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底盤造車首個商業竊密案:本就泥菩薩過河、未料池淺王八多
熱議和爭議從未停止的底盤造車,最近曝出了“諜戰”戲碼。
滑板式底盤造車玩家Canoo起訴了同一賽道另一玩家Harbinger。
Canoo聲稱,Harbinger利用的Canoo的技術開發產品,還挖走了許多技術人員。
而Harbinger的現任高管中,很大一部分來自Canoo。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來看。
離職后的新公司
Canoo向加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Harbinger竊取其電動汽車平臺技術(MPP),同時提起了17項索賠。
指控內容是幾名前雇員在新公司Harbinger就職時,使用Canoo的知識和技術開發產品、打造商業模式。
這竊取了Canoo的知識產權、違反商業機密政策以及員工離職協議。
以防有人不了解,Harbinger是2022年9月成立的底盤造車新玩家,主要面向商用電動汽車市場推出EV平臺。
而Harbinger的首席技術官、COO、負責結構和底盤的副總裁、工程項目管理總監以及制造總監都來自Canoo。
不僅如此,Canoo曾經負責法律、證券和全球戰略的副總裁,Michael Fielkow,現在是Harbinger總法律顧問、秘書兼公司發展主管。
并且,除了Harbinger的高管基本來自Canoo以外,Harbinger的員工也是從Canoo挖來的。
根據Canoo的指控,Harbinger至少挖走了33名Canoo的員工,約占Harbinger員工總數的66%。
但,Harbinger的發言人表示,Canoo的指控“毫無根據”,會“積極為自己辯護”。
那么,到底是“抄了”什么樣的產品?
爭議中心的滑板式底盤
兩家公司的核心產品都是電動車平臺,滑板式底盤。
Canoo主打“第一個真正的線控轉向平臺”,該架構集成了電機、電池模塊、關鍵驅動部件和專有的平板彈簧懸架。
同時設計還納入了大部分碰撞測試,保證安全。
Canoo其他產品則是基于這種模塊化配置推出的,比如微型客車,Lifestyle Vehicle,以及MPDV多用途客車,和電動皮卡。
這也是滑板式底盤的優勢:沒有機械連接,車艙空間更大;各種車型都能基于同一平臺,縮短開發時間和降低開發成本。
另一邊,Harbinger推出的是“首創垂直集成電動汽車平臺”。
底盤支持擴展,支持所有主流中型車車型,包括商用步入式貨車、休閑車、廂式貨車等。
而Harbinger底盤的創新底盤架構,也是線控轉向;集成電池、動力總成和車架,增加車內空間。
搭配14極永磁電機、電力電子設備和變速箱套件,首創后橋,電池組可按照客戶需求擴展,最大系統電壓800VDC。
如果一定要說不同之處,那就是Canoo除了底盤還推出了基于底盤的車型,Harbinger則以生產銷售底盤為主。
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還沒有任何確鑿證據能證明Harbinger確實使用了Canoo的生產專利。
但這也取決于Harbinger會不會用相關文件和材料證明自己的清白。
關鍵還是生產
而爭議之中的Canoo已經快要自身難保。
公司2017年成立,剛開始的業務包括給主機廠提供底盤、銷售物流貨運車型和頗為新奇的訂閱模式,用戶可以短租Canoo的車輛。
但主機廠一般不愿意把底盤業務交給別人,訂閱模式也沒搞起來,公司一度吸金困難。
雖然新CEO改變了經營模式,將公司目標定為自己造車然后賣給商業團隊,但還是被生產卡了脖子。
Canoo現在一邊是拿了許多訂單。
比如沃爾瑪訂購一萬輛送貨車,NASA訂購載人運輸車,以及其他公司超過萬輛的商業訂單。
另一邊則是產能上不去,短期內無法大量交付。
目前Canoo的汽車都是在代工廠生產,產能上限約為一萬輛。說好要自己造車,但還沒做到。
這就導致Canoo報告的訂單額超過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9億),僅第三季度就有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的訂單。
但最早交付時間都在2023和2024年,目前僅有小批沃爾瑪定制的車輛在道路上測試。
而最重要的是,Canoo一直在虧損,第三季度凈虧損1.1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億),之前還被曝光賬戶現金只剩33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4億)。
不過,Canoo在11月購買了俄克拉荷馬市的一處工廠,已經準備好開始造車。
并且,如果2023年這個工廠能夠順利啟動生產,市政府還會撥款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5萬)作為獎勵。
能否順利生產同時還決定著,Canoo能否從一眾底盤造車玩家中存活下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