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孫悟空穿西裝 百度明天要干啥?我想都不敢想
“ 咱不會要失業了吧? ”
說實話去年一年,差評君已經不止一次,在編輯部里聽到這句話了。
當然,要炒大伙們魷魚的并不是差評君我,而是 AIGC 。
簡單地說, AIGC 就是用 AI 生產內容,包括 AI 寫作、 AI 繪畫、 AI 做視頻等。
在去年,它也用近乎炫技一般的表現,秀了咱們人類一臉。
比如這張用 Midjourney 生成的 AI 圖片,在擊敗人類,拿下博覽會一等獎后,就引發了不少人對藝術邊界、對人工智能未來的思考。
而 Meta 的 AI “ 狗超人 ” 的視頻,也讓差評君的特效師同事,對著屏幕嘆了一天的氣。
更離譜是聊天機器人 ChatGPT ,甚至還被紐約教育部給 “ 拉黑 ” 了。
就因為有人用這玩意兒寫論文,老師要沒多瞅幾眼,還真瞧不出哪個假、哪個真。
總之,一大批 AIGC 模型或平臺層出不窮, Carry 著號稱是 AIGC 元年的 2022 年全場。
當然在成果井噴的背后,少不了的是谷歌、 Meta 、微軟等國際巨頭們的押注和布局。
畢竟從理解內容,到能自動生成內容,AI 完成了從 “ 吃貨 ” 到 “ 大廚 ” 的轉變。
在這巨大的風口之下,一個個都生怕掉了隊。
反觀國內的 AIGC ,雖說看起來沒國外那么熱鬧,但不少科技企業,其實也算是該領域的老師傅了,完全可以用內功深厚來形容。
比如在國內一談人工智能,絕對繞不開的百度,在這領域就有不少積累。
剛結束的百度AI 開發者大會,他們就秀了包括 AIGC 在內的等等一大波健碩肌肉。
也讓大伙見識到了,啥叫國內 AI 領頭羊的含金量。
首先,咱就甭問什么百度能不能 AI 作畫、 AI 生成文章了。
因為通過這場大會,差評君了解到,他們不僅把這些技能樹都點上了。
甚至用他們的AI 工具直接整一部劇,其實都不是啥難事兒。
其中百度推出的 ERNIE 3.0 Zeus 千億大模型,就能勝任編劇的活兒。
因為模型通過學習各類知識,提升了模型泛化能力,輸入一個題目,它可以麻溜兒寫出上百篇文章,詩歌、小說等題材都不在話下。
所以只要給個電視劇的總綱, ERNIE 3.0 Zeus 便可以按每一集的要求生成故事。
插圖的話也不用擔心,比如穿西裝的齊天大圣、街邊擼串兒的熊貓。
在作畫大模型 ERNIE-ViLG 2.0 的幫助下,唯一限制你的,或許只有想象力了。
另外,它有個國外作圖模型沒有的優勢,那就是能理解中文。
并且在生成的效果上,也絲毫沒落下風,下面是某知名國外 AI 平臺創作出的 “ 孫悟空 ” 畫作。
我就不在這拉踩了,具體哪個效果好點兒,稍微對比一下,相信大家就有了答案。
有了劇本和圖片,在文生圖擴散模型的基礎上加入時序建模后,這樣高清流暢的視頻,其實也能自動地生成了。
再搭配上百度研發的 VIMER-TCIR 多任務大模型,視頻的編輯和修復也能交給 AI 來做。
反正這一波,屬于是編劇、插畫師、剪輯動畫師都被AI 承包了。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的是,這屆的 AI 開發者大會的歌曲、數字場景、演講腦圖等,其實都有 AI 參與制作。
也難怪百度,把這稱作是首個 “ 人機共創大會 ” 。
差評君也明白了 AICG 的未來,并不是取代人類、讓大伙們失業。
相反, AIGC 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因為它降低了創作的門檻,在人機共創下,每個人都有能發揮自己的天馬行空。
然而,你要是覺得 AIGC 就是這次開發者大會的全部的話,那么多少就有點小看百度了。
在大會上,李彥宏是這么介紹的:百度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
稍微翻譯一下,差評君覺得可以給出這樣的比喻,那就是百度是一艘AI 領域的航空母艦,從芯片到應用都有著關鍵的自研技術。
像是昆侖芯片在 AI 芯片中性能非常領先,這是因為,它已經為百度的搜索服務優化了十年。
畢竟每天要響應幾十億次的用戶需求,進行 1 萬億次深度語義推理與匹配,這些反饋也能倒逼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和芯片的優化。
