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護士”實施難 就難在“安全”二字上
非常在線 2019年2月18日消息 如何保證“網約護士”順利實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因其屬于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產物,因而外界對該模式的出現一直保持著警惕狀態。不可回避的安全問題,讓“網約護士”的實施變得尤為謹慎。
2018年6月份,“網約護士”、“共享護士”作為新詞正式躍入大眾的視線中。隨即,該種醫療模式便以APP的形式陸續在陜西、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山東等地上線。用戶僅需在APP上下單,就可以預約護士上門服務。不過上線之初,就引發大量質疑聲。
因上門服務存在醫療風險,如果在診治過程中出現醫療安全事故,后果該由誰來承擔,其次,預約護士的診治資質以及自身安全問題又該如何監管成為“網約護士”實施期間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確定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作為“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省份。并要求試點城市能夠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規范引導“互聯網+護理服務”健康發展。
《方案》中還明確規定試點醫療機構在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前對申請者進行首診和評估。經評估認為可以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可派出具備相應資質和技術能力的護士提供相關服務。
同時,《方案》中還明確“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責任。要求試點醫療機構與第三方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應當簽訂合作協議,從而明確各自在醫療服務、信息安全、護患安全,糾紛處理等方面的責權利。
此外,還明確指出應加強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的管理。要求其應當具備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要求的設備設施、信息技術、技術人員、信息安全系統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務對象認證、病歷資料采集存儲、服務人員定位追蹤等。
雖說《方案》中已對“網約護士”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詳細的規定,但依然有些無資質的APP悄然上線。據“中國之聲”報道,一款名為“金牌護士”的APP,在安卓應用商店里介紹的是“具有全科醫療資質的醫療護理機構”,通過天眼查查詢后卻發現,其經營范圍并不包含與醫療相關內容,可見存在問題非常嚴重。
為了能夠保證“網約護士”APP合理運行,加強對“網約護士”APP運行資質的監管顯得尤為重要。其次是APP提供的護理服務是否真實,護理人員是否有護理資質,護患安全等方面依然是監管的重點。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