“領先兩代”
名字叫做“天神之眼”。
老牌車企做智駕,一般自研的部分最多延伸到底層域控制器,算法則是采購自動駕駛公司。
但比亞迪宣稱,天神之眼的域控和算法,都是完全自研的。
從實現的功能層面看,天神之眼系統在實現基本的L2功能之外,還有一些領先超越的功能。
比如高速NOA功能下,除了常規的車道保持、定速巡航、主動剎車之外,還能根據導航信息自主上下匝道:
主動變道超車: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量產的主動超車功能,都需要駕駛員手動撥轉向燈,給系統一個指令。但比亞迪天神之眼一步到位,根據傳感器實時數據和博弈、規控算法自主做出超車判斷。
此外,高速NOA場景下,騰勢N7還能實現主動避障,這其中就包括緊急時刻的AEB能力,官方說速度區間上限已經做到100km/h,而行業平均水平為60km/h:
城市NOA功能,系統能自主識別交通標志,此外還能自主進出環島:
泊車方面,除了基礎的自主識別車位泊入泊出,最大的亮點是支持記憶泊車功能:
交付節奏上,7月中旬第一批交付產品,已經搭載基礎L2主動和被動功能、自主泊車,以及撥桿變道。
2023年底,OTA更新高速NOA功能,2024年一季度,上線城市NOA。
比亞迪所謂領先兩代,是從高速NOA角度比較,其量產上車時間節點,大部分乘用車還在普及L2功能,大部分新勢力也還在爭奪高速NOA的量產。
如果交付進度不打折,體驗也不錯,那么證明新勢力、自動駕駛公司即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勁競爭對手,對于自研智駕比亞迪自己的表述是這樣的:
首先,架構系統定義和全棧自研,中央計算平臺加區域控制器深度協同的系統架構,構建了整車融合感知、控制、協同執行的技術平臺。
其次,除了攝像頭、雷達等智駕傳感數據,還融合了整車級實時數據,如慣導、電機旋變、輪速、轉向、胎壓等,實現整車物理直接傳感與軟件算法間接傳感的融合疊加,讓車輛能夠接收到各類信號,為決策提供更多輸入。
另外,比亞迪自研智駕還強調了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中央計算平臺根據各域控制器優勢,進行科學分布算法,擇優決策精準控制。
比亞迪透露目前智能化研發團隊已經超過2000人。
可能會有人說,智能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王傳福所言沒錯,自研也沒有“違背祖宗”。
但稍微了解AI行業的就會清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相同,本質就是由AI做感知、決策、控制。
唯一的不同只是數據積累量變到質變的區別。
隨著比亞迪自研智駕的深入,數據積累越來越豐富,不可能永遠停留在L2輔助駕駛,必然會向自動駕駛過渡。
否則干嘛自研呢,買不就得了。
實際上騰勢發布現場,比亞迪也著重宣傳介紹了自己在自動駕駛數據閉環的建設進度和實力。
智能座艙:“離經叛道”拋棄8155
騰勢N7的智能座艙方案,是“離經叛道”的。
不用主流高通8155座艙芯片。
甚至不用車規級芯片。
之前智能車參考在深度體驗騰勢N7智能座艙時,從官方獲得的信息是:
騰勢N7智能座艙采用的是6nm工藝的消費級芯片。
具體供應商沒透露,不過通過查詢可以確定大致范圍:高通驍龍775,以及聯發科的天璣7050。
不用車規8155芯片,會不會有可靠性問題?騰勢官方認為不會,消費級芯片用在座艙音影娛樂及控制功能,足夠了。而且騰勢也根據使用工況做了一些特殊定制。
這樣做的好處,除了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車機直接變成安卓平板,100%支持所有安卓應用,不需要再像車機芯片那樣一一匹配。
什么App都能用,什么功能都能體驗。
騰勢N7智能座艙的另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是用了兩塊6nm芯片。
中控和副駕分開,不是一臺電腦。一個應用,中控裝了,副駕屏上依然沒有,需要再單獨裝一遍。
但兩塊屏幕之間做了聯動,重要的地圖、音影多媒體等,兩臺平板之間是互通的。
整體來看,騰勢N7智能座艙實現四屏聯動,包含AR-HUD抬頭顯示。
全場景智能語音實現1000多項核心車控功能語音控制能力、喚醒時間400毫秒級別,采用“云+端”結合,實現可見即可說。
對了,騰勢N7還有一項全球首發的功能:方向盤玩賽車游戲。
特斯拉早就可以了?但特斯拉方向盤轉動的同時,輪胎也會原地轉。
騰勢N7官方說實現“方向盤解耦”,玩賽車不怕磨胎了。
如何解耦?是不是采用了沒有轉向柱的線控轉向?官方沒透露。
但智能車參考詢問了博世,并不是它們的技術。
最后總結一下騰勢N7的智能化水平:功能上看,自主第一梯隊,而且還是領先的那種。
智駕后來居上,功能、進度追平了新勢力;智艙則是另辟蹊徑,在所有人卷8155的背景下,開創了消費級芯片做智艙的先河,值得期待。
騰勢N7,還有啥賣點?
