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云最近被圈內幾個老炮吐槽了,格力的董明珠和娃哈哈的宗慶后在央視一檔節目里說,互聯網就是虛擬經濟,只有實體經濟才救國救民。這邊話音剛落,阿里巴巴就公布了2016年納稅總額238億,創造就業崗位超3000萬個。
用數字說話,以董小姐和宗慶后的標準,一年給中國人發了238億大紅包的馬云,不知道是否符合救國救民的標準。但在這個數字背后,馬云埋頭苦干十年研究出來的新技術,才是拯救實體經濟的強心針。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集體,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鋼生產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國。眾所皆知,中國僅僅處在產業鏈的中下游。以華為手機為例,利潤率僅為蘋果的不足兩成。造電視空調的利潤率更是底下,賣電腦的不如賣白菜的。是什么讓中國制造陷入了價格肉搏戰?就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馬云在過去的十年里不計成本投入,研發出全球最大規模的云計算平臺,把對核心技術的掌控權從微軟、甲骨文、IBM等美國企業手中搶回來,并且以普惠的價格開放給任何企業和個人。已經有企業使用這個云計算平臺,提高了制造業最關鍵的良品率。例如全球最大的硅片生產企業協鑫光伏,用馬云的云計算平臺來計算機器切片的影響因素。要知道,對制造業而言,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個百分點,企業的成本就能節省上千萬!
國民企業就需要有當擔,不懼怕嘲諷,潛心投入10年建成普惠大眾的科技利器。慶幸的是,在過去十余年的互聯網高速發展中,阿里的云計算業務已經與美國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形成了全球云計算三足鼎立。這才是中國經濟的增長曙光。