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難以撕掉“低端化”標簽,90%關鍵零部件靠進口!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7-04-13 05:13人閱讀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各大傳統企業開始擁抱人工智能促進轉型升級,這也使得中國機器人連續四年蟬聯銷售量世界第一。雖然機器人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炙手可熱的明星,不過在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產品卻少的可憐。
有數據顯示,我國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支出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預計在2020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594億美元,比2016年的246億美元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數額將占整個亞太地區在2020年達到的1330億美元機器人技術支出的一半左右。
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40多個,機器人企業超過500家。然而國產機器人大量關鍵零部件依靠進口,本土品牌進展4%。
相對來看,我國機器人發展雖然有著量的飛躍但卻難有質的突破,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都繞不過核心技術這個門檻,從目前來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依舊掌握在外國巨頭手中,通過“買技術”來組建設備的結果就是肥了外商瘦了制造商,最終只能把價格抬高加碼到消費者身上。
然而國內各大商家更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的熱點將機器人推上了改革浪潮的先鋒隊,其不知機器人瘋狂燒錢的背后是掌握核心技術者賺的盆滿缽滿,而對于技術的搬運工來說利潤將大打折扣。
對于國內90%的機器人企業尚處于系統集成商的下游環節,產業鏈呈現出“下游龐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點,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雖然在人工智能蟄伏半個世紀之久終于迎來發展的拐點,但提升核心技術更是當務之急,產學研應該大力結合,為機器人整體行業發展增添造血輸血能力。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