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曬自拍被用做廣告營銷 信息泄露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8-12-18 08:29人閱讀
非常在線 2018年12月18日消息 今日,據新京報報道稱,朋友圈、微博中發布的照片可能會被別有用心之人進行采集、收購并轉手用于各種廣告營銷中,甚至是用在探探上進行色情交易。據悉,要想獲取這些照片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花19元就可得到35位陌生女士的海量生活照。
圖片截圖來源于新京報《動新聞》
據一名探探的用戶反映,在使用探探時竟然滑到了朋友的照片,朋友表示自己從未使用過探探,但照片卻光明正大的在探探上被人冒用,并用于色情交易。據悉,這些照片的出處主要來源于朋友圈,有些則來源于微博。要想獲取大批量照片也可以在各種網站、電商平臺進行搜索,即可買到各種女性生活照,這些照片被售出后多被用于廣告營銷上。 照片背后暗藏的這條黑色產業鏈實際上將信息泄露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不過與之前曝光的大多數信息泄露事件有所不同,此次泄露的主要為照片,而此前大多泄露的是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銀行卡號等信息。 由于這些個人信息背后暗藏巨大利益,才導致信息泄露事件一再發生。此前陌陌3000萬數據在暗網上被明碼標價出售,并稱一經售出謝絕退款。同樣在今年6月份,A站遭到黑客攻擊后,近千萬條用戶數據被竊取,并在暗網上出售。再到去年,優酷上億條賬戶信息在暗網被售賣。 這一樁樁信息泄露事件觸目驚心,即使被曝光但類似情況依然會肆意蔓延,一度呈現泛濫之態。信息泄露事件屢禁不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監管缺失,懲處力度不夠。只有加大處罰力度,并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才能讓販賣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望而生畏,才能將類似案件扼殺在搖籃里。 同樣作為互聯網企業,更應對該類問題進行自查自糾,做好監管措施,加大平臺自身的處罰力度,例如采取禁言、封號、屏蔽等舉措來提供一個健康的平臺環境。再者就是作為用戶也要提高信息保護意識,謹慎點擊一些不明鏈接,不輕易在朋友圈、微博等各種社交軟件上曬各種車票信息、定位信息、家庭住址、電話號、生活照等,慎重掃描二維碼下載各種軟件,從而避免信息泄露事件再三出現。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