要知道這么真實和及時的反饋,可是其他平臺怎么也弄不到手的。
在老本行搜索方面呢,百度則也沒固步自封,依舊在不斷練功升級,這次就推出了兩大 “ 殺手锏 ” 技術: “ 知一 ” 和 “ 千流 ” 。
前者是跨模態大模型,可以用統一的方式從全網文本、圖片、視頻、結構化信息等形態各異的資源中,持續學習海量知識,讓搜索的結果更優質、準確。
后者是新一代索引技術,讓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呈現與分發,能讓搜索效率更高。
智慧出行這塊兒,百度也在不斷擴充新軍備,比如大會上提到的手機全雙工語音交互。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當你在開車路上,用手機導航播報實時路況時,假如你要臨時修改目的地,只能將車停在路邊后重新設置,因為手機里軟件語音播報導航信息時,通常不可能識別你說了啥。
手機全雙工語音交互,可以只用軟件就消除回聲,避免手機識別導航播報的聲音。
我覺得這妥妥就是個剛需啊。
還有,車路一體的 UniBEV 自動駕駛感知方案,也是相當亮眼的產品。
一般的 BEV 自動駕駛感知方案,指的是車上多個傳感器采集的數據,會輸入到一個統一模型進行整體分析推理生成鳥瞰圖。
這樣,就為 AI 開了 “ 上帝視角 ” ,從而能優化車輛控制與路徑規劃。
百度的 UniBEV ,則可以讓車和路更好地進行協同,讓 AI 的上帝視角看的范圍更大,感知更全面。
這也讓差評君覺得咱們離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又近了那么一點。
除此之外,大會上百度還推出全球首個獨立元宇宙解決方案——希壤元宇宙底座 MetaStack ,可以讓獨立元宇宙 APP 開發周期,從至少半年壓縮到最快 40 天。
還有致力于推進量子產業化的 “ 乾 ” 戰略、超大規模圖學習訓練技術 PGLBoxPGLBox 、新一代百度太行 · 計算架構 DPU2.0 ,以及用于 AI 大底座的百度百舸 2.0 等等。
差評君也相信在 AI 技術的加持下,相關產業和更多的企業,能越來越多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進步。
而和大家聊了這么久的 AI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當下人工智能行業,人才是非常緊缺的。
數據顯示,光是咱們國家, AI 人才缺口超過 500 萬,對于這個難題,百度也在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在三年前,百度就宣布五年內為社會培養 500 萬 AI 人才。
現在,百度通過 “ 高校教師賦能 ” “ 大國智匠人才培養計劃 ” ,還有三大競賽——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百度國際大數據競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 - 人工智能創意賽( C4-AI 大賽 )等,已培養了超過 300 萬 AI 人才。
但這還遠遠不夠的,因為 AI 人才的培養,需要整個社會都獻上一把力。
另外,這次大會其實還有個彩蛋。
那就是有網友發現,百度 PC 端的開發者模式下,竟然隱藏著一封的鼓勵信,在致敬每一位開發者的同時,還向大家發出來大會的邀請函。
或許,這就是程序員們的浪漫吧。
最后總的來說,通過這一次開發者大會,差評君看到了 AI 技術的無限可能。
但就像李彥宏所說的那樣,咱也必須承認, AI 技術離真正廣泛地推廣開,還有些距離。
不少人也沒意識到 AI 的重要性,相關商業化之路,也還需要蒙著眼,摸一波黑。
畢竟技術的發展,常常是沒有導航地圖,只有指南針。
方向是明確的,但真的也就知道個大概方向而已。
所以對大多數人、大多數企業來講,踩狗屎運的終是少數,多的是不斷歷經困難后的再凱旋。
而困難會刺激創新,創新才是推著咱們前進的真正動力。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