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 80后美女玩轉音樂電臺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5-05-08 09:11人閱讀
人民網5月8日電 (記者沈光倩)4月,網絡電臺行業因為內容版權打起了口水戰,多家企業的矛頭直指知名網絡電臺企業喜馬拉雅FM。圍繞內容和渠道的爭奪戰,也使得網絡電臺這種伴隨移動互聯網而生的新興行業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雖然網絡電臺市場已經在國內發展了不短時間,但相比于美國成熟的市場,中國的網絡電臺行業還處于萌芽階段。隨著智能手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超過7.8億的智能手機保有量(來自艾瑞數據對2014年的統計)讓這個行業迎來了機會。
針對網絡電臺目前行業的情況以及行業未來發展,記者采訪了北京多樂時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多樂電臺)CEO劉敏。
多樂電臺CEO劉敏
“車聯網”助力網絡電臺發展
劉敏表示,現在互聯網侵占傳統媒體地盤,所以,從大趨勢來看網絡音頻媒體蠶食傳統電臺地盤肯定是必然趨勢。傳統廣播電臺無回放功能,它是單一線性播出,有地域限制,而網絡音頻媒體可以反復播放,只要安裝APP可全球范圍播放,無地域限制。預計到2016年前,隨著“車聯網”的普及(車聯網是利用網絡智能技術對每一輛汽車進行全程控制的網絡應用),車載APP會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網絡音頻產業,從未來看,用戶或可以達到2億市場規模。
劉敏認為,只要車聯網發展起來,網絡廣播電臺會比現在多100倍,1000倍。“多樂是走的比較早,所以我不擔心有車一族怎么聽到我的電臺的問題。我們的廣播電臺已經有了一個進入汽車的基礎。目前,使用碎片時間的用戶是2年內我們主要的用戶。如何把他們轉化成我們的忠實粉絲是我們首要的工作。聽書的市場比音樂粘度高,我們把一些好的暢銷書做成有聲書,在媒體上同步推出,吸引用戶。聽書可以解放雙手,這種碎片時間我們還是能夠抓過來的。只要有‘聽’的需求,他就是我們的潛在用戶。無非就是你的內容能不能吸引他去聽。”
“內容為王”定理不變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一季度移動電臺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的移動電臺APP下載量前三名分別為:蜻蜓FM、考拉FM電臺以及喜馬拉雅聽書。對于多樂電臺拿什么與前三名競爭的問題,劉敏笑著說:“公司一年多來,整體趨勢是向上的。我們是游戲圈唯一一家專業音樂媒體。這是我們的特色之一。”
劉敏介紹到,多樂電臺是從有聲聽書開始做起的,從聽書點播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縮寫,中文可譯為“用戶生產內容”),目前涵蓋有聲聽書、原創音樂和自媒體電臺。喜馬拉雅走小清新路線,以海量內容為主打;蜻蜓以直播為特色,背靠傳統國有廣播電臺。多樂電臺從差異化入手,網羅了多名游戲圈主播,主要以游戲相關衍生同人作品為主。目前已經舉辦過“劍網3同人音樂大賽”等多場活動,把游戲的周邊文化產品,從角色配音、廣播劇、音樂到有聲小說全部涵蓋在內。現在多樂電臺應該可以進入行業前5名。
劉敏很明確多樂電臺的方向是什么。“有聲聽書是多樂電臺的基礎;在原創音樂方面,以游戲衍生作品為主的廣播劇和音樂會繼續做下去,做得更深入;在自媒體電臺方面,策劃一些新的有創意的好節目,從而帶動粉絲的發展。多樂電臺會發揚自己的長處,不與特別有實力的競爭對手直面相對,通過質去和競爭對手競爭。”
創業艱難 從“心”出發
說起劉敏的創業歷程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經歷,劉敏16歲上大學,23歲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4歲已經是上海一家外企的人事總監。她因為熱愛文學,25歲辭去外企職務轉行文化領域,從一名策劃編輯做起,30歲成為了長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數字媒體的運營總監。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網絡小說作家,09年到14年先后出版過24本(包括大陸地區和臺灣)。從外企白領到國企中層,從傳統出版行業到組建團隊推出網絡音樂電臺,她用30年的時間完成了兩次蛻變。“創業真的很難,現在公司里除了寫代碼,沒有哪個崗位是我不能做的。”劉敏感嘆說,“只有把自己沉浸到用戶中間去。才能知道自己的產品需求在什么地方。”
劉敏在創業過程中一些理念也受到過質疑。由于多樂電臺對于用戶的服務都是免費提供的,“一些內容提供方和投資人就覺得你們不收費,怎么盈利?”劉敏認為:“移動互聯網沒有收費一說。你一收費,人家就不來了。其實,我們沒有虧。有聲聽書這塊多樂既是渠道方,又是內容提供方。我們旗下有自己的圖書公司和文學網站,有很好的內容來源,我們電臺有自己的主播團隊,自己能夠生產有聲成品,優質成品還可以出售給其他平臺。內容提供方這塊不僅可以自給自足,而且可以產生版權經營的一個鏈條。這方面我們不虧。另外,也是所有媒體常用的一個方式——廣告。多樂電臺才上線一個月,前期不希望用戶有太多干擾,目前我們還沒有讓廣告上去,廣告一旦上去,錢就回來了。現在還是給用戶一個干凈的環境。前期一兩年之內,我們更多的是聚集用戶,還沒有考慮盈利的問題。”
據了解,作為多樂電臺前身的多樂聽書已經上線一年,有430萬左右的下載用戶,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多樂電臺于2015年3月23日上線。同時多樂電臺已經在積極申請國家一些科技項目。目前已經獲得武漢市的100萬企業科技創新券,2013年11月代表中國光谷參加國家火炬中心舉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巡回路演,北京市的一些科技項目也在申報中。
網絡電臺企業的廝殺才剛開始
劉敏表示,目前網絡電臺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圍繞版權。多樂現在也有自己的困擾,一些小的APP,甚至國外注冊的一些公司的盜版,不僅盜取有聲內容也盜取策劃創意。正規的音樂電臺相互之間一般是不會盜版的,因為一旦盜版被投訴就會導致APP store直接下架,損失更慘重。但是聽書的生產能力有限,需要花大量的資源去找版權方購買,還有主播的人群不穩定。“我們很多廣播社團、音樂人都是學生。因為只有學生才會有時間,不會顧及太多金錢的東西。中國很多自媒體音樂人面臨的困惑是電臺并沒有給他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只是靠夢想必定撐不了太久。多樂下一步會推出‘秀場’, 每一期簽約一些主播,給他們一些底薪。同時根據用戶的認可度給他們一些扶持,讓他們長期能夠做下去。讓一些特別優秀的人,能夠繼續去做這個事情。一個平臺 要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希望多樂電臺能誕生幾個比較知名的人,這是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如果一些主播的節目特別好,我們可以幫她作經紀。”
隨著網絡音頻市場的迅速發展,各個網絡電臺間的競爭必將愈演愈烈。如今,版權糾紛已成為網絡電臺行業一個普遍現象,但歸根結底還是網絡平臺的優質內容太 少。對于一個初具規模的行業來說,如何推出更優秀的節目或產品,或者如何增加自己的忠實聽眾,這才是各大網絡電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未來“車聯網”的興 起,網絡電臺也有了“借東風”的機會。隨著內容和渠道爭奪的加劇,網絡電臺企業的廝殺或許從現在這一刻起才真正開始。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