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問答突圍,知識依舊是搜索最深的護城河
伴隨市場教育程度的提升,知識服務逐步成為互聯網面向用戶端提供的基礎服務之一。縱觀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2010年以前,知識分享平臺出現,以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百度百科為代表,當時的互聯網內容和知識獲取多是免費;2010-2014年,知乎、果殼網等知識社區上線,付費模式也開始出現,不過通常是以打賞的形式付給優質內容;2015-2016年左右,知識付費如火如荼,蔓延到問答領域,分答、值乎、微博問答等付費問答產品紛紛涌現,內容的商業化變現得到前所未有的升級。
事物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知識服務領域也是如此。當知識付費熱潮漸漸消退,“分答”改名“在行一點”,將重心從問答轉移出去;“吳曉波頻道”“羅輯思維”等頭部產品接受資本市場更嚴苛的審視,同時也面臨自身熱度和公信力雙重下降。但是另一方面,傳統問答平臺百度知道攜其機構版“合伙人計劃”運行20個月的成績單,讓行業看到了專業內容的價值。
(圖片來自網絡)
知識付費遇冷,行業面臨新拐點
根據企鵝智酷調研數據顯示,超過77.7%的用戶在獲取某些信息時,會遇到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查找的情況。由此可見,網民獲取信息能力有提升空間。同時艾瑞分析也認為,隨著網民對知識越來越重視,無論從用戶付費角度看,還是從營銷變現角度看,高質量的知識平臺將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然而知識付費進入了一個尷尬的發展時期,隨著這一行業販賣焦慮的質疑聲不斷擴大,用戶已經不再單純的迷信知識付費帶來的“自我提升”。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在整個知識服務市場上,這并不意味著停滯,甚至更可能是新拐點的來臨的預兆:用戶對內容的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反而對權威內容的訴求愈發強烈了。
簡言之,知識服務開始向專業化、優質化和產業化轉變。尤其是知識問答經歷過幾輪產品迭代后,加強了自身的專業屬性,在內容的專業、權威及精準上越發成熟,以不同的方式普惠所有付費與免費的用戶。
簡單回顧一下14年來知識問答平臺走過的路:
知識問答誕生于互聯網發展早期,2005年基于搜索的互動式知識問答分享平臺百度知道上線,解決了用戶對普通、長尾問題的內容需求;2010年知乎開放,知識問答正式向問答社區的方向過渡。直到2016年,知識付費的熱潮蔓延到問答領域,產生了付費問答,一時間各類付費問答產品競相問世。
在2016年,以“分答”為代表的付費問答一時風頭無兩,人人競相在分答上向王思聰等名人提出問題,如果能被解答,則會有千萬人蜂擁而至付費傾聽,提問者則可獲取平臺分銷的收益回報。作為一種運營手段和商業模式無可厚非,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樣的玩法對問答平臺本身的生態是一種破壞。
這種模式沒能持續太久,自2018年“分答”轉型“在行一點”削弱了自身問答屬性以來,在整個知識問答領域,付費產品要么轉型、要么難以為繼。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用戶的價值取向:那些有噱頭和話題性的問答固然能成為一時的爆點,專業性、權威性內容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知識。
這或許也是知識問答進一步凸顯價值、實現內容消費升級的機會。
專業內容水落“石”出,百度知道價值凸顯
2020百度知道合伙人營銷生態峰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歷經14年的百度知道依然坐穩全球最大中文問答平臺的寶座,沉淀問題5.5億,日服務人次達4億之多。百度知道合伙人計劃推行一年半,已吸引了超過4萬家政企機構入駐,覆蓋了42個頭部行業,產生了300億次點擊和閱覽。
(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百度學術總經理李小婉發布百度知道合伙人成績)
