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12月16日消息,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迅速崛起,在中國市場中銷量位居第一。不少人分析,從小米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小米很有可能將成為蘋果公司的一個大威脅。不過在外媒看來,這個設想并不成立。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曾報道稱,小米充滿競爭力的低價手機為其贏得了頗為可觀的利潤,從長遠來看,這或許將威脅到蘋果、三星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此前,《華爾街日報》曾透露,為了進一步發展,小米向銀行提交了10億美元的貸款申請文件。該文件顯示,小米在2013年獲得了5.66億美元的凈利潤,與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了84%。雖然有媒體對此數字有所質疑,不過業內分析師James?Cook表示,雖然三星、蘋果一直是中國手機市場中最成功的制造商,但是從這些數字看來,小米或將很快成為市場中的下一個重要成員。
多數分析師認為,蘋果和三星通過自身的市場地位提高利潤率,而小米利潤率較低,即使在中國市場中銷量更高,這對其利潤也會有所影響。蘋果的利潤率是33%,相比之下,小米的利潤率僅為2%,業內專家甚至懷疑對于計劃擴張業務的公司來說,這種經營模式是否合適。隨著戰略相似的本土公司崛起,小米的業務可能會受影響。
在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的生產量為1600萬臺,而去年僅為360萬臺。盡管銷量增長,但是沒有提高的利潤率可能會使公司發展遭遇困難。小米在其他新興市場的發展已經陷入困境,由于專利問題,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售遭遇了問題。
同時,James?Cook指出作為成本戰略的先行者,小米依然從低利潤率獲得了利潤。在低端市場,小米已經成功的對三星等智能手機制造商造成了壓力。不過三星的品牌價值及營銷規模依然會幫助其在中端市場繼續發展。在另一方面,蘋果正在利用其價值1200億美元的品牌獨霸高端市場。雖然,小米有很好的機會稱霸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并通過生產卓越的產品來突出自己,但是它容易受到經營模式更高效的小企業影響。《華爾街日報》的Paul?Mozur在報道中曾表示,供應鏈問題是小米的最大障礙。小米的發展機遇在于其通過利潤較低的價格銷售,但由于其有限的供應和品牌吸引力的不足,其需求量的增加也很有限。
從事實來看,除非小米充分提高其產品的需求并簡化產品的供應,否則其很難顛覆智能手機市場的傳統觀念,更不用說對蘋果產生實質威脅。雖然業內分析師認為小米正在創造一個新的未知世界,而蘋果必須適應這里。但是因為蘋果公司產品本身高于市場水平,所以至少目前來看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小米能通過成本領先的戰略在未來提供相應的高端產品,或許它將可以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從而對蘋果造成影響。
文章來源:環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