官方把智能化放在首要位置著重強調,并不代表這輛車的全部。騰勢N7本身的定位還有豪華和舒適。
首先是車型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860/1935/1602mm,軸距為2940mm,中大型車。
但你說是SUV吧,它又很低趴;說是轎跑,它的垂向頭部空間、后排乘坐空間及后備箱都很大。
官方定義為豪華獵跑SUV。
簡單理解,一個跨界車,定位跟極氪001高度相似。但設計上更加圓潤,整體造型更多能看到和保時捷帕拉梅拉類似的風格:
動力續航配置上,比亞迪傳統強項一樣不落,CTB底盤一體化電池包,刀片電池電芯。量產八合一電動力總成,動力系統綜合效率達到90%以上。四驅版前后電機功率分別為160kW、230kW,零百加速3.9s。
電池包只有一種規格,91度電。四驅版續航630km,后驅版續航702km。
當然騰勢N7還有混動DM-i版本。與漢車系橫置前驅平臺不同的是,騰勢是以后驅平臺為主,純電車型提供前備廂,能放下一個20寸行李箱。
最大充電功率230kW,配合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適用環境更廣,達到額定功率的時間更長,騰勢著重強調了800V高壓系統不代表體驗好,能長時間保持高功率才有用。
整體上,騰勢N7實現充電15分鐘補能350km、充電4分鐘補能100km。
基礎的舒適豪華配置,能想到的應上盡上,遠超同價位合資車,自主陣營中屬于合格的內卷選手。
豪華大五座,配合真木觸控飾板、水晶檔把、5D云感人體工學座椅、高級NAPPA真皮、麂皮車頂、負離子主動式香氛系統、8安全氣囊等等……
其中有一個小驚喜,騰勢N7全系支持超大功率的6kW外放電功能。而現在量產主流外放電,大多都是3kW左右。
6kW功率,基本上能帶起2個電磁爐+營地燈+投影儀+大功率音響,甚至再加一套KTV設備。野外過夜更是可以肆無忌憚用空調、電熱毯等等設備。
簡直戶外黨福音。
除此之外,騰勢N7整車最大的亮點還有兩個。
首先是全系標配帝瓦雷音響,音響發燒友可能比較熟悉,這是一個法國新銳的聲學廠,騰勢N7也是他們的汽車音響首秀。并且不是貼牌不是參與調試,而是帝瓦雷專業團隊根據N7的車內構造、材質用料等等聲學特性定制的。
其次是比亞迪的云輦-A電控懸掛。可以最大化抑制俯仰側傾,并提升濾震性能,降低剎車距離,提升車輛的操控極限。所以騰勢N7并不是一輛簡單追求加速快的車輛。
另外還有iCVC動力矢量控制、iADC新手一鍵漂移等等。
其實很容易看出騰勢N7的競爭策略:BBA的頂配,是它的標配。
與新勢力相比,是在同等價位下內飾做工用料更昂貴豪華,整車NVH、底盤電控懸掛等舒適性優勢突出。
與轉型的老牌車企車型對比,比如極氪001,騰勢N7最大的優勢,當然就是先進的智能化能力了。
騰勢才是比亞迪真正的高端?
簡單說兩句騰勢這個品牌的地位。
可以肯定的說,騰勢是比亞迪的真正全力打造的高端品牌。
換句話說,它就是比亞迪自己的BBA,承擔高端突破的任務。
為什么?首先從價格上,N7卡死30萬不再下探,表明高端定位。
而之前騰勢D9 40萬以上的均價快速實現累計10萬+銷量,也證明用戶認可騰勢的豪華車價值。
其次從比亞迪整體布局來看,海洋王朝是性價比走量路線,百萬級的仰望不是不高端,但顯然不是走量的品牌。更像是比亞迪樹立自身新能源領軍地位的一桿大旗。
仰望這樣的車,只能是整個集團經營利好,能負擔得起失敗成本才會去嘗試的項目。
真正沖高端,還要走量賺利潤,直接和BBA競爭的,只有騰勢。
比亞迪把智能化下半場的首秀放在騰勢品牌,也足以說明它的重要地位。
所以騰勢是比亞迪在海洋王朝之外,未來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力。
普通用戶對它也可以有一些期待:
替代BBA,超越BBA。
30萬買一輛比亞迪,該怎么選?
說一下買車用車參考。
騰勢N7車型配置策略主要就是兩個維度:兩驅四驅,以及是否有云輦-A懸掛。
“超長續航”字眼,是702km后驅版本。帶Air的,則是沒有云輦系統的車型。
至于智能駕駛,全系標配24傳感器的L2+版本(帶高速NOA)。
帶激光雷達、800萬像素攝像頭的33傳感器版本,任何配置都能單獨選配。
這也是比亞迪全面轉向智能化的一個體現,入門版給足夠基礎智駕方案,而不再給毫無智能可言的的“白板”車型。
當然還有一個37.98萬的豪華滿配,除了高階智駕、云輦、四驅,還帶有前面說過的一鍵漂移、解耦方向盤等等運動玩樂配置。
怎么選,除了不差錢的,普通買車用車的用戶首推31.98萬的超長續航版和30.18萬的超長續航Air版。
原因有三:702km續航即使算冬季衰減,也能跑500km左右,極其實用;另外,四驅不是剛需,后驅動力拿來代步通勤,完全夠用;最后,云輦其實也不是剛需,技術控可以花2萬元嘗鮮,普通用戶其實沒這個必要。
最后給一個競品對比:
你選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