為何百度知道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價值?原因有三點:
一、用戶的需求還在,且發生了變化。問答能夠精準鏈接需求與解決方案的特性,更適合專業、精準、有明確答案的提問場景。百度知道的數據顯示,平臺日新增4.5萬個專業問答,年增長率超過150%,對專業內容的搜索達到搜索總量的45%。這表示用戶對專業內容的需求正在迅猛增長,知識消費出現了升級。
二、產品亦在進化。過去百度知道上僅有20%的專業問題由機構解答,專業、權威的解答成為用戶的痛點和市場的空白。百度知道合伙人計劃的發布,正是覷準了這個空隙,一方面解決了用戶的專業內容需求,另一方面也解決了知識服務行業中付費問答中非標準化答案的缺陷。
同時,專業機構合伙人觸達的問題具有極強的場景屬性與轉化效率。我們很難想象“XX手機如何投屏”“某地公積金如何繳納”這樣的會出現在知乎上,百度知道引入專業機構進行權威解答,打造了與其他問答平臺的產品差異化,為百度知道擴大了壁壘。
三、技術催生新的形式,帶來了新的機會。搜索和feed流是百度移動生態的強勁雙引擎,也是中文移動互聯網世界最大的入口之一。現在搜索和知道、feed流和知道均被打通,搜索和feed流中均包含百度知道的內容,知識問答的覆蓋面因此更加廣闊。
這也是為什么知識問答當前價值凸顯的根本原因。
生態建設+商業擴展,知識問答潛力巨大
知識問答這一形式的價值升級,不僅體現在用戶身上,而且滲透到整個移動內容產業中。
一則,在用戶過于依賴個性化推薦獲取內容的現狀下,通過搜索獲取有效信息或是專業問題的答案分析,能夠提高用戶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減少智能分發和個性化推薦帶來的負面影響。二則,知識問答所產生的優質內容,是對搜索、信息流產品構建內容護城河的一大輔助,也是內容消費升級趨勢下,內容產業進階的關鍵一環。
百度的移動內容生態體系已經顯現出積極效應,尤其是將知乎、果殼這類的高質量知識社區融入百度內容體系后,使之與百科、知道等百度自建知識類產品共同拓展了百度移動內容生態的廣度和維度,所產生的聚合效應進一步放大。
(QuestMobile:2019年移動產品9月、10月總時長增幅)
百度三季度財報顯示,9月百度App日活躍用戶達1.89億,同比增長25%。同時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9至10月期間百度移動產品用戶總時長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9%、31%,高于頭條系、騰訊系。百度移動內容逆勢增長,知識類產品的帶動作用明顯,9月份用戶在百度系知識類產品上消費的時長比6月份上升了41%。
知識類產品不僅為百度“搜+推”的雙引擎提供了權威的知識內容,更關鍵的是它們在商業化層面也證明了模式的可持續性。
搜索體系下的在線問答,往往直接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可以說是最能獲取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場景,企業入駐溝通運營可以獲取巨大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百度知道合伙人鏈接B、C兩端,幫助企業傳播專業知識,建設品牌影響力,以及實現基于問答和知識的精準營銷。
據了解,中國聯通自入駐已來,累計回答量突破92.8萬條,累計獲贊量61.8萬次;華為在百度知道的歷史累計服務人次達6.7億,日均服務人次87萬,累計回答總量超過33萬條。
企業通過知識問答加強與用戶的聯系,還擁有了更精準的用戶畫像,這有助于挖掘分散的潛在消費需求,對用戶來講,專業知識的涌入也在縮短他們獲取權威信息的路徑。與此同時,百度知道所構建的知識營銷方案,則突破了知識問答依賴用戶付費的單一商業變現途徑。所以說,這是一場三方共贏的局面。
提供優質內容、拉動數據增長以及商業價值的凸顯,這都說明了知識問答在整個內容產業的獨特作用,而隨著用戶對內容消費需求的升級,知識問答或許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內容領域永遠價值為王,哪種形式更能切中用戶獲取知識的痛點,提升用戶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哪種形式才會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