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機成隱私泄露的罪魁禍首,已刪信息均可恢復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8-05-29 07:16人閱讀
非常在線 5月29日消息 信息泄露問題一直都是相關部門的監管難區,雖已出臺相關政策進行管治,但信息泄露亂象一直存在,且屢禁不止。二手手機也是信息泄露的多發處,即使已刪除的信息也可恢復,照片、微信也能找回。
近期,有消費者稱賣手機遭遇信息泄露,有二手手機回收商出售機主信息,通過技術恢復通訊錄照片等。一消費者表示,將自己的舊手機在二手市場賣掉后,“沒想到手機里的電話簿、微信、照片等隱私信息會被泄露出去”,這位消費者稱,自己明明已將電話恢復為出廠設置,為何信息還是被竊取?而讓他頗為擔心的是,他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手中握有自己的信息。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從2104年至今的廢舊手機存量累計約18.3億臺,且預測2018年和2019年手機淘汰量將分別達到4.61億臺和4.99億臺,而此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調研機構賽諾預估數據顯示,2017年C2B(不包括個體回收、用戶私下交易)端回收的手機約為3000萬臺。
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多家手機維修商戶了解到,多數二手手機在信息刪除、恢復出廠設置后,依然能恢復照片、電話簿等隱私數據。不僅一些維修商戶能恢復數據,網上還存在不少網絡軟件銷售商兜售數據恢復軟件。可見,二手手機的泄露個人信息的范圍之廣,已不僅僅局限在一些維修店里。
多年從事手機維修的一個維修商稱,“恢復數據不是難事,不到一小時就能搞定。”記者還發現,有收售二手手機的販子在網上以一毛錢一條的價格打包出售機主信息,導致機主信息泄露問題嚴重,甚至被發到網上來“賤賣”,此種現象不免讓人感到唏噓。
隱私泄露相關事例實際上數不勝數,并且不分國界。前段時間Facebook 500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引起了起軒然大波,而后國內又出現有數十萬外賣用戶信息被隨意叫賣引來輿論嘩然。這些事件不免讓消費者感到不寒而栗,信息泄露問題如何解決依然是目前的一大難事。況且信息泄露的渠道非常廣泛,無論是二手手機,還是相關軟件,又或者是一些企業,都是信息泄露的的重要渠道。
由于信息泄露問題屢禁不止,5月1日,《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正式實施,《規范》指出識別路徑和關聯路徑都應被算作個人信息,都應受到保護。識別路徑是指通過某一段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可直接識別出某具體自然人的信息,關聯路徑則是通過某一段互聯網上的行為軌跡和記錄,可在一定范圍內通過關聯作用識別出該自然人所具有的清晰特征的信息。
可見,規范中已對個人信息作出明確規定,并對其進行保護。面對各種隱私泄露事件,也希望《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的出臺能切實有效的幫助消費者解決這一心頭之患,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害。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