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為什么被并入阿里云?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通過全員信宣布了阿里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阿里巴巴集團將釘釘并入了阿里云智能事業群,陳航向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釘釘,國內企業級服務“旗幟”
創辦于2014年的釘釘,在微信幾乎壟斷社交領域的環境下,以IM為著力點切入企業級服務市場。在短短4年左右時間里,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到目前為止,釘釘已經為700萬以上的企業提供了服務,平臺活躍的企業用戶達1億人以上,1500萬家小微企業都在使用釘釘系統。
在最初階段,釘釘只是一個以“DING”消息為基礎的企業社交軟件。但很快就進化成能夠為企業提供辦公協同服務的平臺,進而轉變成為企業智能化移動辦公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數百萬家企業中,釘釘已經成為覆蓋“人、財、物、事”的全鏈路基礎技術支持者。
目前,釘釘還在向后續的數據、協同、商機等等服務需求繼續延伸,是業界公認的國內企業級服務領先廠商。
釘釘為什么被并入阿里云?
把釘釘并入阿里云,是阿里云為突破目前增長瓶頸,面向ToB市場開拓新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
阿里云戰略調整,國內市場份額見頂,營收增速放緩。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19財年Q4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為84%。按照自然季度統計,阿里云增速為90%。這個數據看起來還不錯,但跟前幾季的數據一對比,就會發現問題所在:此前,阿里旗下云計算業務實現了連續11個季度規模翻番的驚人增速;就算在較為差勁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其同比增長也高達104%。簡言之,當前阿里云已經告別了過去的三位數增長時代。
更麻煩的是,當前阿里云市場份額正遭到來自國內外云計算廠商的侵蝕。據5月份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騰訊云以11.8%的市場份額,緊追阿里云排名第二。在2018年下半年中,百度云首次進入排名前五,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隨著互聯網經濟進入產業互聯網這個“下半場”,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呈現出不進則退的逆水行舟態勢。
面對市場份額見頂,營收增速放緩的情況,阿里云開始行動。
去年在阿里云北京峰會上,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就強調過,阿里云智能升級的目標,就是講阿里系內部素有的技術輸出、產品輸出和對B端服務,全部整合到阿里云智能平臺上來。在這個整合的過程中,釘釘被確立為與螞蟻金服、菜鳥、高德等同等重要的技術和創新提供者。
為了實現新的突破,阿里云必須具備更全面的應用級業務實施能力。而在這方面,釘釘的合并融入,能帶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常使用釘釘的企業已經超過700萬家,活躍在釘釘平臺上的企業用戶數量達1億以上。
合并釘釘后,阿里云在繼續承擔底層技術、系統支持角色的同時,還能充分利用釘釘的客戶基礎和技術架構,為企業用戶提供應用級的開發和服務。
合并釘釘,是阿里云向B端尋求突破的需要。
釘釘并入阿里云的利與弊
釘釘并入阿里云,在大方向上是為了服務阿里的ToB戰略,但就雙方的合并來說,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在于,釘釘并入阿里云后,阿里的ToB服務閉環結構基本成型,阿里云被集成戰略將更方便實施。
今年1月,在阿里成立20周年的慶典上,CEO張勇指出,阿里系“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以“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革命。這個商業操作系統,實際是阿里將自身打造的多元商業場景與數字化能力,與云計算、AI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充分融合,形成的整套技術基礎設施,它能為企業實現“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制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信息技術”等11大商業要素的在線化和數字化。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就是阿里系ToB端服務的核心優勢。
從1月份至今,阿里巴巴內部一直在致力于,將各種技術基礎設施、釘釘等,全部整合進阿里云智能平臺。在完成了菜鳥、蜂鳥配送、阿里媽媽、螞蟻金服與阿里云的整合后,阿里云智能平臺就具備了物流、數字營銷和數據管理、支付和金融服務的一體化輸出能力。如今釘釘正式合并入阿里云,將成為企業數字化管理運營和數據技術方面的基礎設施。一個開放的、能夠為B端企業系統性地解決問題的“數字大腦”閉環機構也就正式成型。
更重要的是,釘釘的合并還為阿里云解決了一個ToB戰略執行上的難點。今年3月,在阿里云北京峰會上,阿里云提出“被集成”戰略。在這個戰略中,阿里云明確了自身的生態邊界:不做SaaS。其含義是,阿里云將不再直接參與針對終端客戶的SaaS開發,而是轉而將技術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來“被集成”,支持第三方開發者,利用其在各行業內的專業能力,共同為客戶打造最適合的SaaS。
這個戰略能幫助阿里云更好打造更好的生態,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阿里云從此將不便于介入很多領域內的SaaS業務,阿里方面顯然是不甘心于這個現狀的。
在合并釘釘后,這方面的業務將可以交給后者來接手。事實上,釘釘CEO陳航就明確表示過,“SaaS服務涉及到CRM、ERP、OA、HRM、財務管理、差旅管理、協同辦公、云存儲、會員管理、客服管理、進銷存管理等多個領域”,釘釘方面絕對不會放棄這些領域,而是將“結合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合作伙伴的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釘釘并入阿里云不好的一面是,釘釘想要獨立運作在短期內是不可能了。4年前,阿里給了釘釘及其負責人陳航相當大的獨立性。4年后,隨著釘釘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不斷有聲音傳出釘釘有可能會獲得獨立品牌、獨立運作的地位,市場人士也經常在討論關于釘釘“估值”的話題。釘釘被合并進阿里云后,陳航想要讓釘釘獨立的想法應該很難實現了。不知道陳航對此有什么想法?當然,拋開釘釘,陳航在阿里的或有更為廣闊的天地;另外,一個不再有可能獨立運營,在管理和經營上與阿里云深度融合的釘釘,對眾多企業客戶來說,心理難免犯嘀咕。對當前700多萬個正在使用釘釘的企業來說,這個平臺已經成為企業的“器官”之一,其產品功能涵蓋了企業的“人、財、物、事”四大要素,掌握著幾乎所有的關鍵數據。從企業界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希望看到釘釘能夠具備更大獨立性的,這樣才能確保其數據安全。
企業的擔憂必將影響釘釘未來的發展,釘釘以及阿里云又該如何打消大家的顧慮,這個恐怕得有一套保障機制才行。
總得來說,釘釘并入阿里云是利大于弊,云+端的協同,將使得阿里云的被集成戰略將更方便實施,競爭力更強。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