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1.31億元 補貼0.88億元 AI明星企業科大訊飛面臨三大挑戰
[釘科技述評] 提起明星AI企業,科大訊飛一定是排在前幾位的。在很多消費電子、智能硬件產品的背后,都有科大訊飛的技術支持。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這家風口上的明星AI企業應該是“名利雙收”的。不過,釘科技注意到,就科大訊飛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來說,“名利雙收”還有些遠。
先看看基本的數據。科大訊飛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10億元,同比增長52.68%,實現毛利16.02億元,同比增長56.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31億元,同比增長21.74%。
如果單看以上數據,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業績良好、增長可期。但仔細分析來看,科大訊飛目前的情況可能并不像財報顯現得那么亮麗。在釘科技看來,科大訊飛還存在三大挑戰:
其一,真實的盈利能力還待提高。
從上述數據看,上半年科大訊飛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同比也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但查看財報會發現,上半年獲得政府補貼達到0.88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科大訊飛的利潤表現會很一般。雖然科大訊飛解釋稱,獲得政府補貼與其加大研發投入有關,國家的軟件增值稅退稅并非針對科大訊飛一家,但一家企業如果大部分利潤所得來源于非市場經營所得,那么還是值得警惕的。
另外,財報還顯示,由于增加了研發投入和市場投入,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020萬元,同比下降了74.39%。
其二,業務結構還待優化。
上半年,科大訊飛在教育、司法、醫療、智慧城市、智能服務、智能車載等行業領域持續發力,效果顯著。To C(消費者端)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4億,同比增長129.69%;實現毛利5.98億,同比增長86.79%;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33.76%,毛利占比達37.32%。
教育是科大訊飛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2017年營收比重占比超過60%。目前,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已經覆蓋全國1.5萬余所學校,深度用戶超過1500萬。2018年上半年,教育板塊的營收6.58億元,同比增長16.35%。目前來看,教育依然是科大訊飛最重要的營收來源,未來仍需要繼續優化業務結構,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同時,To B業務仍相對過高,科大訊飛還需要繼續提升C端業務的收入水平。
其三,面臨BAT的強力競爭。
2015年以后,BAT們在AI領域,也包括科大訊飛優勢的語音技術領域,紛紛加大了投入了力度。此前科大訊飛幾乎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得不面臨BAT的分食。
在To B市場,BAT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領域傾注了大量資源,科大訊飛面臨的競爭越拉越大。與BAT相比,科大訊飛的一大弱點在于其沒有BAT所擁有的大數據資源。BAT平臺都坐擁數億甚至十幾億活躍用戶,產生了大量數據資源,而AI的基礎資源便是大數據,因此BAT理論上說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實力。例如,釘科技就注意到,一些手機、電視企業開始與百度在語音、AI系統等方面展開合作,而此前這些企業的合作對象都是科大訊飛。
總體來說,科大訊飛仍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優秀公司,目前在AI開放平臺、智慧教育以及輸入法等多個領域深耕,取得了不小的業績。只是,對于科大訊飛來說,仍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壁壘,擴大C端市場覆蓋規模和營收水平,同時注重技術與商業的平衡發展,提高真實的盈利能力。(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