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印度公司被強行低價收購?上汽集團回應來了
壯士斷腕
6月26日晚,上汽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關于最近涉及上汽MG印度公司不實報道的澄清公告,公告中指出,“上汽MG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相關內容嚴重背離事實。”
上汽集團表示,上汽國際經營嚴格遵守國家以及海外業務所在國家的政策法規,尊重市場規律,充分掌握自主權。
最后在公告中表示,涉及到MG印度公司這類跨國收購案件的股權交易需獲得國家政府批準。上汽集團會適時公布官方信息。
從聲明中并不難發現,上汽集團并未否認上汽MG印度被收購的可能性。
事件經過
事情是這樣的,印度的JSW集團(金達爾西南集團)因為業務拓展,想要收購名爵汽車印度有限公司(MG Motor India)部分股權。
而這則收購信息最早來源于印度的本地媒體Hindustan Times(印度斯坦時報)及The Economic Times(經濟時報)的報道。
乍一看,這就像是一個普通的企業收購事件 。但從其報道的內容來看,稍微深挖一下事件的背后,其實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先來說一下雙方背景,金達爾西南集團在印度西南地區控制著多家鋼鐵廠和發電廠以及一些水泥廠,再加上背靠母公司O.P.Jindal(金達爾)集團,可以稱得上是印度的重工巨頭之一,除了這些之外,還掌握著幾家可以制造機動車輛的企業。
不過這幾家主要生產的是各種摩托車與三蹦子,或許是不滿足只造二輪車了,JSW集團就把目光投向了四輪的電車。
可是為什么將算盤打到了MG印度公司上了呢?
MG印度是上汽集團名爵汽車在印度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2019年進入印度市場。
上汽集團收購了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的印度通用汽車有限公司Halol工廠。2017年初,上汽集團宣布投資32.75億元人民幣,收購并改造Halol工廠,設立整車制造基地及配套供應商園區,并在印度投放上汽自主品牌MG。
也正是MG印度的成立,讓上汽集團成為在印度建廠的第一家中國車企。
所以僅從地位上,JSW集團收購MG印度就足夠耐人尋味了。
其次,MG可以說是印度目前最有潛力的品牌,自2019進入印度市場后,已經在印度市場共投放了5款車型,數據顯示,2022年MG在印度銷量達到4.8萬輛,同比增長19.06%。今年1-5月累計銷量達到2.7萬輛,同比增長了47.61%。
而在印度5月份銷售榜單中,MG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品牌,同比增長24.9%了,超過本田、雷諾、大眾這類的海外車企,這也是其進入印度市場以來最好的排名。
雖然目前僅僅占據了印度2%的市場份額,但從其銷量穩固向好的數據來看,MG在印度的成長潛力還是相當大的。
另外,印度政府曾經要求如果想在印度建廠就要在本土建立供應體系,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名爵已經在印度建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公開資料顯示,MG印度2022年全年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1%,本地零部件供應已突破了50%的規模。
換句話說,印度覺得即使沒有了中國參與,這家企業仍然可以正常運轉,這或許就是他們打的“小算盤”。
博弈開始
如果收購成功后,金達爾西南集團將會持有上汽MG印度公司45-48%的股份,并且依據自己集團網絡建立新的經銷商體系。同時要求本地經銷商和印度的員工也需要持有5-8%的股份。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就超越了中方的持股比例。中方持股也不會多于50%,這也意味著上汽集團將喪失對MG印度的控制權。MG印度就此將成為一家被印度本地商人掌控的企業。
如果是正常方式收購,還感覺不到什么陰謀論的味道,但是對于這樁收購項目,《經濟時報》曾在報道中表示,
上汽方面最初的開價,是將MG印度分公司的資產按照80~100億美元進行估值,但在“一番協商”之后,MG印度的資產估值被縮減到了12~15億美元。顯然這次的收購行為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
而這或許就是上汽集團在緊急發布的聲明中所說與事實不符的地方。
從80—100億美元的估值縮減到12—15億美元,十倍還要多的差距顯然不合常理。
前段時間,小米集團因為印度方面的打壓白干十年,如今汽車企業也遭遇類似下場,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