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大屏強勢崛起,互聯網營銷戰場進入“三國時代”
追溯人類文明的媒介變遷史,凱文·凱利曾將大眾與內容載體的依附關系分為“言語之民”,“書籍之民”——以及今天的“屏幕之民”。
從商業維度,屏幕的輪番崛起,也催生出新的營銷方式,在觸媒習慣飄忽不定的分眾時代,最優質的流量資源,毫無疑問,流向了這三塊屏上:PC端,移動端,OTT端。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最晚出現的OTT,受益于大屏、高清、家庭互動等屬性,以及大數據和AI算法的成熟應用,OTT大屏已與PC,手機分庭抗禮,形成了營銷的“三國時代”。
而三者之間,拋去勢能減弱的PC端不談,那么不妨以中國OTT市場唯一的獨角獸酷開網絡為參照物,從不同維度,讓移動端與OTT完成一次橫向PK。
“揚其長,避其短”
作為商業對比,必須先從一個問題談起:成本。
OTT大屏營銷價值的一路走高,與有效流量獲取成本有很大關系。你知道,無論PC還是移動端,廣告內容已繁雜到幾近泛濫,隨著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強勢到來,昔日偌大的流量池,被不斷分割和稀釋,用戶關注度和點擊率下降,若想繼續獲取有效用戶流量,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與之相反,OTT大屏的用戶流量卻在迅猛上揚,在年輕人從PC和移動端回流大屏的路途中,如果說傳統互聯網正疾步走向下半場,那么OTT市場恐怕連“中場戰事”都還遠遠未到,相較于移動端的行事高調,態度高冷,成本高昂,OTT是當下最具性價比的營銷選擇,且從投放效果來看,根據勾正數據顯示,去年有78%已經投放OTT廣告的廣告主對效果感到滿意,OTT大屏的營銷價值已被市場充分驗證。
當然,除了成本問題,OTT大屏的交互屬性,也是PK移動端的利器。
從最淺表的角度來說,屏幕尺寸越大,用戶停留觀看時間就往往越長,廣告效果也越好。更具變革意義的是,除了物理意義上的“大”,OTT端口也試圖通過更量體裁衣的交互方式,讓海量內容與大屏發生化學反應。
過去幾年,智能電視延續了移動互聯網圖文為主的人機交互邏輯——交互復雜,學習成本高,且容易選擇焦慮。圖文為主是移動端的默認選項,但對于以視頻為根基的OTT而言,這種“揚短避長”,無疑是一種惰性設計,主動矮化了視頻之于電視的交互價值。
于是我們看到,在剛剛發布的酷開系統7.0版本中,采用視頻流+圖文融合的并行界面,讓用戶能在首頁界面以“視頻流”形式預覽精選內容,通過深層內容上浮,簡化用戶獲取內容的層級;與此同時,其輪播頻道讓視頻信息更加集成;短視頻入口又非常好地迎合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應用場景,實現了大屏交互的“抖音化”。
換句話說,酷開系統7.0實際上是取移動端“信息流”和“碎片化”所長,又避移動端視覺體驗窄化之短,這種更因地制宜將會進一步深化營銷效果,為廣告主帶來更優質的流量。
差異化競爭
當然,讓“視頻流”盡情流淌的前提,是對用戶內容需求更精準的拿捏。
事實上,在酷開系統7.0中,大數據是整個智能體系的神經中樞,它能在內容上實現“千屏千面”的優質內容精準推送。
而切換到營銷視角,正所謂“世界上本沒有廣告,只有放錯地方的信息”,精準推薦的還有營銷內容——這就引出OTT大屏與移動端的另一點差異:用戶對于廣告的態度。
相比于移動端魚龍混雜的營銷信息,互聯網電視廣告往往更為節制,這種“濾紙”一般的信任屬性,讓OTT大屏擁有更高的用戶好感度,也更容易換來用戶珍貴的注意力。
而拜AI算法和大數據所賜,OTT大屏正在不斷優化這種節制。譬如在大數據和AI算法的合力塑造下,酷開系統7.0形成了基于內容場景的跨界融合基礎數據,能精確識別用戶標簽,抓取和分析用戶互動喜好,然后將差異化的營銷內容送至用戶面前,最大程度上增加廣告觸達率和有效曝光度。這種被AI和大數據賦能的營銷優勢,既是電視媒體公信力在智能時代的獨特延續,也是酷開網絡對廣告主更負責的協作態度。
除了精準,為了讓廣告主的利益最大化,也為了在品牌曝光和滲透細節上更為自然,酷開網絡不斷在流量轉換方面精細深耕,摸索出了頻道入口廣告,智能識別廣告,AI語音廣告等十余種廣告形式,從用戶開機開始,準確抵達大屏交互的每一條路徑,為品牌方帶來更多收益。
此外,作為中國OTT市場的創意地標,酷開網絡一系列大屏狂歡活動的登場,也一次次撬動了酷開網絡這座流量富礦,進一步提升了酷開網絡平臺的投放價值,在未來,必將成為廣告主營銷的必“耕”之地。
事實上,作為綜合投放價值最高的OTT平臺,如今的酷開系統,可以為廣告主提供從前期調研,精準投放,執行排期到效果評估的全流程投放方案,不但可以讓廣告主對傳播效果一目了然,還可以通過大數據體系,為其提供數據分析,并及時進行調整優化,確保效果達到最優。
當然,最后,談及OTT與移動端的營銷PK,終歸脫離不開營銷的對象:用戶人群畫像。
其實憑直覺便知,相較于移動端用戶群的百態,在OTT大屏面前,坐著這個社會最具購買力的消費人群,根據《2018年度OTT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智能電視的用戶結構中,大學及以上學歷所占比重超60%,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所占比重超35%,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比超過40%。高收入,高學歷,高職位的“三高”特征,讓OTT用戶成為商家一直在追尋的優質潛在消費者。
更需注意的是,預計2020年,大屏付費用戶規模將達5000萬,總收入達50億元,付費用戶的穩定上升讓OTT用戶更具有廣告觸達價值。
事實上,酷開網絡就在不斷深化與用戶的溝通頻次和細節。更像是在長期互動過程中的一種信任升級,酷開網絡正逐步變革“以內容選擇平臺”的舊用戶關系,將作為價值貢獻者的用戶納入到利益體系,讓長期的趣味任務對應用戶權益,形成用戶活性和用戶留存。最終達成的理想效果是,讓用戶既愛上酷開網絡擁有的海量內容,也能愛上酷開網絡平臺本身,為OTT營銷價值深耕出一條更長遠的發展路徑。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某種意義上,酷開網絡的營銷價值,是集PC端和移動端兩者之大成,并且能在不同維度上“揚其長,避其短”。
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OTT市場的領跑者,以及唯一一只獨角獸,年輕的酷開網絡,已經懂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樸實的道理,他們不斷拓寬OTT營銷的創新上限,推動整個行業釋放新的價值增量,最終,帶領OTT大屏在與移動端PK的過程中,改變整個互聯網流量池的分配資源。
拭目以待吧。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